三尺讲台吟苦乐七个台阶写春秋

发布时间:2019-08-18 23:24:54   来源:自考网
我的爸爸一直都是我成为教师的榜样。多次和老师们交流我的成长历程时,都会有这样的开头:“从小就立下远大的理想,长大要当一名老师。因为从小就受爸爸的影响太大了!他是一名老师,看到他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时是那样潇洒,那样充满活力;看到他的学生对他是那样尊敬、那样崇拜。于是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种子——长大要当一名老师。”
2008  年,和五年级的学生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的童年故事时,读着林海音、萧红的童年,深深地被她们朴实的但却充满情趣的童年感染,于是勾起了我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想想自己的童年其实也挺美好。就有了也想把自己的童年记下来的愿望。于是一口气写了《爸爸的称谓》《胆小的我》《小老师》《跳橡皮筋》《永久的记忆》《我的堂姐》六篇童年回忆小文。爸爸从  1964  年  7  月到今年  7  月,在讲台上站了足足  55  年。他从来不服老,永远用一颗年轻的心和他的语文、和他的学生交朋友。在我的心中,也从来没认为他老了。直到前几天,读到他的回忆录《三尺讲台吟苦乐    七个台阶写春秋》,看到他后面附的两张近照,才有了“爸爸也老了”的感觉——怎么,爸爸一下子变成小老头了?我在《爸爸的称谓》中叫他“爸爸仔”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
——潘唯女
爸爸的称谓
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被父母宠着。父母生了两个哥哥后,就生下了我这个女孩,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爸爸做了先进,第一个主动去医院结扎,说:“我有一个女儿就够了。”于是,爸爸给我取名“唯女”,也从此,我就被捧在父母手心上了。两个哥哥也并不吃醋,而是处处关照我,保护我。只要哪个邻家小孩欺负我,他们都会马上帮我讨回公道。
在我十二岁以前,我们家都还在农村生活。两个哥哥都是按我们当地的风俗叫爸爸为“爹”,只有我不叫“爹”,本来爸爸妈妈教我叫“爸爸”的,可我总是撒娇地叫“爸爸仔”(把“仔”念第四声)。因为在我们那里,对自己喜欢的人都爱在称呼后加一个“仔”的口音,一听就显得特别的亲和爱。尽管我也很喜欢妈妈,但妈妈常常操持家务,没有多少闲功夫来逗我玩,而爸爸是教书先生,不但有文化,而且又有闲功夫教我认认字、写写画画之类的,所以和爸爸特别亲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我长得特别像我爸,用我们家乡的话说是“剥的皮,罩的鼓”,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在我的印象中,只要爸爸一回家,我就“爸爸仔”、“爸爸仔”地叫个不停。在农村里,在那年代,叫“爸爸”已经是挺新鲜的了,用今天的话说,是挺时尚的了,而我又在时尚的衔头后加一亲昵的后缀,就更惹人注意了。邻居们都笑我,但是,小小年纪的我分明能感觉到,那都是一种疼爱我的笑。我长到七八岁的时候,邻居们又说了:“都上学了,还这么叫你爸爸呀?”说的人多了,我也不好意思起来,是呀,不能再这么叫了!于是,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怯怯地叫了一声“爸爸”,当时家里人都很吃惊,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我羞得满脸通红,赶忙跑开了。那段时间,让我憋得实在难受,因为每次要叫我爸时,我都要迟疑一下才能改口,父母听起来别扭,我也叫得很不自然,于是,很多时候干脆不叫。我记得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称呼自然地改过来。
三尺讲台吟苦乐 七个台阶写春秋
湘丁
从2019年7月1日起,我正式离开了耕耘55周年的讲台!五十五个春秋在三尺讲台上留下了七个深深的印记,像七个台阶牵引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今天!
失学从教,构筑教育生涯第一个台阶
1964年7月,我的出生地新化县化溪公社龙家桥大队(现为石冲口镇双家村),遵循党的办学宗旨,要把学校办到家门口,名为耕读学校,将失学的孩子集中就读,采取半日制,腾出半天时间为家里做事。通过摸底,有60多名孩子需要读书,年纪大的有16岁,小的有7、8岁。分布于八个生产队,如果集中在一个地方读书,一没有这么合适的房子,二不符合“办到家门口”的要求。就决定分一分校、二分校。一、二、三、七、八五个生产队的孩子读一分校,四、五、六三个生产队的孩子读二分校。这些学生年龄差别大,认知能力也有区别,两个分校都有同样的差别。当时的办法就将学生分成一二三年级,开设语文算术常识三门课程,这样一算,至少要安排六个老师。当时是不可能安排这么多的老师。大队支书蔡祺义(已故)与副支书蔡玉全决定安排一个教师,一分校为上午班,二分校为下午班,采用复式教学模式。大队支部委员会多次研究,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因为这个老师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二要有知识与能力教好管好这些孩子。通过再三排查与研究,领导走进了我的家门。我当时才读一年初中,就放弃了学业,因为家庭困难,无法送我升初中二年级读书。但我二姐夫(他在田坪邮局工作)想要我去他那里读书,费用由他负责,但我不愿意增加他们的负担,我正在苦闷中。当大队领导对我及家人讲明了来意后,我高兴地答应了。我根本没有去考虑是否能胜任,就对爸妈说了我的想法,家里送我读书有困难,大队办学找老师也很困难,我虽然没读书可以边教边学嘛,不如让我放弃学业去满足大队的需要吧!家里人同意后我就将龙家大队办耕读小学的担子稳稳地担起来了!
当这种老师是没有工资的,只计算工分,根据每个生产小队的学生数去生产队担谷子。每到收割季节,我就挑着箩筐去各生产小队收谷子。
转民办教师,走上教育生涯第二个台阶
1967年9月,耕读小学撤换成民办小学,改名龙家桥小学,我就成为正式民办教师,调到化溪小学(属公社管)当老师,结束了三年的一人多班的复式教学,站上了有规有矩的教学讲台。
当公办教师,登上教育生涯第三个台阶
1971年8月,我被录用为公办教师,从那以后,我就获得了人们所说的“铁饭碗”!这是喜出望外的事情!因为当时全公社有百多号民办教师,只有三个指标,怎么会有这等好事临到我呢?我当时没有思想准备,当别人祝贺我时才知道这是新的转折!
录用后,县教育局组织录用人员培训半年上岗。我与其他两位高高兴兴地去县教育局师训班学习。
学习将近一个月,新化十四中学(在城区)扩充班级,校长王梅薰(已故)到处选拔人才,一天来到了我们的师训班,那天我在出黑板报,他在黑板报前看了看就离开了。第二天,教育局领导(我记不起来是哪位了)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可以收拾东西去新化十四中报到上班了。”
做初中教师,越上教育生涯第四个台阶
从1971年9月开始,我就走上了初中教学的讲台!上一个班的语文课,四个班的美术课,办公室的广播、电话、收发,刻印试卷等工作,一天到晚无空闲,忙得我不亦乐乎!但整天都是乐呵呵,在全校老师“小潘”的叫唤中过着充实的日子!
1972年的9月,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化溪中学担任初中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当我提出要求回化溪的时候,十四中的学生老师领导对我的要求都不可思议,因为能调到城里教书是多么难啊!可是这時只有我自己清楚:每月的29.5元工资,怎么能养活我的一家啊——两个小孩的家!
从1972年9月至1984年8月,在这12个年头里,初中教育要我,我就教初中,小学教育要我,我就教小学,一切服从安排,因为我总存着一颗感恩的心!崇岭小学需要一个负责人,我去了;严塘小学需要负责人,我去了;明星小学需要负责人,我去了;中学重点班需要人,我又回来了!完成了化溪中学22班、26班两届重点班的教学任务,取得了化溪中学空前的高升学率。
化溪中学22班班委会成员与校领导合影
化溪中学26班班委会留影
化溪中学教师合影
在这12个年头里,我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从专科到本科的自学考试学业,顺利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文凭。积极参加了各项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听课讲课与文艺宣传。尤其是1984年的全县的教学大比武活动。通过公社——区——县三级比赛,与同事向又铭并列全县第一名。当这项活动结束后,即被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康岳山选中,调往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
崇岭学校全体教师合影
自考本科同学与   安老师合影
做教师的教师,
跨上教育生涯第五个台阶
1984年9月至1992年8月,一直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这是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课程,学员都是具有高中文化但未转正的民办教师。前四年在各区辅导民办教师学习,以函授方式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后四年在校本部担任学员脱产学习并给予转正机会的教学工作。其中有对注提实验班与行干班的文化知识、教学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培养付出了辛劳!
吉庆部分学员合影
“注提实验班”合影
“注提实验班”部分学员合影
“注提实验班”毕业合影
“行干班”部分学员合影
协助办学,跻上教育生涯第六个台阶
1993年8月至2002年7月,新化师范移址冷水江市,即将师范旧址改为新化十五中校址,十五中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由于是恢复性办学,需要一批开拓型人才,教育局将我调到十五中工作,担任语文教学与校报主编工作。
十五中语文组
十五中35班合影
十五中十班部分学生合影
十五中十七班合影
十五中十八班合影
退而不退,爬上教育生涯第七个台阶
2002年8月至2019年7月,从病退——内退——退休——返聘,共花了17个年头走完了教学生涯中的第七个台阶!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受原新化东方武术馆办公室主任阳雄斌聘请协助其往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创办楚才学校。
2003年8月至2016年7月受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天赋中学陈佩钟董事长聘请,担任高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今日天赋》(综合性)《古韵金声》(诗刊)校刊主编等工作。在这13 年里,送走了两个高中应届班和七个高三补习班。那一届又一届的高三毕业生至今让我在每年的教师节获得惊喜!
校刊编辑部
黔西南州文联年会上发言
“古韵金声”朗诵会致辞
《古韵金声》诗刊首发式市州领导与校领导及工作人员合影
语文组全体教师合影
2019学校第八届艺术节《恰同学少年》(获一等奖)剧目部分学生合影
2019届高三(1)毕业合影
第十一届艺术节大合唱剪影
语文组获得“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贵州省文联授予天赋中学“诗词校园”称号
在《古韵金声》首发式上致辞
在“第十一届艺术节上即兴书法表演
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受冷水江市禾青安德学校姜友雄董事长聘请,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受怀化洪江市华清高级中学杨镇华董事长聘请,担任高一(1)高一(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期间,填补了书法空白,留下了部分书法作品,给学校留点潜在招生效应。由于身体原因,在杨镇华董事长的挽留中抱着遗憾与不舍离开了华清高级中学。
华清高级中学教师合影
杨镇华董事长与教师同游古镇
感 言
没读完初中的我,16岁走上三尺讲台,三年后转为民办教师,三年后转为公办教师,师训班的学业没完成就被选中进入城区中学任教,在初中教学期间边教边学,自修完了从专到本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做到了教学两不误。本是初中教师,却能胜任教师进修学校的具有高中层次的语文教学工作,且得到了领导与学员的好评。尤其在返聘时间,能送走一届又一届高三毕业生,是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高峰期!   想起来,我的人生轨迹基本呈直线型。这都是一生秉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不高调,不轻浮,不浪费时间,不巴结,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事!
爸爸只用了三千来字写他  55  年从教的日子。但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成绩是远远不能仅用这几千字写得出来的。本来很希望爸爸在正式退休的日子里能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整理出来,但是看到爸爸每天都陶醉在他的书法世界中,就不忍让老人家再去劳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开心的事。于是,我让爸爸在我的书上留下墨宝。蝇头小楷也写得很好,但不好意思让编辑再留空间了。
——潘唯女
悦读是知识的启蒙老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