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太累了!

发布时间:2019-10-08 23:41:08   来源:自考网
此文写于:2009年12月15日
中国的大学管的事儿太多,实在太累了!比如,在为学生提供食宿等方面所耗费的财力、物力等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大学。
发达国家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宿舍一般很少,只有部分新生通过排队抽签才能住进校内宿舍,期限一般只允许一年,而且住进去的新生大多对周围环境熟悉之后都会后悔住进来,这是因为学校宿舍通常比租住校外的房子还要贵。
当然新生家长一般都希望孩子第一年能住在校内宿舍,虽然贵一些,但图个安全方便。升入二年级的大学生一般都会义无反顾地搬离学校宿舍,这是由于很多学校住宿费和餐费是强制性地捆绑在一起收的。例如儿子的大学如选择住校内宿舍,每个月大约要交1500元加币(2009年),其中住宿约800元,餐费约700元,餐费只能在学校餐厅、小卖部消费,过月作废,但由于学校食堂提供的餐饮非常单调,就是些皮萨、汉堡、炸鸡腿、炸薯条、色拉......吃几天就腻了,700元基本吃不完,月底快作废时学生们只好全买了饮料、零食,既不健康又很浪费,因此住满一年的学生们、特别是吃不惯西餐的亚洲学生们赶紧搬离学校宿舍自己租房,几个同学合租一套学校附近的公寓,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和学校宿舍的价钱差不多,有时还要便宜些,主要省的是伙食费,搬出后学生大多自己做饭,偶然在外面吃,每个月要比在学校吃的舒坦也省钱。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谈。
从学校方面来说,国外大学由于不需建造能容纳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政府拨款以及自筹到的经费可以保证绝大部分用在教学科研上、用在建教学大楼、建实验室、建图书馆以及购买设备图书等方面。而国内大学,比如我们学校建有同时可容纳上万人吃饭的餐厅,其管理难度之大、用人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中国大学的食堂每顿饭要烧几十种菜品,但仍有很多学生对食堂不满意,对学校的后勤管理不满意;而国外大学的食堂就简单多了,很多大学不设食堂,即使有也只是提供麦当劳式的套餐服务,永远是标准化没有创新的几种食物,让你有意见也没处提。西方的大学食宿等不是必须的配套服务。
另外,西方大学生在吃方面的需求似乎远不如我们中国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西方人从小到大吃的东西比较简单,吃顿烤肉、吃顿BBQ就算改善生活了,所以对食物种类的渴望和要求没有咱国人高,因此这里的厨师相对好当,管理也容易很多吧?就连洗碗搞卫生也简单了很多。 还有就 是 国外学校食 堂的饭菜比较贵,所以在学校餐厅吃饭的人很少。 中午 大家基本都 是一杯咖啡、一 片 面包、一个水果就对付过去了,很少有人吃正餐。  由于学生绝大部分都住在校外,学校的管理层基本只管教学,而每门课的教师都用分数这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学生 ,学校的管理层似乎除了制定长远规划、到处筹钱外就没什么事可做了,因此西方大学的行政人员极少,学生处于放养状态,既没有班主任,也没有党支书、团支部.......但学校仍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学生学习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就留下继续读,达不到就立刻被淘汰,没达到标准的学生似乎也没地方去讨价还价,一切照规矩、按规则办。学生万一出了人命关天的事情去找保险公司,学校基本不担责任。学生一切都要靠自己,基本上没有组织,没有谁会主动去关心你、帮助你。当然学校也设有专门帮助救助学生的指导中心,里边有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答疑解难的老师、律师、心理医生…
在这种环境中大多数学生只能高唱自己改编的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自己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在高昂的国际歌声中,生活在海外的绝大部分留学生逐步的坚强起来,少数撑不住的也有个别走上了不归路。
实事求是地说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大学,校方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状况,更不可能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情况...对大学来说,能安排好几万人的学业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与之相比中国的大学实在太累了,而且还没有累到点上,肩负了太多肩负不起的责任,时间精力金钱很多都用偏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