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补录事件一波三折,在匿名论坛我看到人性最恶的一面
发布时间:2019-08-21 23:38:47   来源:自考网北大补录事件发酵半月了。
北大 今年 在河南投放了8个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名额,因报考人数太少,高过一本线36分的河南新蔡一中考生张xx因计划复读提前批次志愿随意填了北大,却不料成为第八名投档考生,意外被北京大学调档。
但紧接着北大回过神来,三次以“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难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的同样理由向河南考试院申请退档。
北大以“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为由三次退档
同时,分数高过张同学 4分的 第七名报考考生也被以同样理由退档。
不到20分钟内,这两名考生的命运如坐上过山车,天上地下转了好几圈。
然后,北大迅速提档了以第二志愿报考北大、成绩670分左右的两名考生。
该事件迅速爆 于 网络,大众指责 北大“不遵守规则”、“歧视考生”、 “只会掐尖不愿培养学生”。
最终, 迫于巨大舆论压力, 北大 宣布录取这两名考生。
迫于舆论压力,北大发布公告宣布录取这两名低分考分
在大众为这样的结局长舒一口气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真正的“圆满结束”,反而暴露出更隐蔽更严重的一些问题。
北大究竟能不能退档第一志愿的低分考生?
首先,北大退档违不违规?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是有权将达线考生做退档处理的。
在高校录取过程中 教育部 明确规定了62 种退档理由,其中“分数因素”有14 种:
1、总分不上线;2、总分偏低;3、语文分偏低;4、数学分偏低;5、外语分偏低;6、物理分偏低, 7、化学分偏低;8、历史分偏低;9、口语分偏低;10、听力分偏低;11、体育分偏低;12、艺术分偏低;13、政治分偏低;14、体育不达标。
这意味着,北大退档低分考生是有据可依的。 只是,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以“总分偏低”为由的退档极为少见。
在“国家专项计划”中,针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工作,教育部更是建议“适当降分录取”。
所以北大退档这件事很难说得过去。我们理解各大名校 争抢 优质生源,但这种以表面“为你好”的理由替你做选择,实际抢高分考生的行为是在践踏招生规则、歧视考生志愿。
任何人都知道优先录取提前批,第一、第二志愿次之,为了高分考生藐视规则才是真正引起众怒的原因。
恰巧同时, 有网友po出了北大本校学生在树洞匿名讨论、并准备对该两名考生进行人身攻击、威胁挂科等校园霸凌的言论,彻底震惊了网友!
网传树洞里的极端声音
“希望能当他们的助教,只要他们真不行我一定会挂掉他们。”
“难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跟不跟得上?”
“本学长想好好爱这两位新同学”
很难相信以上声音来自北大学生。
网友也非常震惊,发问“这真的是北大树洞吗?” 。
为何 北大部分学生 要发出预谋欺凌新生的言论?
虽然我们理解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发言,只是隐藏真实身份的发言。
但这可是北大,是每年几百万考生心目中无比崇高无比尊敬的北大。
从蔡元培校长招收第一个女大学生、 开创了女学生旁听的先例,从学生社团组织给校工开课学习,北大一直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他们认为所有人都是有学习权利的,他们可以为这种学习自由去疾呼 奔走 的。
五四运动
直到现在,北大也一直是国内汇聚无数精英的最高学府,北大毕业生也一直是各行各业最优秀的人才。
只是为什么那股精神在慢慢消失,北大学生会匿名发出这么自私阴暗的声音?
从人性角度,我们可以理解。
因为身份认同。
低分考生进校园,会打破大多数人高分入校的优越感,所以他们拒绝与低分者为伍,拒绝和“不配”的人 分享母校荣誉,然后为了维持这层优越感,他们匿名对被补录考生极尽嘲讽之辞。
因为身份焦虑。
即使补录考生分数不高,进校之后不会争夺奖学金、出国交换和保研等资格,但他们总归是在共享北大的资源和荣誉,于是他们会有身份被侵犯后的还击举动。
……
但不管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试着理解他们、猜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只要一想到这是“北大学生”的发言,还是会不寒而栗。
如果说中小学的校园欺凌是侮辱毒打等暴露在外的,最高学府这种匿名“挂科他”“孤立他”的高智商欺凌更自私,更阴暗。
匿名后往往会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很难想象这背后的人是谁,他们走进社会占据优质资源后又会对“其他异己”做出什么?
是什么滋养了
这些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
作为北大教授,钱理群 近距离接触 过一届又一届北大学生,对他们非常了解,对一部分人他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是说他们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表面,利己主义是说他们一切以个人核心利益为出发点。
而高智商是这类群体的最大特征。
这个词对以上匿名者是高度概括的。
只是我们不禁在想,距蔡元培先生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正好百年快过去了, 为什么 一些学生的思想却越来越南辕北辙了?
究其“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的土壤,学者们总结了这三点原因:
落后自私的家庭观念或过分宠溺的的家庭环境。
“唯分数论”的教育原因。
唯利是图环境下的社会原因。
如何才能有所改变呢?
北大近几年负面很多,最近的就有 “翟天临造假读北大博士后”;众教授为烂片《逐梦演艺圈》站台;2018届毕业典礼校长林建华读稿不识字。
北大众教授为烂片《逐梦演艺圈》站台
2018年毕业典礼北大校长林建华将“鸿鹄(hu)之志”读为“鸿浩(hao)之志”,引发舆论集体哗然。
我们真的想问,北大究竟怎么了?
那俩河南考生还好吗?
根据最新消息,河南一补录考生回应,“为了不伤害更多人”,决定放弃北大入学机会。
任何一个人,当他看到北大树洞留言时,都会胆怯,何况当事人。
他们就是试一试,结果没想到天上真掉“馅饼”了,只是没有高兴多久好那个门又关了,可怕的是他们看到了门后一部分人可怕的面孔。
只是让我们伤痛的是,在他们刚走出高中校园的时候,在同学们充满期待即将漫步新校园的时候,这个暑假,残酷的现实和人心的险恶已经 数次 对他们亮出了獠牙。
让我们伤痛的是,100年前北大“宽容”、“自由”,100年后 北大 一小部分人在网络上匿名地,兴奋地在阴暗处商议着如何将他们从学习天梯上一脚踹下去。
结语
北大补录事件即将过去,另外热点也在不断出现。
但 北大树洞的发言势必不会让人忘记,因为这是这个社会 一部分 最优秀大脑撕下面具后的真实发言,它刷新了并震骇过无数人对高等学府学子的认知。
这让我想到地铁现象:一部分先上车者为了自己舒坦,堵在门口不让后面的人上去,只想着赶快发车,不管后面的人是否迟到。
只是我们希望,车外能有更多强塞他们进去的乘务员。
作者:红鲤鱼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推荐文章
-
自考可以进北大吗?
2024-08-05  阅读:1223 -
自考专升本可以考北大吗?大学专升本好考吗?
2024-07-28  阅读:1418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