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晶实验室牵手清华大学教授助力CTB大赛

发布时间:2020-05-02 08:54:30   来源:自考网
立大志,做小事
关注时事热点,深入研究周边存在的社会问题
推动时代发展进程
蓝晶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带你剖析社会热点问题
助力CTB大赛
CTB大赛知多少
CTB(ChinaThinksBig创新研究项目大挑战)是以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创新的国际级别高中生大挑战。大挑战旨在帮助高中生立大志,做小事,提升大学接轨程度(college-readiness),服务大学机构的人才培养和选拔。通过在线快速学习、对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并基于研究的成果展开有效的实践行动,为社会作出真正贡献。CTB是第一个由哈佛商学院泰斗级教授,把“案例研究”方法带给中国青少年的比赛,也是有多所国内外顶尖大学学者和招生组参与评审答辩的中学生比赛。参赛者来自国内外1000+所中学,参赛队伍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份数百所重点中学,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10+所高中。参赛小队可以进行自行组队、选题、上交研究报告、现场答辩。(详情见官网:http://www.chinathinksbig.org/?ndr)
环节介绍
比赛从9月中旬正式开始报名,报名最终截止日期为11月底(具体时间根据官网时间确定)。CTB参赛者在组成小队、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外,还将在线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完成相应课后作业。将学习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课题研究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小事,从头到尾完成一个项目,通过线上初赛和区域复赛、全国决赛,最终入选全球总决赛。
参赛意义与收获
受自主招生和大学选拔高度认可的课外活动履历
在中学阶段完成大学级别的思维和实践挑战,证明自己胜任任何名校的要求;
掌握包括哈佛、沃顿商学院、北大等高校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展示技巧;
接受国内外知名学者团和招生组的线上和现场评审答辩。
个性化的学科课题选择,展现综合实力方向
鼓励学生自创具有思考意义和实践可能的问题;
专向培养学生在感兴趣领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可能。
获得世界名校重视的能力
高含金量的证书、奖状和出版报道
CTB让你能够在高中生的年纪对战中国优秀的高中生群体,并接受著名大学和成功企业家的直接点评。依据CTB参赛选手在参赛过程中的表现,可以获得完赛证书和各类奖项证明,并根据小队的完赛项目获得相应的知名媒体报道,优秀论文将集结出版。
项目介绍
项目1性别研究(女性主义,LGBTQ),家庭研究(婚姻,生育,家庭形成),人口学(人口增长模式转型,人口红利),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研究
陈曼婷(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牛津大学社会学硕士,曼彻斯特大学学士),清华大学csc全额奖学金获得者,长江商学院国际项目主任。从事社会学和人口学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研究和性别研究。
课题1:东亚女性的婚配选择
如果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依然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对男性的角色期望停留在事业有成养家糊口上,女性的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就很难和男性的教育与工作经验一样标志着长期而稳定的经济收入。女性的事业和家庭角色的这种冲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这反映出女性在教育和工作上的地位和她们在家庭内部,也就是在公私领域里角色的不匹配。这类不匹配的后果是什么呢?随着女性教育程度的升高,女性的婚育又有何种模式?本课题将探究在家庭内部性别角色较为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女性教育程度和婚姻的关系。
课题2:个人教育程度与兄弟姐妹数量的关系
在许多不同国家进行的社会学研究都发现,兄弟姐妹数量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有负向的影响。对比起在同胞数量较少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在同胞数量较多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教育程度更高。然而是哪些家庭和社会因素造成了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会不会有变化?又会如何随着时间如何变化?本课题探究个人教育程度与兄弟姐妹数量的关系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以及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课题3:残障儿童的家庭养育关系
中国关于残障儿童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当前体制下,家庭成为教养残障儿童最重要的主题。然而养育残障儿童对家庭养育关系和抗逆力能力提出了高难度挑战。残障儿童如何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如何内化理解残障儿童对家庭带来的变化?本课题探究中国残障儿童的家庭养育关系,以深入理解这些少有被主流社会关注的家庭,从而帮助社会进一步优化残障儿童养育模式。
项目2中国城市居民住房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
钟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OLUGI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公共政策分析、政策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系列住房制度改革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偏离了“公正”这一社会政策的首要价值,造成了住房不平等。这种情况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居民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已有研究多关注住房不平等所导致的宏观层次的结果,包括拉大贫富差距、加强城市排斥系统与激化社会矛盾等。对住房不平等对城市居民本身的影响少有关注。对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如何看待住房不平等的现象?住房不平等又是又如何影响他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价(即主观幸福感)本课程项目将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项目3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的父母会如何养老
桂天晗(佛罗里达大学社会学博士,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社会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发展,项目评估,社会性别等。
自1979年至2015年,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在中国实施了三十余年。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使得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迅速增加。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从198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7%增长到了11.2%,老年抚养比也从7.9%增长到了15.7%。根据人口司的预测,这两项数据今后还将持续增长。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而家庭中仅有一个子女势必会减少父母的养老资源。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继续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时,独生子女的父母会去选择其他的养老方式吗?而非传统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项目4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探究
严飞(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系硕士,牛津大学社会政策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研究领域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抗争、政治都市文化与治理、比较社会政策大数据、历史研究。
自1978年改革开放迄今,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和发展。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城乡矛盾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简单说来,就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大家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社会下流化和低欲望社会?科幻小说《北京折叠》里所描绘的未来世界社会分层折叠的图景,真的会出现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运用社会学的视野,仔细剖析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项目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变迁
王晓阳(⽜津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哈佛⼤学城市理论实验室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融中⼼、全球城市、城市与区域发展、批判城市理理论。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变迁。
如果你还有关于项目和CTB的疑问
可以联系我们
联系咨询
===============
徐老师18575589371(电话微信同号)
注明:CTB大赛相关资料整理于CTB官网(http://www.chinathinksbig.org/?ndr)
蓝晶实验室
关键词
蓝晶实验室|CTB大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