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场有关国家安全的研讨会在国关举行!

发布时间:2020-04-15 19:14:18   来源:自考网
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适逢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4月15日,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与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专题政策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是疫情在世界其他国家蔓延之势仍处于上升期,仍有许多不确定性,特别是这次疫情在全球带来潜在的“综合性危机”,使得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与此同时,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许多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体制机制短板,也亟待我们结合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提升,开展专题研讨和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疫情世界大流行对全球治理体系变动的深刻影响”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坚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治理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明确维护生物安全的概念内涵应包括安全威胁评估和预防、灾难应对处置、衍生影响与控制、技术支持保障等多个方面;为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预防支持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关注生物安全威胁的突发性、衍生性和外溢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图片源自网络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也普遍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威胁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力和破坏力,疫情防控能力成为各国实际治理水平的“灵敏检测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但是,全球抗疫合作的缺失也真实反映了当前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非国家角色、“去中心化”行为体等新权力要素进入和影响世界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发展的认知与挑战前途未卜,以及疫情后时代世界格局与秩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会上,还正式推出有关部门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组织编写的《国家安全教育》(中小学版)系列教材(修订版),并首次发布了我院刘跃进教授出版的《刘跃进国家安全文集(上册)》。其中,《文集》收录了刘跃进教授近30年来围绕国家安全理论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论文和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也是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出版的首部国家安全专家学者文集。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聚焦特色,举全校之力,在国家安全教学和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绩,涌现了一批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拥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逐步形成以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法治与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领域研究为重点的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期刊联合其他高校共同发布的“年度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成为我国面向全球公开发布的专门面向国际安全问题的首个大数据评级指数;学院连续8年组织社会遴选“年度中国国家安全十大事件”,产生广泛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入选AMI中国核心智库,《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和《中国国际安全研究报告》填补了我国蓝皮书系列国家安全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家安全领域的权威智库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获批立项。总体上看,国际关系学院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领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理论研究前沿和学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领域影响力大幅提升。
2018年以来,国际关系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招收“国家安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首批硕士研究生将于今年7月毕业,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具有国家安全学专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学院与国内有关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国家安全专门领域博士研究生,启动国家安全学本科创新实验班试点,正在探索和拓宽特殊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9年,学院还成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已先后完成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各类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活动30余场,同步实现了学院国家安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科研团队锤炼提升与面向社会系统培训教育服务三重目标。
目前,国际关系学院已成为全国国家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国家安全学新兴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未来,学院将以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为引领,逐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及其学科支撑体系,在国家安全专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上独树一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