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交换一年是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19-09-05 23:02:51   来源:自考网这篇是交换结束提交给国际处的交换心得,最近没有文章库存,就转发上来也算是个交代吧~略有改动
拥有一段出国交换学习的经历,是我研究生阶段的计划之一,但前往德国却是我的偶然之选,也给了我莫大的收获和惊喜。 回顾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的交换生活,我既怀着对季羡林《留德十年》的向往去追寻大师们的踪迹,也度过了属于自己别样的“留德十月”。
最“德国”的一张照片
行前准备篇
关于行前准备的全部时间线和详细内容,我都记录下来了,以下为缩写版。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查看超级详细的各种经过: https://shimo.im/docs/VTjQfx52XJUQkJaP
2018年3月29日,在面试结束后,国际处公布了哥廷根大学的交换名单,很幸运我成功入选了。盼望已久的出国学习终于快要成为现实了,我既激动,又有种对未知的忐忑。
2018年5月4日上午,终于收到了哥廷根大学的录取信息,被录取到了汉学系的East Asian Studies,接着我火速网申,打印表格,发送住宿邮件,希望可以申请到学生宿舍。下午稍晚些时候,我们交换生收到了国际处的通知,告知了我们APS团组号,漫长的APS审核准备开始了。
2018年6月4日,哥廷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Zu)和邀请函的纸质版寄到了国际处,可以去领取了。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买保险、德意志银行开户,距离拿到签证又近了一步。
Zu上有入学日期和结束日期,大家要记得确认自己的姓名和生日有没有颠倒打错。 一起的还有关于入学安排火车站接人服务的信息,记得要仔细阅读。 因为通知书有写入学时间和开学的安排,包括introductoryweek 还有welcome party,这些最好不要错过。
2018年6月14日,我通过X-patrio(现已改名Expatrio)办理并收到了可用于递签的资金证明,好处是全程线上完成不用跑上海, 只需要在线上完成认证和汇款就好,相对来说比较简便 。通过一年的体验下来,我可以保证这个自保金方式是完全可靠的,而且比德银方便省心得多,因此十分建议以后来德国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式。具体的开户方式和汇款流程可见我2018年写的详细攻略(具体操作也在不断更新中,请关注官方最新要求)。
使用Fintiba和Expatrio开户后到德国还需要开一个银行转账的账户来和托管的账户绑定一下,然后用这张德国银行卡来收钱。到德国后,可以选择任意实体银行,或是像我一样选择更为方便的数字银行N26, 不用像别的银行anmelden,只需线上就可以开设账户,开卡完全免费 ,且属于不可透支的debitmastercard,出门旅行订酒店十分好用。开卡和使用教程可以参见我写的攻略:超方便!德国N26银行卡存取款详细教程+使用体验
2018年7月5日,收到审核证书的第一时间就发邮件给审核部约签了。户籍在江苏的属于上海辖区,按官网的规定发邮件即可。
2018年7月16日,前往上海审核部递签,关于递签的详细过程、注意点、表格填写模板我也写成了攻略,可以点击:去德国 | 上海辖区交换生签证经验帖,附官方最新签证表模板
2018年8月15日,在等了4周之后成功收到签证啦!签证给的入境日期就是我填的预期入境日期,不过竟然只给我了半年的签证。延签需要和专门负责国际交流学生的签证官预约,然后 只要带着Xpatrio给的06号保证金证明文件就可以了 ,不用打印流水账单。
至此,前期的签证正准备到此结束啦! 回头看,从6月份一直到8月中旬,这个历程真的是蛮磨人的。
位于哥村的朱德故居,房子是老房子,不过现在也是别人的私人住所
“哥村”的生活与学习
哥廷根是个大学城,老城区建筑保存很好但也很小,一日便可逛完,其余的休闲娱乐处也有限,因此这里的中国留学生们常称其为“哥村”。初到这里的学生,建议从网上下载由哥廷根学联编写的 《哥廷根生存指南》和《哥廷根自行车袖珍指南》 的pdf,内容详细,干货满满,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上的问题。
一定要去爬哥廷根老城的教堂呀!
沿着木梯子爬到最上面简直太美了!
衣:在德国买衣服对小个子不太友好,尤其是冬天的衣服,大多不适合亚洲小个子女生,而且价格很贵。我从国内带了两件较厚的羽绒服和一件冲锋衣,冬天日照短气温低,但室内都有暖气,因此不用太过担心而带过重的冬衣。到一二月份的打折季还可以以划算的价格买到不错的衣服。德国的夏天6月末才开始变热,这时候又快要七八月年中打折了,所以 夏天的衣服可以在这里买,不用带很多 。哥廷根买衣服的选择对于女生来说不多,但可以去附近的汉诺威购物。
哥村买平价衣服的地方主要是H&M、New Yorker、Woolworth、Kik,后面两个买厨具和生活用品也很便宜,就是那种平民大卖场了。哥村还有一家Tally Weijl卖比较少女风格的小码衣服,审美难得偏韩风,价格不贵。
德累斯顿圣诞市场,童话一般的绝美小城
食: 在德国,我逐渐养成了新的爱好,那就是逛超市和做饭。 一开始逛德国超市,总有逛不完的新奇食物,激发出了我的好奇心,一年下来,我从一个曾经的烹饪小白变成了有拿手菜的做饭老手。 不得不感谢德国宿舍设施齐全的厨房,电炉烤箱一应俱全,做饭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哥廷根大学的食堂价格也很良心,拿着盘子到窗口自助选择主菜和配菜,但在我看来菜色和口味较为单调,我更喜欢自己做饭。 当国内大呼失去“水果自由”的时候,德国水果的价格却十分感人,坐享“车厘子自由”。 从物价水平来说,德国的性价比绝对是西欧诸国中最为良心的。关于逛德国超市,简直又可以说上五千字了。
Ps.喜欢或想要学习做饭的同学除了参考 “下厨房” APP,还可以看看 萍聚论坛的美食版 块,有每周超市特价信息、德国食材介绍以及中西餐糕点菜谱,十分有用:https://www.dolc.de/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
住: 交换最大的遗憾是我被学校房管处分到了很偏远的房子,内部条件很好但是交通不便,不靠市中心、不靠超市、不靠学校,因此严重限制了我的活动。 在哥廷根这座小城里,如能住进靠近学校或者超市购物区的学生宿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这一批遇上了房源紧张,因此好几人没有被安排到学生宿舍。 这也算是对我们在异国独立生活的考验吧。
哥村的圣诞市场,令人怀念的热热的Gluehwein!
行: 凭着哥廷根大学的校园卡,市内的公交车可以免费乘坐,交通倒也方便。 自行车也是学生们主要的交通方式,随处可见自行车桩,但自行车一定要安装车前后灯,更需要一把牢固的车锁,否则有被偷之虞。 一开始,总会不习惯一到周日和节假日各个超市就会关门歇业的德国特色,周日的公交也会班次减少,后来才渐渐适应。 学生凭着哥廷根大学的学生卡(学期票),可以免费坐着慢车去下萨克森州的各大城市,包括不来梅、汉堡、汉诺威、狼堡等等。
跟着学校活动去集中营遗址,德国人的历史反思真的很深刻
推荐交换生关注哥廷根大学国际交流处的活动信息,在学期开始时会有本学期的活动安排介绍,在学期中也会组织国际学生去参观游览景点;同时也可以 关注学生组织ESN Goettingen的Facebook ,每个月都有有趣的活动,对所有在校学生开放。
学习:哥廷根大学没有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因此根据我想要选修的课程,人文学院把我分到了汉学系的硕士项目,学习东亚文化的课程。课程是英语授课,几乎均为seminar形式,采用 课堂互动+课堂presentation+期末论文 的基本模式。这与南大英文系本科的授课模式很类似,所以我很快就适应了。教务系统选课与南大本科教务系统相似,而考试则需另外注册。我选择了一门关于1997年回归后香港社会的研讨课程,通过阅读课前材料和课堂讨论,我对香港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哥廷根大学的汉学系课程偏历史和政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也是一段独特的体验。通过在汉学系的学习,我对本国的社会和历史有了更多新的发现,令我受益良多。
秋天落叶满径的人文学院好似被打翻的颜料盘
课余和假期,我也前往了德国其他城市和欧洲多国旅行。 哥廷根地处德国中央的位置,去其他城市交通尚算方便,但德铁晚点却家常便饭、防不胜防。 每每想到跨区域交通的速度,又十分想念中国的准点高铁和动车了。 还有一件值得吐槽的事就是在德国看医生,不仅需要自己分门别类地去和诊所预约,还不一定能预约到。 往往因为小病小痛去看医生,等到约上医生就已经自愈了。 但德国许多别的方面,尤其是自觉的垃圾分类和设施完善的无障碍通道,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我的“留德十月”就在2019年7月末匆匆结束了,这段珍贵的经历让我收藏了无数美好的回忆。记得 每次旅行结束回到哥廷根,就会有种回家了的感觉。 哥廷根虽小,却安全、温馨、闲适。 遇见哥廷根,我是幸运的。
以后的许多时候,我一定会非常怀念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走走停停、不慌不忙、不疾不徐的日子。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