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19-08-19 23:50:56   来源:自考网相信学过CMA面授课程,网络课程,甚至自学的,通过CMA考试的财务管理者们,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应该不陌生了吧?
现代会计理论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两大阵营。
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例如政府机关、银行、债权人、公开市场的投资者,等等。
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公司内部的信息使用者,例如公司管理层制定经营决策、战略决策、员工利用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要求涨薪、或跳槽,等等。
回忆一下以下概念是不是很熟悉 :CMA教材中,以PCAOB和SOX为基准,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的框架,对公司运营中的个体行为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管理会计的框架亦如是:
为了让更多的管理者、员工认知管理会计,于是要发展一套管理会计的框架,作为行动的指南。(小编划重点)
那么,建立这个框架的起点在哪里?
三位学者整理了如下表格,我们发现,
从1969年利特尔顿就提除了本质起点论,它提出的框架涵盖了整个会计理论,提倡从会计的本质开始。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呢?会计作为一个职能,是为企业经营目标而服务的,起到核算,监督作用。
于是,1989年陈今池提出目标起点论,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而存在。
之后又有学者提出了层次起点论,认为管理是有层次的,那么管理会计服务于管理,也应当有层次。
2002年,又有中国学者提出假设起点论,认为管理会计获得信息,做出判断和解释,是基于管理会计理论中的各种假设。
这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计算EOQ,我们假设一年中的需求量保持不变且每个月平稳,假设有一个固定的订货成本,还考虑缺货成本,存储成本,等等,都要假设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EOQ计算的结果才有参考意义。
2001年胡玉明提出了核心能力起点论,由美国管理学领域大师卡普兰精炼的Balanced score card评价体系,实质上是评价了核心能力。
因此,管理不仅仅关注报表,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关注数字,他们更关注导致数字结果的因,也就是业务活动。
财务报告并不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能力,营销能力、经营能力、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这些才是核心能力
如果财务管理者们,初入职场的财务从业者们,一味学习excel技巧,报表分析技术,会计分录,而不参与交流,不思考公司业务,也就等于,为哪些非财务背景的竞争对手让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