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警校老师

发布时间:2019-09-21 23:40:33   来源:自考网
作者:胡旭
三十多年前,在警校短短九个月的学习经历,令我难忘。特别是当时警校的那些老师,给我留下了印象深刻。
那时的警校才从省公安干校分离出来,刚在建工路上建成,挂上崭新的“陕西省公安劳改干部学校”的牌子,就迎来了我们这一批学员。
我们这批学员有六七百人,都是全省各劳改、劳教单位新招录来的干警,面对将要走上的崭新而又陌生的工作岗位,很感兴趣,渴望知识武装。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从基层劳改、劳教单位,抽调来的“文革”前的大学生。他们来到省城、新的岗位,兴致勃勃,热情很高。他们掌握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讲起课来理论联系实际,生动风趣,深得学员喜爱。
主讲劳改业务的张宏轩老师,是一位由基层劳改单位领导岗位走上三尺讲台的老同志,亲身经历、见证过共和国劳改、劳教工作创建发展历程和取得伟大成就。他虽在课堂上严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讲起课来却饱含深情,铿锵有力,激情饱满,给人印象。张宏轩老师厚重、沉着、刚毅的外表,正是那个年代监狱警察的一种典型形象气质,令人尊敬。
主讲公安业务的张纪民老师,身材瘦高精神,是位老公安。长期从事预审工作,练就一双炯炯有神的火眼金睛,目光犀利而神秘,眼神里有一股智慧的光亮,穿透力极强,令人神奇。他讲课从不赘述教材里的内容,总是给学员讲案例,引用自己经办过的一些典型案件解读教材,深入浅出,吸引学员津津有味听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融会贯通,深得要领,深刻理解和掌握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
主讲刑罚的王耿新老师,看起来身材不高、文质彬彬,却是满腹学问,讲课条理清晰,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不愧为全国劳改法学会理事、劳改专业教材编委会重要成员,深得学员尊重。后来担当起了警校校长的重任,还参与了我国第一部《监狱法》的起草工作,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监狱法学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陕西劳改警校的一张“名片”。
主讲宪法的张辉老师,平日里说话爱开玩笑,讲起课来拿腔拿调,慢条斯理,经常穿插一些诙谐幽默话语,让人忍俊不禁,是警校的“名嘴”。给我们上第一课,他先是认真做一番自我介绍,然后开讲,在黑板上大大的写上“宪法”两个字,随即清清嗓子,提高声音,不紧不慢,一字一顿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将一门宪法课,讲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以至于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张宪法”的雅号,广泛流传开了。
主讲狱内侦查学的张俊康老师,人长得精明干练,长期在监狱一线管教岗位工作,练就一副好口才,而且调门高、声音响亮,讲起课来紧扣实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把课讲的是生动活跃、妙趣横生,让人喜欢,他也是警校的一张“名嘴”。至今,我还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开场就幽默风趣,自我调侃说,他是西北农学院毕业,学昆虫专业的,被分配到劳改农场,专门从事根治“害虫”工作。自嘲式“专业对口,驾驭工作轻车熟路”。他经历丰富,改造过曾在五六十年代轰动全国、名噪一时的“政治诈骗犯”李万明,积累教学资料广泛,把个狱内侦查学,讲成了高墙大院里的章回侦探小说连播,吸引学员爱听。他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
主讲犯罪心理学的董应生老师,高个、大鼻子,谈吐不俗,很有气质,一看就像个学者。讲课严谨、逻辑性强,深入浅出,从不拖泥带水。将各类犯罪和罪犯心理特征和矫正对策,分析的是头头是道,透彻明了,让我这个将要投身劳改工作的新兵,听后茅塞顿开,对未来所要面对的形形色色罪犯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充分做好了上岗前的准备。
给我们主讲法学基础理论的周梦良老师,认真治学,勤奋钻研业务,不但课讲得好,还积累经验,将我国十几部法律的内容、结构和之间的关系编制成图表,帮助学员学习、理解和记忆。而且得到司法部普法办的肯定,推荐作为全国“一五”普法学习材料,大量印刷发行。
还有政治经济学教员李仲谋、军体教员张东、哲学教员李群,以及王立邦、周天为、李日恒、崔进管、谷双奇、卢明泉、巩党荣、秦啸海,校领导候景华、陈继全、董俊杰和班主任候维新老师……
他们是我走上监狱警察工作岗位,甚至人生道路的启蒙老师。
细思量,他们给我印象如此深刻,不是我的记性好,而是改革开放之初,他们激情似火,身上所迸发出的热情实在炽人,对我影响深远。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