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时慧慧专栏】以貌“取”人,以形传神——跟《骆驼祥子》学

发布时间:2020-05-05 08:04:04   来源:自考网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时慧慧,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以貌“取”人,以形传神——跟《骆驼祥子》学习肖像描写。
我们明白,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如果能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渗透进阅读教学,在读写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读写成为相得益彰的整体,应该能够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大阅读深度和阅读宽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其中经典的名著名篇更能够成为上好的写作范本,可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思考。在阅读《骆驼祥子》过程中,我们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精妙的人物描写达到了以“形”传“神”的效果,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
王君老师常说要学会“聚焦”。所以,在反复阅读对比的过程中,我发现人物描写的众多方法中,灵动的人物肖像描写无论在表现人物外在形象上,还是在突出内在品格特征上都有显著的作用。所以,这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剖析人物不同阶段的肖像描写,探究归纳写作技法。
在课前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老师和同学们要认真阅读《骆驼祥子》,梳理出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并对应完成以祥子、虎妞、老马、小福子等人为主要探究人物的表格内容,以备上课时交流使用。
其实,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种情境意识。好的情境能够让同学们快速进入课堂,进而完成学习,而主题又决定着人物性格的走向,因此,上课时我首先利用导入环节与学生回顾探讨主题,并归纳出一句话主题:“一个善良勤奋的车夫由人变鬼”,进而创设出我们都来当创作者的大情境,总体设计了三个板块,带领学生探究《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肖像描写的方法。
第一板块,三起三落话祥子悲剧。
从主题句:一个善良勤奋的车夫由人“变”鬼的堕落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你来当作者,会写什么内容?学生很自然会关注到关键词一“车夫”,是一种身份象征,需要身体很好,拥有力量,进而思考可以聚焦到人的身体部位如肩、背、胸、脚等直观入手去写。关键词二“善良勤奋”着重体现在内在的品质,可以从人的精神面貌入手,如脸色、眼神等。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思路之后,对照原文中祥子“一起”内容里描写祥子的肖像语句进行赏析:
祥子是一个车夫的身份,那么就需要体现他能够拉车的“资本”:身体健壮。文段正是从身材的魁伟写起,比如“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且威严的肩、“出号”的脚,同时祥子也干净利落,如“头上永远剃得发亮”,永远“红扑扑”的脸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虽然只有几句,却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简笔勾勒法”的优点,可以从身份、性格入手,选择最适合描写的方面着力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铁扇面似的”给人直观的想象,感觉到肌肉的健壮,“一棵树”,健壮而又充满生气。可见,比喻能够很好地盘活人物形象。
明确肖像描写的方法:简笔勾勒、特写聚焦及巧用比喻。
接着再次扣合主题人“变”鬼。抛出问题:这样一个勤劳善良的车夫如何一步步走向堕落呢?怎么才能让人物更丰满呢?此时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联系自己读到的“三起三落”内容,很自然地想到写人需要在事件上创设波澜,但是还要有所保留,一波三折才更引人入胜。我们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吧,聚焦祥子的“二起”情节——充满信心的祥子一心想着要靠着自己的力气出人头地,可惜事与愿违。连人带车被抓的损失,让他产生了抱怨。但因为年轻,他还不会那么轻易就选择放弃,所以在第一次打击过后,他开始拼命攒钱,想要再次买车。这时候的祥子,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买到属于自己的车。所以,当我们目标坚定的时候,是会脚底生风的,是不会畏惧风雨的,那么这个比喻句就用得恰到好处:“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簧”“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用“弹簧”可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的年轻体健,技术灵活且充满了信心;“巨人”“绿虫”也写出了他的自信。
再看“二落”——车丢了,可以再买。但对于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来说,钱再丢一次可就不那么容易再买了。祥子辛苦攒下的钱被敲诈,他心如死灰,接连的打击下人会选择向命运屈服的,祥子的屈服就是认命——跟虎妞结婚。这句比喻写得精彩:“他的大手大脚在这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像小木笼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形象贴切,表现出祥子无力逃出现状的情景,以及表面看似强大,实则弱小的特点。“眼睛红红”既是实写,又有象征意义。兔子的好动与他此刻的束缚形成反差,也强烈写出了内心的憋闷。
满脸的胡子,深陷的眼窝,这些聚焦镜头则写出了祥子带病拉车后病倒的颓废、邋遢,与之前的健壮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疾病对祥子的摧毁,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失望。
通过这两处描写,着力表现出人物遭受磨难后的郁闷以及没有被打倒、重拾信心的奋进,明确前文的简笔勾勒、巧用修辞的方法,同时也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用对比的写法凸显出人物性格的变化。
最后终极一问:是什么给了祥子最后一击呢?直接回到文本中,引导通过纵向比较:探讨祥子“三落”及最后堕落的肖像描写,简笔勾勒和比喻在其他的段落中用的也比较多。“风暴后的树,静静地立在阳光里,一点不敢再动”与前文的“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形成对比,同一种比喻的喻体,实质却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比喻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同时需要注意,“肩头故意的往前松着,搭拉着嘴,唇间叼着支烟卷。”“把半截烟放在耳朵上夹着”“专为耍个飘儿”俨然一副圆滑堕落的自暴自弃的模样,与先前的眼光满身力气的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不仅抽烟喝酒,而且失掉了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本钱:健康和纯洁,由此反映出人物性格和精神的重大变化。
学生很快就能从祥子前后的差别中归纳写作方法,进一步巩固了简笔勾勒、巧用比喻、善用对比的写法。
第二板块,横纵对比现精神品格。
第一板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做好样子,那么接下来就要为学生们搭建好场子,让他们自己练习分析归纳。这个板块主要采用分层次设置问题的方法,安排小组活动共同讨论,归纳出方法。我设置的问题是:
【活动一】横向比较:祥子与“车夫”老马两次相遇中老马的肖像描写,探究肖像描写背后的深意。
【活动二】探究女性形象:在祥子的故事里,女性形象的存在成为推动祥子性格变化及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老马的第一次出场暗含了祥子的命运走向,让祥子看到了自己的将来;第二次出场也为祥子的彻底堕落埋下了伏笔,祥子的胜利感消失了,又回到了颓废和享乐状态,甚至自己堕落到连老马的境地都不如。
细看虎妞,重温“特写聚焦”“巧用比喻”“前后对比”的写法,二强嫂的简笔勾勒,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小福子和夏太太那同为“花草”比喻的背后深意,小福子和虎妞同样写牙齿的精妙之处。
第三板块,方法梳理后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两个板块内容的学习,学生自由总结写作技法,再由教师归纳肖像描写的方法小诗,强调明确。
整堂课的方法探究最终都必须要指向学生的写,课堂留给学生肖像描写微写作训练的时间,最后根据时间来点评,再次点明肖像描写的写法。
老师们,作文教学应该懂得循序渐进,努力聚焦写作知识,创设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同学们读写结合。愿我们都能在名著中发现奥秘,找到阅读的乐趣。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