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8名学生集体拒绝清华北大,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发布时间:2019-08-20 22:48:56   来源:自考网
早上好:
世界上有一种人,永远为人生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见证人生中美妙的瞬间。
这两天,一则新闻引到了网友热议:在今年的高考中,安徽亳州一中的八名高考考生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得到了清华北大的录取承诺,
但他们却集体拒绝了这两所名校的抛出的橄榄枝,这让大部分网友都觉得疑惑。
原来,放弃进入清北的理由,这八位考生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还是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考生袁梓琪在考前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查,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
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的20分加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
但偏爱数学的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
另一名考生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
然而,张金宇选择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来,张金宇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他   原来的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
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省只招五名学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对其他专业他不感兴趣,只能放弃。
后来打听,张金宇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于是便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报考交大。
同样,其他六名考生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对此,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的表示:无论如何,放弃清北,就等同于放弃了未来就业的高优先级,这是很大的损失。
但更多的网友,则是为他们的勇气感到敬佩,为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感到羡慕。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便有类似的情节:
剧中,英子成绩优异,妈妈一门心思想让她考清华,但英子就是喜欢天文,她想放弃清华考南大,因为南大有全国最强的天文系专业。
这让一向要强的妈妈愤怒不已,她就始终不明白:南大有什么好考的,天文又有什么好学的。
观众们可能觉得英子这个角色只是虚构的,现实中哪有人轻易放弃清华选南大。
但其实,英子这一角色是有原型的,放弃清华选南大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如今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胡一鸣。
2007年,在高考填报填报志愿时,胡一鸣的志愿表,只报考了南京大学天文系。而当年,南京大学的天文系全国招收名额只有一个人。即便如此,胡一鸣依然表示,如果考不上,宁愿复读再考。
最终,胡一鸣幸运地考取了南大。   并且基于强大的兴趣和专业能力,在2016年,他作为科研团队的一员,成功帮助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2016年2月11日,发现了引力波,并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在去年,也有分数远超清华北大分数线的学霸最终放弃进入清北,而投身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中学习的例子。
来自云南的考生李一峰,在2018年考出了712分的高分,上清华北大绰绰有余,但是他拒绝了清华北大,选择了川大。
原因只是简单的回复了5个字:川大是初心。——川大的口腔科是他学医的梦想。
许许多多的例子都在证明,现在不少学生考大学和选专业,开始考量自身的兴趣,特点及最适合的发展志向。
甚至可以说,现在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了,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这在中国的家庭关系、教育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的是,还是有太多孩子的才华在被父母强行抹杀,大多数孩子的选择权利正在被父母强行剥夺。
巴菲特说过: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让孩子做自己,也许没有上清华北大说出来那么有排面,没有父母想象的成功那么风光无限,但只要孩子努力了,取得的结果同样是光鲜的。
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家庭教育应该要让孩子发现自我,找到自我,父母应该支持孩子展示自我活出自我。
毕竟,决定每个人命运的是志趣和志向。
对未来还处于迷茫状态的孩子们,要及早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志趣。
而家长,更该帮助、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更早地作出正确的选择,执着地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