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家”开始——“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阶段课程网络培训如..
发布时间:2020-04-25 23:38:13   来源:自考网时代在拓新,教育在发展,家庭教育也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为家庭教育助力扬帆,2020年4月22日,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二阶段课程网络培训(总第31期)如期举行。
4月22日晚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常淑敏教授为本期学员们带来首场报告——《打造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关于目标感的培育》。
报告伊始,常教授分享了对于人生目的感这个问题的思考,探讨了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孩子人生目的感的培养,并通过日常观察与培训经历、其他高校老师的工作反思和积极青少年发展领域的专家引领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解。
报告中解读了目的感是什么,拥有目的感对人发展有什么影响,目的感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者通过对青少年发展领域的研究发现,人生目的是比任何其它指标更能预示青少年是否走在良好发展轨道上的更高层级的心理结构,它能够引领青少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进行持久的投入。
最后,常教授分享了家长和学校该如何培育青少年的目的感。她认为父母应该利用平常的机会展开对话,开发并支持孩子的兴趣,传递自己对于人生的目的想法以及从工作中获得的意义,学校应该多跟学生沟通“为什么”以及“为什么不”,好书好好读等,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目的,让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4月23日晚上,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逄霞老师带来了本次培训的第二场报告——《家庭治疗视角下的儿童与青少年》。逄老师首先通过几个经典案列的分析为大家介绍了系统家庭治疗的认识与做法,包括家庭治疗的特点、资源取向、三角关系和三角化、家谱图、分割事件序列(索解取向)、系统的平衡、自组织、阿尔法功能、六大病理性家庭结构、儿童与青少年工作中的系统思维。
报告中讲述了家庭治疗的特点。家庭内出了一个问题,常预示着这个家庭有一个没有解决的冲突。所以,不要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要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通过家庭整体的改变来促进个人的改变。
报告最后重点讲述了常见三大病理性家庭结构和儿童与青少年工作中的系统思维。对于“治好我的孩子”的家庭不能只对孩子进行个别治疗,尤其是小于12岁的儿童。对于过度卷入和疏离的家庭,帮助父母看到他们的差异是如何造成问题的,努力改善他们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对于负担过重的单亲父母,通过技能培养增强家长能力,鼓励和支持父母克服感情障碍。
4月24日晚上,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心理咨询专家王维勋教授带来了本次培训的第三场报告——《家庭关系的冲突与干预》。
报告首先讲述了家庭冲突的行为界定和诊断参照。家庭冲突的界定包含经常或屡次与父母(或)兄弟姐妹发生冲突,长期与父母没有交流,认为自己是害群之马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报告中,王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构建家庭关系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报告最后讲述了17条具体、操作性强的干预措施。
学员笔记和反馈
(学员笔记和反馈)
感谢三位专家老师的精彩分享和学员们的认真聆听。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