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难道就是“自己独自学”的意思吗?

发布时间:2019-11-15 23:44:09   来源:自考网

当我们从学校出来之后,大部分的学习都是“自学”。“自学”是不是就是“自己独自学”的意思呢?
这可能是对“自学”最大的误解了。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讲起为什么要学习某样东西,比如唱歌。可能是因为:有一次在某个场合有某个人某首歌特别打动你,以至于你一直不能忘记。
比如,有个朋友讲起他的孩子突然迷恋起陶笛,就是因为班上他喜欢的女生,对他的表白毫不在意,却迷上班上一个陶笛吹得好的男生,因为那个男生在班上的才艺表演上大出风头,因此他发狠也要学吹陶笛。
这其实是大脑的镜像神经元起作用的结果。
就是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正在做什么的时候,镜像神经元产生相同的反应,让我们能够“体验”那个人的感受。
比如,看到别人受伤,我们会不自然地打寒颤起鸡皮疙瘩,觉得很疼,就是这个缘故;打哈欠会“传染”,也是因为同样的缘故。
因为有着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才有模仿能力、有共情力、有同理心……那这跟“自学”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是,一切的学习起初都是基于模仿。而一切的模仿,都源自于看到某个别人的行为——哪怕只是在某部电影里看到的别人。因为镜像神经元的激发和激活,需要看到一个真正同类的别人。
一般来说,物品、书籍之类非人的东西,都不大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所以,单独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比较慢。只有看到人的时候,镜像神经元才会被激发。
所以,无论学习任何一种什么技能,如果找到会用那种技能的人,或者正在学习那种技能的人,镜像神经元才可能更容易被激发,学习效果才会好。
若是能找到一群同样热爱这种技能,热衷于讨论、练习、实践并且愿意不断分享的人,那就更好了。
学习过程中的学、练、用、造四个过程,因为有了一群这样的人的存在,而变得充满学习和进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镜像神经元被正确地激发,学习变以得更容易了。
因为虽然这四个过程,别人都无法代替你,但是因为你知道别人也会经历你的担心、无助、犯错等等,你也会更大胆更勇敢地向前走了。
也就是说,哪怕仅仅知道有一群跟自己一样的人存在,也足以安慰自己孤单的灵魂了。
这也是学校一直不可能被线上教育取代的最大原因了。
所以,当你离开学校,准备学习某项技能(跟纯认知类的知识不同),最好是加入一群有着同等需求同等渴望的人群当中,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的作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现在我们的课程就为你配备了这样的实战训练营,帮助你加速学、练、用、造的循环升级,系统打磨职场跃迁的这门扎实基本功。
整个实战训练营,我们打破传统刻板的学习路径,赋予学习以社交互动交流属性。
如果你遇到问题,从提问开始,就训练自己清晰有条理地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也许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别人已经遇到过了,那么训练营里的同学就会帮你解答,因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会别人,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收获共同进步的战友。
同时,在训练营里,我们讲求用“作品”说话。培养自己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把心得体会变成个人练习有效输出的“作品“,同时“作业”本身也是你的“作品”——这是对学习的沉淀,也是帮助自己强化记忆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求大家每天打卡,随时记录问题和总结每日所学知识,用“作品”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自律和自我管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会养成总结和梳理思路的好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结构化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能鼓励到其他同学,一起记录学习心得,共同成长。
而且,因为我们选用的主题就是,如何实现职场跃迁。
也就是说,30天的训练营,你不仅掌握了课程中所有工具方法的运用,而且用它帮你梳理了职场发展的最大问题,而且最终会产出一份结果——用在企业内部,可能表现为竞聘报告、职位申请报告;用在外部,可能表现为面试申请等等。
如果发现能力已经与职位匹配,那就赶紧向市场发出声音吧;如果暂时能力还不能与目标职位匹配,那么训练营将助力你制订自己的行动方案,协助你向目标全力迈进。
这30天的一小时,如果不是用来学习,也是刷刷剧,刷刷微信就过去了,还是赶紧为自己的职场发展投资,与职场高手们一起交流学习过招吧。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