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说法:一次通过三门大自考,其实只需要18小时!

发布时间:2020-04-08 23:41:08   来源:自考网
复习不难!不用辞职!小白也可以!
大家好,我是阿岳。
这期想给大家打一针鸡血,
别再自我怀疑了!!!
学习这件事,我知道你们以前可能不行,所以对于自考,你们有太多顾虑。似乎每个关于自考的社区都有很多人问:
“到底难不难?
我到底能不能考过?”
学姐今天给你们吃颗定心丸:
能考过。
不管你是初中,高中,职高,还是毕业多年没碰过书本,
你都能考过。
空口无凭,今天就给大家看看数据,讲讲方法。
本文一共五个部分,认真看完,颠覆你的考试观。
一:亲身案例告诉你,真的没他们说的那么难;
二:怕考试,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三:干货向:从认识一门课到考出成绩只需要三步;
四:一个小结尾。
一、亲身案例告诉你,真不难
这是我19年10月在西安报考的三门课程成绩,成绩都平平,但也够用了。
要知道这几门课,我连书都没买过,所用到的就是试卷,和自己上网打印的一些资料
这是去年复习时用来给自己记录的小本子,看这字迹,就知道我肯定不是学霸(捂脸逃);
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1,前面的2,7,6三个数字是对应课程的学分,一般情况是学分越高,课程越难,规划的学习时间也越长
2,最后的15H,30H,和12H是我一开始学习时给自己规划的时间,因为我是边工作边考试,我只有每天下班的几小时可以学习,所以必须进行时间规划;
3,而中间歪歪扭扭难看的“正”字是我实际复习时所用的时间,画一笔代表一小时。
《文学概论》我整整复习了14小时(一会告诉你们为什么它这么难),《史纲》复习了三小时,《新闻评论写作》这门课我只用了一小时。
这是19年10月的日历,划横线的是我待在自习室学习的日子,只有每晚下班后的几小时。
三门课从我拿到资料开始学习,到最后上考场,总用时18小时。
简单的那两门课没什么参考价值,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基础好,所以我拿最难的《文学概论》给大家举例。
二、怕考试,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文学概论》,它是我所有课程中除了英语之外占学分最高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难的一门课,它是那种一上来就能给你个下马威的课程,是它让我明白,一切不说人话的课都是纸老虎。给大家看一下文学概论的资料长什么样:
这是一篇来自试卷中的真题答案解析
我第一眼看见的时候脑子里三个问号
我是谁?
我在哪?
我为啥看不懂中国字?
这种也是很多考生宝宝所害怕的情况:
拿到资料,全是天书
看一遍怀疑印刷
看两遍怀疑自己
看三遍怀疑人生
当然这是一个略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的试卷比这容易的多。
但总的来说,考生宝宝怕的正是这种拗口,难懂,过于学术化的语言组织,怕没有老师教,没人给题库,我们能否应付这么多的“天书”,怕我们还没读完书,就要进考场了。
大家只要记住: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啥都要学会,而是通过考试!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啥都要学会,而是通过考试!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啥都要学会,而是通过考试!
接下来就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只用14小时,通过这样一门“不说人话”的学科
这个方法适合几乎所有考生,
仔细看,认真学,它会颠覆你对考试的认知。
三、干货向——
从认识一门课到考出成绩
只需要三步
每次考试,我复习时间都很短,没啥原因,我就是太懒了。
我认为,自考毕竟是一门考试,大多同学考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半点关联,学的越早,忘得越多,很容易懈怠,继而怀疑自己,搭了时间还打击了信心。于是我本着过考试的原则,从考试技巧下手,而不是学习技巧
以下是我亲测非常有效的复习法则:
1,从试卷入手
2,先抱西瓜,再捡芝麻
3,价值三万的“背题大法”
PART01
从试卷入手
了解考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了解试卷。网上可以搜到历年真题试卷,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你到底要学什么。这和我们需要信息要去官网查,而不要偏听偏信是一个道理。(练习用的话,自考的试卷某宝都有卖,一套十几块还送一考通小册子,简直不要太划算。)
01
拿到试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分析,而不是做题。
分析什么呢?
分析这门课有几种题型,各占多少分值,哪些吃力不讨好,哪些好过分又高。这样就知道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如何分配精力,放弃一部分分值低还难学的部分,专注于分值高的题型。
举个例子,我对这门《文学概论》的分析:
选择题30分,
其中单选20分,多选10分;
非选择题70分
其中又分为名词解释10分,
简答题25,论述题35。
分析完就会发现,选择题只占了20分,(多选题我是不把它当选择题看的,归为简答题,原因以后再细讲。)所以这门课我只要拿到大题的分,就可以过了,单选随便复习一下,名词解释爱背不背。
大题=简答题+论述题+多选题=70分,我还可以丢10分,照样能通过。
02
分析完试卷,就可以去找相应资料了。
如果你有书,可以看一下目录,了解一下全书框架,有助于学习。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直接百度文库,搜你相应课程的代码,有别人总结好的资料,细分下来,还分为各种题型的练习,比如简答题汇总,选择题,名词解释等;下载下来,备用。
第一步做完了,这时候你应该已经胸有成竹,不会一头扎进书堆手忙脚乱。
因为这时候的你就要明白,
作为着急考试的考生,从啃书开始复习,是非常不聪明的做法。
下面进入第二步。
PART02
先抱西瓜,再捡芝麻
有了第一步的分析,你就可以轻松分辨对于一门考试,哪部分题是“西瓜”,哪部分题是“芝麻”了。
01
这时候你需要列一个像我一样简单的计划:
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设计用时,
单科最长不要超过30小时。
因为我这里指的时间是资料齐全,计划周密,全心去学习的时间。很多人人想要保持全神贯注一小时都很困难,连续10天每天全神贯注3小时已经是极限了,还要给别的科目留时间。
02
学习的时候,优先学最难的部分。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一门课大题占70%,而你用你每天最精神,最有效率的两小时去刷了选择题,就是在浪费时间。
03
还有我前面提到的“吃力不讨好”的题型,总结资料的时候留着就行了,最后复习有时间学就学,没时间就放弃掉吧。
把学过的“西瓜”型的知识东西记住,学精,该拿的分都拿到手,比你低效的通读十遍书都有用。
04
用试卷复习时,千万别抄答案!
有的同学手可勤快了,爱做笔记,把练习的试卷写的满满的,觉得自己都学会了。告诉你个残酷的事实:
抄的越多,忘的越快。
你别不信,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类的大脑是很会偷懒的,你抄下来的东西大脑默认完成,就不会再管他了,知道下次去哪找就行了。相反你没写过的东西,反而记得清楚。
你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情况:考试时见到一道题,特别清楚地知道我学过,但是就是一个字都答不出来。
所以千万别抄,费时费力,还记不住。
最好的方法是背完之后,看着卷子上的题目,在脑海中想答案,遇到想不起来的部分,回去看资料,然后从头再想一遍。几次下来,你不会的题越来越少,就证明都记住了。
至于怎么背,看下一部分。
以上是对所有科目,所有题型入手学习的通用建议,适用于所有考生。
学到这一步,你已经掌握了大多国内考试的套路,不仅自考,今后也可以用在别的考试中,百试百灵。
而下一步要教你的,是重中之重。
它的底层逻辑是一套价值几万块的记忆课程,小孩子都能学会。
用时最短,轻松有效,
我把它称为“人体小抄”。
PART03
阿岳学姐的“人体小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强大脑。我记得小时候每次看都心潮澎湃。
我指的“价值几万的课程”就是来源于这里,它其实是一套普适性的方法,开发者并没有用于背题,大家更多了解到的是用于竞技。就是我们见过的“过目不忘”的神童背圆周率那种炫技。
这个方法叫“记忆宫殿”,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
在我上高中那会,这课程一个十几天的训练营卖到三万,我有幸上过课,亲眼见到比我小好多岁的小孩学了之后可以十分钟内背圆周率后一百位,然后无需复习直接倒背;记打乱的扑克,随机的数字,简直酷到不行。
然鹅,我更喜欢实用类的操作,比如用它来过考试。
说回自考,前面已经总结了考试的总方法论,现在该落实到具体的题目了。
老规矩,举个栗子:
有一门课程叫《公共关系学》,课程代码00182,这门课专本通用教材,在行政管理专科段和新闻学本科段都考,我举里面一个简单的题,如果有需要考这门课的同学正好可以用到。
我保证你看完下面这段,这道题几天之内再也忘不掉。
公共关系的功能
1,收集信息
2,辅助决策
3,传播推广
4,协调沟通
5,提供服务
这五条大项不算难背,背会说不定就是一道简答题,5分到手。
第一步:由题目里的“功能”,联想到人体器官都有功能。这一步是为了看到题目的时候迅速反应出对应的答案。
第二步:人体器官都有什么呢?这里用到的是手,腹,脚。
收——谐音手;
辅——谐音腹;
传——谐音穿;
协——同音鞋;
提——同音踢;
第三步:动动你的小脑瓜,想一个画面:
你用手摸了下受凉的腹部,穿上衣服和鞋,踢了一脚眼前的小石子。
现在这幅画面,是不是在你眼前清晰可见?
结合前面五个功能,我们来回想一下这五个关键字。
我用手(收集信息)摸了下受凉的腹部(辅助决策),穿(传播推广)上衣服和鞋(协调沟通)踢(提供服务)了一脚眼前的小石子。
如果第一遍记不住,多想几遍,结合资料和脑中的画面。下次再见到这道题,你大概率会直接想到这幅画面,然后回忆起里面的关键字。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奇不奇葩?
没错我就这么考试的,其他的故事比这更奇葩
而且我告诉你,越奇葩,你记得越清楚。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用了谐音记忆、联想记忆身体定位法融合起来编了一个小画面。真正的记忆宫殿比这复杂,要求的练习时间也更长,所以我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灵活运用了一下。
它的基本原则是把不熟悉的文字,通过某种方法变形成熟悉的画面,在提取记忆的时候回想图像会比文字效率高几十倍,印象也很深刻,而后把图像再转码成文字,就是你所记忆的东西了。
怎么样?我说它是“人体小抄”,不为过吧。
这道题我只写了一部分,关于底下展开的小项也有单独的图像记忆,亲测有效。篇幅有限,今天就先不写啦~
四、小结尾:我终于写完啦!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也看累了
我也写累了
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如果谁再说自己:
基础差/自制力差/没时间复习/对复习无从下手
请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看!
无论今年报名/考试推不推迟,
一般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会相隔一个月左右,
掌握这套方法,
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完全足够。
如果你还是没把握,后台留言告诉我你的考试科目,
同专业或者同学科考生多的话,我考虑一下开营带你学!
无论你从前怎样,别怀疑现在的自己,
给自己个机会,别再无谓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