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百五六到六七十——说说我家娃的初中历程

发布时间:2019-07-31 22:36:33   来源:自考网
不再有小学时的云淡风轻,跌跌撞撞地走过初中三年,好在娃最后也去到了理想的高中,算是为初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年来,在憧憬、失望、焦虑、欣喜、平淡等情绪的切换中度过,慢慢地,终于接受了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然而,同时也塑造着一个人坚韧、拼搏、向上的品质。所以,对大环境怎么说呢?有难受,也接受
我们的初一初二
名次   :初一初二共有八次大的考试,娃最好的名次是  20+  ,最差的名次是  200+  ,多数是在一百五六(进初中时的名次180+)。
其中,数学在初二时基本在平均分上下。
活动   :校科技节(初一),积极参与多个项目。
校艺术节(初二),积极参与多个项目。
周末体育运动半天。
时间   :初一、初二走读,从学校回家需近  1  小时。
课外补习   :语文(初二?记不大清楚了。是跟着班上同学去的),数学(初二寒假  10  次课,老师评价:接受能力较强,但见过的题太少)。语文、数学补习提分效果不明显,但我知道了他做的数学题太少,导致考试时有时见到后面的两道大题就趴下。
初二暑假,上了学而思数学和化学假期班。之所以上化学,是因为我对化学有阴影。
家长的期待   :尽可能让孩子自由支配时间,让他自己规划,找到自己所爱并为之努力。也想看看孩子不/少借助补习机构自己能学到怎样的水平。
现实   :孩子爱上打游戏。初二下学期孩子自己决定停掉了钢琴课。

  • 初三上学期
名次   :月考没有明显变化,但  9  上期末考名次去到  200  (由于政治拖后腿,但即便政治达到平均分,估计名次也就一百五六)。
活动   :校科技节(初三),有限参与部分项目。
时间   :走读  2  周后开始住校。走读期间感觉娃写作业时间较初一初二明显缩短了。
课外补习   :无。

  • 初三寒假
课外补习   :数学一对一10次课,语文大班  7  次课。娃觉得数学补习有效果。语文补习,娃没觉得有啥收获,我的收获是,我发现娃的基础知识没啥问题,阅读和作文是丢分重灾区。化学好像也上了个班。
体育中考训练班。
  • 初三下学期
名次   :开学收心考级名还是一百五六。校模、区模、  6  月模、中考级名均在六七十名。中考成绩比区模多  3  分,比校模多30+分,符合前辈之前讲的如何通过校模和区模成绩估算中考分数。
课外补习   :数学(成为学而思勤思班学员)

  • 印象比较深的几点
1.   初三,娃写作业时间明显少了,感觉不像初二那么吃力,甚至在初三开始读课外书了,好像初三读了《水浒传》,还有本不记得了。由于初三孩子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较之前好,所以尽管9上名次退步了,但我相信他会往前走的。
2.   初三,应娃的要求买了《挑战压轴题》的数学和物理分辑,因为不知道他的水平,所以数学和物理的各  3  册全买了,后来他说物理太难了,所以没有用,只是用了数学。不知这和他中考物理分数不高有没关系呢。中考数学  130  ,达到预期的下限。事实上,初三开始娃的数学就有了起色,除了补习,我相信更多是因为他主动刷题所致。
3.   娃大考语文有过作文得  20  分的记录,通常作文得40分。9上语文老师建议他写日记,他不听。9下他也觉得没啥办法了,开始写日记,大概写了一个月吧。后来我跟他说时间紧的话可以找些题目只写提纲,他也照做过几次。我也买了两本作文书给他看。同事也给了他家孩子学校发的优秀作文集(感谢亲爱的同事 )。中考第一天娃说语文考得不理想,有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没看懂,估分  115  。但我觉得他这么认真对待了,天道酬勤该有  120  吧,最后分数出来是  125  ,算是创了语文考试的新高(9上月考语文分数在101-106波动),让我再次看到笨办法的力量。
4.   5   月份班上的大牛纷纷被华附奥班、大先班以及省实南山班、格致班录取,结合牛娃们被录取情况以及娃在班级的排名,心中基本判断可以报考前五所中的任一所,但鉴于他过往的排名,最后选择上趋于求稳(跟自身性格有关)而没报考心仪的华附。
5.   中考最后是看总分,所以9下时很明确重点要抓提分空间大的科目。   9   下跟娃指出他复习的重点是语文(尤其作文)、政治,数学保持一定的练题。一度想让娃上政治辅导班提提分,但被娃拒绝故作罢。中考政治   82   分,属于可接受的分数(娃自认为低了)。
6.   初三,加强了和各科老师的联系,也告诉娃多向老师请教,娃也说各科老师都有不厌其烦解答他提出的问题,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在此感谢老师们的帮助。
7.   初三,所有的同学都很努力,家长保障后勤,另外心理上多给予支持,尤其9下感觉孩子明显愿意倾听家长的意见。初三了孩子压力大,娃在中考前一个月又选择了走读,天天带着智能手机回学校,我都随他,我想都这个点了,他自己心里有数。
8.   课外补习班:选择性地上。不要完全排斥(我曾经很排斥补习机构)。如果孩子确实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也很自律,那可以忽略。对一般的孩子,尤其一有空余时间就打游戏的,补习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式。
9.   有时遇到困难,捱一捱就过了。记得初三娃一度觉得物理有点难,问他要不要找老师补习,他说暂时不用,过段时间再说,一个多星期后他说困难已经解决了。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动画。   摘自《工程师爸爸写给孩子的信——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建成的》)
最后隆重推荐广东科技出版社2019年推出的科普图书《工程师爸爸写给孩子的信——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建成的》。还记得今年中考的自主招生环节吗?省实有一道题目可就跟港珠澳大桥有关呢。
我们这本科普书(对的,本书是我策划的 )以工程师爸爸给孩子写信的方式,在十封信中逐一讲述大桥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   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全书   图文并茂,大量实体图片和手绘图片相结合,并辅以多个视频有助读者更加明了大桥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而且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会在你眼前立体呈现。读完此书,你绝不仅仅只是了解了港珠澳大桥。

末了,还有一句话想跟年轻的爸爸妈妈说:   关于孩子教育的种种浪漫想法,请在孩子小学阶段完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