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妈妈过情人节

发布时间:2019-07-31 23:44:06   来源:自考网
审核|魏来安   编辑| 妙妙图片| 网络
陪妈妈过情人节
文/顾景
不知道什么时候,外国的“情人节”来到了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   大部分的年轻人把“情人节”当成了娱乐消费的机会和理由。   而我更喜欢中国的“情人节”,那就是传说中每年的“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植根于农耕文化土地上“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以能够互相关爱、同甘共苦,在劳动和生活中分担忧愁分享收获为基本内容的。   古老的牛郎和织女生死相随、不离不弃、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   给无数的孩子织造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画面,也催生出许许多多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我妈妈的生日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有人说那是“七巧节”,凡是那一天出生的人尤其是女人都会是心灵手巧之人,这个我信。   我们从小穿妈妈做的衣服鞋子,从来就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感到过没有适时的衣服的尴尬。   妈妈可以用一条毛巾和两朵棉花一个晚上做成一顶小孩子头上戴的“老虎帽”,前几年还有人慕名来找过她。   在整理妈妈那些用不上的东西的时候,我找到了厚厚的一沓牛皮纸、报纸剪的鞋底、鞋帮样,上面用钢笔写着我们一家每一个人的名字。   还有已经扎好的千层底布鞋底,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针脚。   小时候我们男孩子最费的就是鞋子。   妈妈常常是在参加学习和开会的时候带过去一只鞋底,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扎针引线。   后来当了一个小小的领导了,要主持学习活动了,就只有利用早晚的时间来做这些事。   有多少个夜晚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会看到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们的明天忙碌。
在三年困难的时期,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不经常在家。   妈妈一个人肩负着我们全家9口人的衣食。   为了让两个60多岁的老人和我们一群3~12岁的孩子能填饱肚子,她想尽了一切办法。   我们老家有一块不小的空地,那时成了我母亲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在“瓜菜代”的年代,尽管有时我们的饭碗里的粮食少得可怜,但南瓜、菜瓜、萝卜樱等蔬菜基本上能让我们感到不是太饥饿。由于种种原因,1958年大跃进以后我们家被多次强迫征用搬了好几次家。1961年的时候我们住的地方离开老家有好几里路。我母亲正怀着我弟弟。为了给那些瓜果蔬菜上肥料,在商店上班的母亲只好利用中午和早晚的时间去上肥。她不是农村出生没有劳动基础,有人看到她挺着个大肚子,用两只手帮衬着肩膀,挑着两个粪桶走十几米就休息一下。有些好心人帮助她送一程。对她说:小师母!你这么大个肚子,不要这样拼命啊!我母亲笑笑,为了我们一家9口人能活下去,我母亲再苦再累也不说。那天晚上她高高兴兴抱回来一个大南瓜,夜里我的弟弟就降生了。   和情人节一起流行的还有什么“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我不知道这种说法的道理是什么。   而我实实在在感觉到的是儿子应该是母亲一生一世、生死相依的“爱人”。   为了儿女的出生妈妈们可以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   对于儿女的成长,妈妈可以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   1964年我考上了初中,在离家30多里路的县城金沙上学。   14岁正在长身体的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妈妈有机会到县城为商店进货,那时候的出差补贴是午饭8分钱。   中午妈妈买了8分钱蒸红薯没有舍得吃,走了5~6里路来到我们学校,把正在上课的我叫出来到宿舍里,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用纸包着的红薯。   看到我喉咙里带着“嗞嗞咕咕”的声响狼吞虎咽地吃着红薯的样子,妈妈在一旁眼睛里含着泪水,嘴里不停的说“慢点、慢点!   你喝口水!   ”。   我当时不知道我把妈妈的午饭给吃了,妈妈是饿着肚子离开了学校走到车站乘汽车回去的。   2017年的情人节96岁的妈妈患了老年痴呆症,已经臥床不起不能行走了。   妈妈吃完晚饭以后(她已经分不清是早饭还是晚饭了)我在妈妈的床边陪她。   我给妈妈讲她讲给我们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讲在絲瓜棚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讲很多年以前邻居对妈妈的表扬和夸奖。   妈妈脸上露出很享受的样子一直似睡非睡的,有时候口里说着一些无意识的话和我们听不懂的事。   10点以后夜渐渐地深了妈妈似乎睡着了。   由于前几天受了一些风寒,我嗓子痒痒的,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这时,一个清晰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   顾景!   你在咳嗽啊?   有没有吃药?   是妈妈的声音,是我听惯了几十年的妈妈的声音,一个处于恍恍惚惚状态的妈妈对儿子的咳嗽声还是那样的敏感、关切。   那是神奇的母爱特有的魅力,是用生命的全部汇集的大“爱”。   我赶紧凑到她耳朵边告诉她:   没事的!   我在吃药!   听完我的话,妈妈转过身去闭上眼睛又回到她恍恍惚惚的状态中去了。
生了病的妈妈就象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到处神游着。   当她感到自己的孩子们有需要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出现,她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是那个对孩子尽心尽责体贴入微的好妈妈。   对儿女的“情”和“爱”已经刻在了脑海里无法磨灭。   妈妈是孩子们一辈子的“情人”!   妈妈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我永远也忘不了依偎在妈妈身边的那种温暖的感觉。
作者简介:顾景,1951年生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高级经济师。插过队、当过兵、进过厂,参加成人高考获得两个大专文凭。从事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以后,先后在国家、省级权威杂志上发表工作论文20多篇,为中国知网、维普网收录。退休以后开始喜欢文学作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