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丨人工智能与行为经济学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2 23:37:29   来源:自考网研究认为,人工智能会代替未来很多人的工作,能解决一些结果不确定性的 问题,即引用各种模型来帮助进行判断和决策,提高原来判断的准确性。 但是,人工智能不 会替代人的思考,人的思考会考虑到自身的所有权,因此人工智能和行为经济学的融合势必 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赢得更精确的发展。
报告来源| AMiner.org 团队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行为经济学是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手段,结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吸收,所发展起来的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解释和预测的一门社会科学。
为了突破已有经济学理论的现实局限性,行为经济学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将心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模型之中,考察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行为的特征与规律。
概念篇
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阐述
1、 对传统经济学的有力质疑: 有限理性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人是没有任何情感、利他和直觉等因素的“理性人”,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 3 大基础: 人的纯粹自私利己、无限的信息处理与计算能力、完备的外部信息,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他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得出,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在决策时面临两大约束,即复杂的外部环境约束和自身认知能力有限的约束。 因此,当事人不能满足“理性人”的标准。
2、 理论的核心基础: 前景理论
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或起点是“选择”——经济当事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之前的一些经济学家虽然明确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决策模型与现实不符,但是并没有给出合理的选择模型,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则 通过1979 年发表《前景理论》一文对 此给出了明确解答。
丹尼尔· 卡尼曼
总的来说,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的前景理论可提炼出 3 个要点:
前景理论首先指出偏好的完备性、传递性公理与心理事实存在出入,人们的实际决策遵循启发式原则,而且存在框架效应的影响,人的“完备理性”假设是不成立的。
人们对于决策结果的评价与参照点有关,即损益的相对水平要比绝对水平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价值函数在收益区间和损失区间分别是凹函数和凸函数,同时也存在显著的损失厌恶特征。
损失厌恶特性
3、 理论的内核: 启发式认知偏向与框架效应
前景理论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可以视为经济当事人对不同的前景(prospect)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可以简化为两个阶段:
首先,当事人通过不同的“启发式”程序对前景进行编辑,进而生成对不同前景的简单表示,以便进行评估;
其次,在编辑的基础上,依照价值函数评估不同的前景进行选择,做出决策,整个过程存在两个关键的特征: 启发式认知偏向和框架效应。
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
由于自身能力局限、环境约束或者心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很难去依照贝叶斯法则寻求最优解,而是倾向于通过直觉和推断,加以力所能及的运算进行选择。 那么,由于这种“启发式”决策偏向的不完全理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出现行为决策与理性条件下最优结果偏离的现象。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的问题的不同表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4、 理论的具象: 损失厌恶、锚定效应与过度自信
( 1 ) 损失厌恶 指在绝对量相同时,损失带来的痛苦超过收益产生的快乐。
(2)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 3 ) 过度自信 具有成功经验的交易者会高估其对于成功的贡献,并由此产生持续膨胀的自负。
应用篇
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理性,或者说不可能拥有无限的能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行为经济学理论能够为人工智能中存在的未知、不确定等提供可行的路径。 本篇讲讲述三个行为经济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应用案例。
1、 网络营销中的行为经济学
营销的本质千百年来都未改变,就是利用人类的弱点,获取最大利益。
利用心理学的洞察力,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可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会更多的买售价 0.99美元的东西,而不是 1 美元的东西(左数效应)。 为什么消费者热衷于办理健身会员资格,却从不去使用(乐观偏见)。 为什么消费者很少会退回购买的商品(购后合理化)。
▍案例:亚马逊
消除小摩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决定。默认拥有巨大力量: 人们在做事情时总有一个明显的倾向,选择阻力最小的方法。
对于很多人来说,亚马逊网站的功能都是默认的,并且它已经存储了我们的信用卡和地址信息。 如果我们问人们,在其他网站重新输入这些信息会花去他们多少时间,得到的答案多半是“不会很多”。 大多数人都不会把时间看得很重要,但就在决定购物且不会考虑过多的几秒钟内,输入这些信息的障碍看起来令人生畏,所以我们还是默认选了亚马逊。
亚马逊还为运费问题创造出了两个智能解决方案。 对于网上购物来说,这一直是最大的心理障碍。 首先就是它的免运费政策,只要商品价值超过 25 美元,亚马逊就免费送货。 随着消费者添加额外的书或 CD 以避免运费时,原本只卖出一件商品的亚马逊变成了卖出两件商品。
2、 在线教育
▍案例:易趣课堂
国内易趣课堂引入行为经济学的另类商业模式。 益趣课堂提供的课程中有些可以直接免费学习,另一些则需要预付学费。 如果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课程,那么你预付的学费将被返还,反之将被扣除。
怎样判定你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呢? 益趣课程采用了在很多游戏中常见的关卡解锁模式,只不过游戏关卡被换成了待学内容的章节。 只有学完前面的章节并完成配套测试后,下一章节的内容才会被“解锁”。 同时每个章节都有最短学习时长,如果你想打开页面后马上关掉,试图以此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
将这种模式引入在线学习是益趣课堂中最大的亮点。
3、 共享交通
▍案例:UBER供给端运营
期望理论--当司机尝试注销的时候,这个 App 会马上告诉他们,距离赚到 某 个金额只差一笔小钱了。
这些信息利用了另外一个广泛适用的行为模式去驱使司机驾驶更长时间——期望理论。 其实 Uber 发送给司机的那条短信,其精妙之处在于,这些司机并不需要在脑内先形成一个精确的收入目标。 这样的目标是在行进中不断变化的,而且总是比当前的结果高一点点。 不论什么时候,Uber 都会在
pp 内向司机展示他们在当前一周完成了多少单,赚了多少钱,登入了多长时间,乘客评分是多少。 所有这些数值都在刺激着司机完成这场游戏。
研究趋势篇
整体来看,未来的行为经济学研究有以下趋势。
一是行为经济和行为金融理论的构建。 人类行为是复杂的,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理论本身的构建也是复杂的,构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时,理论的适用性、合理性,理论的模型化,理论应用的局限性、敏感性,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度等都是今后研究的关键。
二是行为经济学研究将促进心理学传统和实验经济学的融合。 经验证据表明,特定的心理现象,例如有限理性、受限理性、受限的自利行为和不完全自我控制,是一系列市场化结果背后的重要因素。 目前,虽然行为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理论还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其发展,最终有可能取代传统经济理论的一些要素。
三是行为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认知科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的结合已经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这也是今后行为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其发展过程中,行为经济学将广泛运用到政治、法律和经济等领域,逐步形成比较成型的行为决策理论、行为金融学等等。
*本文根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报告《行为经济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转载请联系授权。
清华大学发布了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