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共产党宣言》|体二党支部“同读一本书”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04-18 08:30:23   来源:自考网
“同读一本书”活动
同读《共产党宣言》
★★★
体二党支部的“同读一本书”活动自2018年开展至今,通过安排相应的阅读章节让支部成员进行个人研读,并在支部组织生活的理论学习环节进行讨论,取得了有效的学习成果。在上一学年中,体育代表队第二党支部曾邀请博士生讲师团讲师伍书颖和周嘉婧带领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的背景和序言。2020年4月13日,体二党支部再次邀请伍书颖讲师进行正文部分的宣讲。此次活动共有支部成员31人参与,其中党员人数为16人。
★★★
讲师梳理各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正式宣讲前,讲师伍书颖首先为大家梳理了每个章节的主题、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意义,带领大家系统性的认识《宣言》的脉络、结构与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章,核心概念是阶级,阶级概念同时连着两种社会形态,上半部分是对资产阶级历史局限性的高度批判,下半部分是以工人如何上升为无产阶级为核心线索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正面论述,因而必须要深入地理解阶级的概念。
第二章,直接论证下一个社会形态的规定性的原则
第三章,在原则的高度对当时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进行批判
第四章,主要阐述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同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进行了解读
在讲解正文之前,伍书颖讲师给大家重温了引言部分。她特别提到了“共产主义的幽灵”一词,共产主义的幽灵是指共产主义的运动,或者说以无产者为主体、以反抗现行统治秩序为目的的运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实。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普遍的幽灵。
第一章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对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解,不应该以线性的历史目的论去理解,而是要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并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思考历史发展的走向。马克思在本章中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是如何产生、怎样发展及其消亡的历史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无产者和工人阶级如何产生,如何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发言与讨论
在讲师讲解后,支部的成员就以下三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讲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讲师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马克思是如何论述历史发展的?
讨论了阶级及阶级斗争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在历史进程中展开。
来自健美操队的韩雨乔(建筑学院,预备党员):关于“有可能各阶级同归于尽”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只是两个不同社会中阶级身份角色的改变的意义上的消失,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作为活生生个人的肉体的消灭,另一种观点是说整个社会陷入某种混乱和灾难,因而佐证马克思的历史观不是某种线性的观点,被压迫者不一定转为统治阶级,阶级斗争不一定能够开出下一个阶级统治的药方。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讨论了血汗工厂等资本剥削方式在中国社会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情况。
来自女排队的阮梓纹(环境学院,党员):“就像马克思在《宣言》里所说我们必须承认资本主义为世界工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但是为追求更廉价的工业成本以及对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不断的变革,不断的开拓世界市场,剥削‘低成本’的国家的劳动力以及相关资源,表现出残酷的历史以及现实意义。”
在中国改革开放早期,为了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提出很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共识。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加,很多外资企业将商品转移到东南亚和非洲,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转型和挑战,这也是在近几年中国大力推广创新型创业项目的原因。
3.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何以胜利?
来自男游队的杨松燃(水利系,积极分子):“无产阶级的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斗争中取得胜利的,但是这个长期过程中的具体斗争一般都有些什么呢?”
讲师引导大家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实现途径探讨了议会斗争和暴力革命两种不同斗争策略。
恩格斯在晚年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及其阶级特征的变化,提出议会斗争的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暴力革命。相反,恩格斯在主张议会斗争作为斗争策略的同时强调要善于不失时机地通过暴力革命,最终促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经过革命的形式无法起到保证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讲师列举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例子加以阐释,虽然当时的美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声音一度活跃,甚至想要采取同俄国十月革命一样的革命斗争策略实现社会转型,但是最终与罗斯福政府达成合作,罗斯福也很好地履行了他们的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济民政策。但是到今天又有多少政策实质性地得以延续呢?最终罗斯福新政也被新自由主义取代。
伍书颖总结:事实证明,不经过革命形势的制度变革,仅仅依靠改革的修修补补,无法阻挡旧阶级的反扑和反噬,而只有在可能合适的机会下不断地尝试革命的行动,才可能最终促成新的社会阶段的到来。
体二党支部成员认真聆听与讨论
结语
尽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问世已有170余年,但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解读在当下仍有其重要的作用,《宣言》中的许多理论、思想和精神对今天的中国仍有指导意义。《宣言》常读常新,更应多读多思。
通过预习与解读的方式,同志们在“同读一本书”活动中收获满满,不仅对《共产党宣言》本身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更意识到《宣言》背后的指导意义、历史影响和革命精神。
讲师介绍:
伍书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校讲师团讲师。
往期文章:
·树党风,促学风|体育代表队党支部举行“党风学风建设”联合党组织生活
·齐心协力,共克疫情|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党支部联合开展“同上一堂党课”交流学习
·不负韶华,勇于进取|体育代表队第一党支部召开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第一次组织生活
·不负韶华,共克疫情|体育代表队第二党支部举行线上组织生活
·【支部特色】党旗就是战旗|体育代表队第三党支部举行线上组织生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