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部所属高校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19-07-30 22:42:02   来源:自考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经的组成部门之一。 1956年在撤销重工业部基础上建立,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的决定》,冶金工业部被撤销,成立国家冶金工业局,2001年国家冶金工业局撤销。 首任部长王鹤寿,末任部长刘淇。此前的 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把有色金属工业的管理从冶金工业部分划出来,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3年4月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正式成立。
冶金工业部当初成立,主要目的是为了以钢为纲,尽管“以钢为纲”稍后才提出,但是国家对钢铁工业的重视是早就开始了。
冶金部成立后,不仅仅是抓钢铁和各类金属的开采和生产。同时也非常注重冶金人才的培养,当然冶金类高校的建设也得到了重视。
冶金部到底建设了多少高校,恐怕不能够完全统计清楚。因为,有些高校被撤销了。今天我们难得找到全面的档案资料。
举例来说,四川冶金学院1960年成立,1962年重庆钢铁学院并入,在峨眉山办 学,但是1962年9月就撤销了。教师队伍进行了分流,有的还去学校当了老师。
1962年4月8日四川冶金学院工作的7名交大校友给母校的信
再比如 1956 年重工业部干部学校更名为冶金部干部学校, 1962 年冶金部干部学校停办, 1979 年冶金部干部学校复校, 1984 年冶金部干部学校创建为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1998 年并入北京科技大学。所以说,冶金部到底有多少高校很难说清楚。
如今能说清楚的,就是冶金部晚期所主管高校的情况。
这些高校包括15所学院和9所高等专科。
它们是:
1、中南冶金学院(中南大学)
2、东北大学
3、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4、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
6、鞍山钢铁学院(今辽宁科技大学)
7、华东冶金学院(今安徽工业大学)
8、包头钢铁学院(今内蒙古科技大学)
9、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
10、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11、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
12、长春师范学院(今长春师范大学)
13、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14、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理工大学)
15、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6、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今辽宁科技学院)
17、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长春工业大学)
18、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组建沈阳大学)
19、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组建重庆科技学院)
20、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组建黑龙江工程学院)
21、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北华大学)
22、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23、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组建嘉兴学院)
24、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大学)
我们依次介绍一下这些学校的去向,以为对冶金工业系统高校的纪念。
一、中南冶金学院(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
创建名:中南矿冶学院。
创建时间: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而成)。
冶金部撤销时名:中南工业大学(1985年更名)。
现名:中南大学(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
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1952-1956)、冶金工业部(1956-1983)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3-1998),教育部直属(1998- )。
中南矿冶学院大门
中南大学
二、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
创建名:东北工学院。
创建时间:1950年(当时以沈阳工学院为主,联合抚顺矿专、鞍山工专组建),隶属重工业部,后为冶金部直属。
现名:东北大学(由于原创建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在1949年已经解体并入多所大学,经过长期的争取,经过与几所大学的竞争,1993年3月经冶金部转发国家教委通知批复更名为东北大学)。
1952年山东大学(采矿系)、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矿、冶金2科)、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并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秦皇岛冶金地质职工大学并入东北大学1993年东北工学院更名为东北大学,1995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998年东北大学及秦皇岛分校划入教育部直属。
东北工学院大门
东北大学校门
三、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创建名:沈阳有色金属工业学校。
创建时间:1952年。
先后更名为沈阳冶金专科学校(1058)、辽宁冶金学院(1960)、沈阳有色金属学校(1963)、沈阳黄金专科学校(1978)、沈阳黄金学院(1987)。
现状:1997年1月并入东北大学。
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1952-1956)、冶金部(1956-1958)、辽宁省有色金属管理局(1958-1963)、冶金部(1963-1997)。
四、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
创建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创建时间:1952年(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与重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组建)。
现名:北京科技大学
先后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60)、北京科技大学(1988年)。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和冶金部。现直属教育部。
五、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创建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学校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
现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简称西冶。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98年冶金部撤销时,学校转由陕西省政府管理。
六、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
创建名:武汉钢铁学院。
创建时间: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等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等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始开办本科教育。
现名:武汉科技大学。
1995年,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转由湖北省管理。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七、鞍山钢铁学院(辽宁科技大学)
创建名:鞍山钢铁学院。
现名: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现有教育部和辽宁省共同管理。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建立。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2000年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并入;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同年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八、马鞍山钢铁学院(安徽工业大学)
创建名: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曾用名:马鞍山钢铁大学、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
现名:安徽工业大学。
1958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后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1961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5年11月7日,冶金工业部向国务院申请建立“马鞍山钢铁学院”。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冶金工业部批复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2000年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冶金学院,同年更名安徽工业大学。现为安徽省重点大学。
九、包头钢铁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
初建名: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
现名:蒙古科技大学。
1956年,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7年,合并成立包头工业学校。1958年,与包头钢铁公司大学筹备部合并,成立包头工学院,开展本科教育。1959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1964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校(中等专科学校),1978年,恢复大学建制,恢复校名包头钢铁学院。1998年,自冶金部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与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原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
十、青岛建筑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
创建名: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现名:青岛理工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12月创建的“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1953年6月由山东省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1960年6月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后,学校隶属关系几经更迭,办学层次几起几落。1978年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恢复本科招生,隶属冶金工业部。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十一、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创建名:昆明工学院。
现名:昆明理工大学。
1952到1953年,重庆大学有色金属科、贵州大学工学院矿业机械系、西昌技艺专科学校部分教师陆续并入云南大学工学院。1954年9月,云南大学工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昆明工学院。1961年9月,云南机械学院、云南煤炭学院、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云南铁道学院、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并入昆明工学院。1963年9月,滇南大学化工系并入昆明工学院。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创建于1913年、1994年9月由云南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十二、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曾用名: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现名:北方工业大学。
1946年,北方工业大学的前身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经历了北京重工业学校、北京冶金专科学校、石景山冶金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冶金机电学院。1984年,学校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是总公司重点建设的一所院校。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易名为北方工业大学。1998年,学校改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
北方工业大学,英文缩写NCUT,简称北方工大。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坐落在北京西山脚下石景山区,校园占地32.05万平方米,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前身是创立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
十三、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大学)
初建名:长春师范专科学校。
曾用名:长春师范学院。
现名:长春师范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时名长春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易名为长春师范学校,1981年更名为长春师范学院,隶属冶金部,1986年起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起按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的机制运行,2013年更名为长春师范大学。
十四、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初建名:江西冶金学院。
曾用名:南方冶金学院。
现名:江西理工大学。
1958年冶金工业部和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刚创建的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江西冶金学。1962年江西冶金学院由国家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从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昆明工学院和福州大学选调一批教授并入学校师资队伍,江西地质学院(部分)并入江西冶金学院,赣南工学院(资源)并入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转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1998年,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划归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同年,南昌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划归南方冶金学院管理,成为南方冶金学院南昌校区。2000年1月,原江西省商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南方冶金学院,成为南方冶金学院的西校区。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由中央与地方共建。2013年至今,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
十五、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理工大学)
初建名:桂林冶金地质学校。
现名:桂林理工大学。
1956年,重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决定创建桂林地质学校,先后从中南工学院、长春地质学校等冶金系统院校抽调了十多人具体负责筹备工作。1956年秋,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在桂林普陀山下宣告成立。1958年4月,桂林地质学校下放到广西,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学校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广西省、冶金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学校先后更名为桂林地质学校、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广西矿冶学院、广西矿业专科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广西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广西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2009年6月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十六、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科技学院)
学院的前身是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48年,曾名本溪钢铁工业学院、本溪钢铁学院等,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现隶属辽宁省。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
十七、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
1952年长春汽车技术学校创建。1953年5月更名为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2月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1956年6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第一工人技术学校并入。1958年8月更名为长春工业专科学校。1961年8月更名为吉林理工学院,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学院合并入。1962年5月,吉林矿冶学院并入。1962年8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并入并更名为吉林工学院。1963年7月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入,8月吉林轻工学院并入。1970年10月吉林工学院并入吉林工业大学;1978年10月恢复为吉林工学院。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十八、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赵尔巽在沈阳设立“师范传习所”。1909年,改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1978年,更名为市新民师范。1979年1月,市新民师范与沈大师范学院合并成沈大学院。1980年沈阳大学筹建。1987年,沈阳财经学院并入沈阳大学,设立沈阳大学财经学院。1995年,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大学。2005年,新民师范学院并入沈阳大学。
十九、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合并为重庆科技学院)
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1951年7月,筹建"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专修科"。1952年4月,改校名为"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1952年11月12日,万里同志签署命令,将学校名称改为"重庆钢铁工业学校"。1984年,实行冶金部与重庆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85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1992年2月,国家教委又将校名调整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7月,学校划转至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99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二十、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名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更为现名。
1952年,东北河运学校创建。1958年,东北河运学校升格为"黑龙江交通学院",隶属于交通部,并招收本科生。1962年,黑龙江交通学院改建为"黑龙江省交通学校"。1987年,黑龙江省交通学校升格为"黑龙江交通专科学校"。1994年,黑龙江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创建。1953年,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测量科)并入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5年,哈尔滨土木建筑工程学校(测量科)改建为"重工业部哈尔滨测量学校"。1956年,重工业部哈尔滨测量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哈尔滨测量学校"。1958年,冶金工业部哈尔滨测量学校升格为"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1963年,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改建为"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1985年,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升格为"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1992年,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更名为"哈尔滨测量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哈尔滨测量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冶金工业部撤销,学校的隶属关系由中央部属高校变更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
2000年,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成立"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名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更为现名。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高校、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有东校区、西校区和松北校区3个校区,学校下设17个二级教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3个。
二十一、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北华大学)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1906年清政府创办,省立院校,中国第一批师范院校)、吉林医学院(1928年孙宗尧创办,省立院校)、吉林林学院(1952年吉林省创建,省立院校)、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1920年创建,中国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属院校)合并组建成北华大学。
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吉林省最早的工业学校——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始建成于1920年9月,原址在吉林市德胜门外,北山脚下。1935年,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吉林工科两级中学。1946年吉林解放后,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改名吉林工业专门学校,选定江北人造石油工厂住宅区作为新校址(现北华大学北校区)。1952年秋,学校改由重工业部领导,改名为吉林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创办了吉林电气化学院。1959年6月,经冶金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冶金电气化专科学校。1984年10月,改名为吉林电气化专科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
二十二、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程学院)
2000年由三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1951年9月到1953年7月,为在短时期迅速恢复和建立国家基础工业体系,经东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筹划和批准,分别成立了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1984年到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三所学校分别升格为长春建筑专科学校、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校和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二十三、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嘉兴学院)
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迁址浙江嘉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管理体制几度调整,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1998年划归浙江省管理,2000年与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嘉兴学院。此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并入。
二十四、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
1951年湖南冶金地质干部学校、文艺中学(1922)与湖南长沙高级工业学校、楚怡高级工业学校(1903)、湘乡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2)、新化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41)等4校的部分系科合并组建湖南工业技术学校。后更名中南工业部第四工业学校、长沙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59年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升格湖南冶金学院。1962年改建长沙有色金属学校,后更名长沙冶金工业学校。1984年长沙冶金工业学校升格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撤销。1998年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为中南大学。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