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跃明:网络时代获取知识必须付费吗——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及其争

发布时间:2019-08-08 21:17:09   来源:自考网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知识付费平台如“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创客匠人”等APP集聚了大量用户。一方面这些平台运营公司成长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依托这些平台的内容提供者,如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非职业的爱好者,如摄影爱好者、观光客、乐迷等,可以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并因此获得可观收益。一时间,知识付费成了快速致富的神话,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知识付费
知识领域的新成果
知识付费现象是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知识领域的新成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学习和获取知识时,究竟需要为什么样的知识付费?   想要弄清楚这一问题,先要了解“知识”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根据《哲学大辞典》的解释,“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   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   此外,“知识”还有其他的解释,如“知识是一个复合概念,只有确定性的信念才成为知识……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复合”,等等。   百度百科提供的“知识”条目认为,有关“知识”并不存在统一的解释。   换句话说,“知识”内涵的定义和解释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温伯格等人认为,在网络时代,数字技术创造了有关知识的第三层秩序,从而使知识流动,即知识的存储、传输和分配得以摆脱知识概念作为符号能指与其所指的物理世界一一对应关系的束缚。
上述解释有助于理解什么样的知识需要付费,但似乎还不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答。   因此,有必要分析知识付费平台的基本情况。   一是从平台提供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尤以专业知识为主,如学科教育、职业技术、财经管理、创业技能和提高生活品质所需的知识,等等;   二是平台将分散的个体内容提供者与需要这些知识的个体连接了起来;   三是平台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来提供内容,如为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应用将书面文字转换成音频方式,为消费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知识提供方便;   四是知识付费平台本身并非是知识生产者,其所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连接服务,通过撮合供需双方使知识的供需得以匹配;   五是知识付费是对体制化的知识教育如学校教育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专业化知识教育的社会普及。
知识付费
知识获取新方式
我国现有国民教育体制(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等服务设施)体制保障了所有国民可以免费获取知识的基本权利,知识具有公共性也因此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   在有关知识付费问题的争论中,人们始终有一个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所谓“知识”,实际上通过其他免费方式也可以获得。   例如,《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学术论文,亦可在一般公共图书馆找到,只不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事实上,同样是内容平台,采用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取知识的形式,是早期互联网平台的主流模式,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知识资源,这一类无需付费的知识自由获取平台,今天仍然有很大数量。   那么,为什么通过现在的这些平台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要付费?   首先,“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   所有冠以“知识付费”名义的内容提供平台,背后都有公司在运作。   不同于承担免费提供知识功能的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知识付费”运营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   其次,“知识付费”平台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意为此付费。   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   再者,“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通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   凭借这些新技术,知识付费运营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   最后,还有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参与了“知识付费”平台构建和运营的整个过程。
中国知网用户界面VS知识付费平台APP界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可和理解的“知识付费”就是知识供需双方的市场交易,应由市场供需关系调节其价格。   人们所质疑的是,相比较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专业机构所提供的公共知识,“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知识内容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在社交媒体上批评“知识付费”APP“得到”的内容产品《北大教授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像“完全没有毕业的经济学系学生写的”,从而引发了一场有关“知识付费”的口水战。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认为,在动辄几千万元片酬的小鲜肉面前,终于有一位教授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同时也指出,比起真的学习到知识,更多人是买了“一服知识焦虑的舒缓剂”。   其实,在有关“知识付费”的口水战中,人们对付费获取知识这一方式并没有太大争议,甚至不在乎谁来提供“知识”。   “知识付费”就是形式上的“知识”提供者,因为它售卖的就是“知识”,但实际上不过是扮演了中介角色,为供需双方提供了连接服务。   争议的真正焦点是什么样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而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大相径庭。   在汪丁丁看来,薛兆丰经济学课程所提供的经济学“知识”太“水”了;   但对广大“知识付费”用户而言,汪教授看得上的经济学知识过于“高冷”,可能只适用于政府的经济管理,或经济学家同行之间的切磋交流,但对普通人似无用处,大众需要的经济学知识要有助于理解股市、房价和生活日常支出的涨跌变化。
知识付费
知识流动新秩序
从经济学视角看,知识的生产方式结构可分为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部分。   不管用什么方法去获取、学习和接受知识,也无论是免费自由获取还是需要付费获取,本质上都是知识消费,是知识生产完整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每个时代因技术、环境和条件的不同,知识的生产方式结构都不一样。   而不同时代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转型,总是从传播环节开始。   欧洲历史上,机器印刷技术的使用被称为“古登堡革命”。   印刷书籍推动了欧洲知识生产的结构转型,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前所未有地扩大了知识传播途径,提高了识字人口的比例,为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就像当年狄德罗等人编撰出版《百科全书》一样,“知识付费”虽然只是一门生意,却有很强的号召力,关键就在于它运用了传播新技术。
来源于网络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课程界面
事实上,只有从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转型来看问题,才能透彻理解有关“知识付费”争议背后的真正问题。   知识存储、分配和传播的基础从原来的物理世界转移到了数字化网络空间。   这一结构性变革,创造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基础的知识流动新秩序,从而极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   通过知识付费形式,更多的人被知识连接到了一个个特定群体和社区等社会网络中。   “知识就是力量”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作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部分,知识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   知识付费改变的是知识生产方式中的传播环节,但这一改变同时也在促使知识生产方式中各环节发生结构性变化。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可以在网上大卖表明,“知识付费”带来了知识权利的转移和分散,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权威提出了挑战,甚至是解构。   “知识付费”的兴起,不如看成是资本与技术的成功结合,或者是由资本主导各种市场要素的合理配置,进而成功建构了知识传播商业新模式。   “知识付费”为更多人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了低成本的方便途径。   但就像资本介入的所有领域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一样,一旦资本控制了知识传播的新技术,资本的贪婪本性势必导致其利用自身强势地位而实行知识垄断,进而使人们为获取所需知识付出更大代价。
知识付费
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把握和面对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关“知识付费”的争议,不光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全面思考和理解存在于“知识付费”背后的运行机制和逻辑,同时也期待着人们以辩证的观点去审视和认知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及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更加自觉地推进网络时代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变革。如今,一国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其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上,也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根本还在于其知识生产能力的强弱。能否有效利用新技术来改进知识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推动知识生产方式的结构变革,正是提升一国知识生产能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关键。
知乎用户操作界面VS喜马拉雅用户操作界面
第一,知识传播的创新实践表明,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按市场经济原则,“知识付费”可以将知识需求与知识生产有效衔接,以满足人们对于各种知识的个性化需要。“知识付费”正是利用了我国近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来发现和集聚起分散的知识需求和生产供给能力,这对于提升我国知识生产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第二,“知识付费”正在进一步释放网络时代知识生产的潜力。除传统知识生产者外,借助这样的平台,新的知识生产者正在不断加入知识生产行列。尽管按传统知识标准,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传播流动的不少新知识不够“标准”,其内容提供者甚至算不上是职业的知识生产者,但这不妨碍因供需得到有效对接而使各方都从中受益。
第三,“知识付费”现象提醒专业知识生产者尤其是学者专家,要反思以学科分类和专业分工为特色的传统学科制度的局限性,深刻认识传统知识生产与网络时代的不相适应,主动顺应网络传播技术应用新趋势,自觉变革知识生产方式,积极创造新的知识形态。   第四,对资本在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中的复杂影响要保持足够清醒。   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资本在知识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纽带作用,利用资本去激活各种要素的生产潜力,加快知识生产结构转型,提高知识生产效率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防止资本可能利用新技术来垄断知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五,知识具有公共性,需按公共性原则对“知识付费”平台传播的“知识”内容进行必要“审查”,要看其是不是真正的知识,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   同时,这种审查也不仅仅体现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还应当成为平台自身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