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同学,你了解大学思政课吗?
发布时间:2019-09-05 23:04:51   来源:自考网进入开学季,各个高校纷纷迎来了自己挑选的2019级新生,伴随着报到、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之后,同学们就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以课程学习”为主导的大学学习生涯。当同学们在翻看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课表等教学资料时,有一个东西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政治课”:门数不少、学分不低、都是必修。但在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也许延续了从中学带来的对于政治课的认识(没啥用)、也许是道听途说地耳闻思政课很水(翘课也能过)。大学的思政课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们真的了解吗?在大家正式开学、即将开始自己的大学的第一堂思政课之前,想和大家谈一谈大学的思政课,便于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好、应用好思政课。
1
进入大学之后都开设哪些“思政课”你知道吗?
同学们在小学和中学都开设过政治课,不知道大家还有多少印象,估计印象不会太深刻( 个别学校、个别同学除外 )。过去在小升初、中考的指挥棒下,小学、初中的政治课( 我查了一下叫《道德与法治》),但由于不是主课,学校因此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上与像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相比那差别大了去了,如果还留有一点点的印记,那完全是一种个人爱好或者是任课教师有特点。高中的政治课开的“花色品种”比较丰富: 高中政治“ 人教版 ”教材总共有4本必修课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六本选修课教材:分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如果将这些课程都开全或者都选学的话,作为一名中学生需要了解的政治常识还是比较全的。可惜的是受高考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于政治课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政治课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这种方法与思维大多数都会沿用到上大学,所以进入大学之后,有不少大一的学生对于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不适应,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学都开设哪些思政课程?在大学阶段,我们通常将同学们印象中的“政治课”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 简称为“思政课”),主要有:
专科阶段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2+1)
本科阶段 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4+1)
研究生阶段 分为硕士阶段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博士阶段开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必修课。
也就是无论是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本科院校,不管是专科生、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上述这些课程都是必修课程而不是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如果不能够通过的话,意味着你的学业就不能正常进行下去,这些课程往往学分都比较大,与其他课程的学分一样,累积到一定程度,轻则留级重修,重则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予以清退(其实就是开出),可见,大学阶段开设的这么多的“思政课”,大家一定要高度的重视,不可小看轻视。我在大学讲授“思政课”三十多年了,一些学生因思政课不过关的影响考评、影响保研、甚至影响毕业的情况看见的实在是太多了。
2
大学开设的思政课与中学、小学开设的政治课有何不同?
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后,特别是在课程体系中有份量不清的思政课程,切不可轻视也不可将自己对于思政课的认知偏差带进来、带到学习过程当中,这样是不利于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的。在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参会的代表既有德高望重、资历较深的思政课老前辈,也有近年来在思政课建设中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出人意料的还有中小学政治课教师,他们当中就有代表向出席会议的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汇报。8月1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其实已经把大中小思政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讲的非常清楚了。
首先,大中小思政课开始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 ,就是要通过思政课来 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围绕着统一的目标,是一种“接力前行”的过程,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块”,是应当做到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关系。
其次,大中小思政课在具体建设方面是有差别的 ,主要表现在:
一是育人侧重。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是开设课程。各高校除了开设上述思政课的必修课程之外,还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初中、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可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中小学新版教材已经出版)
三是学习方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与差异性,一个最为基本的情况就是中小学开设思政课主要还在于知识的了解层面和情感的初步体现阶段,主要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 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对于知识的了解和传授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重点是要求讲清楚和弄清楚过去所了解的政治概念、政治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专业解决的“为什么”的问题,同学们在学习中更加突出的是要带着问题学、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中深化认识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及价值观。
3
大学思政课教师对于中小学政治课有了解吗?
说实在的,我自己虽说在大学讲了三十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总感觉有点儿“飘”、有点儿“虚 ”,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思政课与中小学思政课的设置有点儿脱节,我们大多数大学的思政课教师根本不知道中小学思政课到底开设了哪些课程、都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如果不去研究和了解,将直接影响着大学开设思政课的效果。只不过机缘巧合,有几次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不去了解、不去研究中小学思政课的建设情况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次经历:这些年,高校在生源质量上的竞争也进入到白炽化阶段,各高校招生的竞争已经前置到中学,类似在中学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到中学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及社科讲座,宣传学校、了解学生。我曾经在学校招办的安排下,通过开展“知名教授走进中学”的系列活动,通过给中学进行《你所不知道的大学》的讲座,和学校领导、教师座谈,与学生进行互动等等,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对中小学的认知至少停留在十年以前(这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早已经离开中小学的环境、孙子辈还没有进入中小学有关),我发现部分我所到学校(差不多都是当地最好的中学),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以及教师授课的水平(包括政治课)都不是我们原来既有的认知情况,感觉离我们挺远的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次经历:我受邀参加了“陕西省中学生第八届青年领袖峰会”的一个活动,主角都在在校的高中生。我被安排给中学生讲了“你所不知道的马克思”,感觉到学生并非我想象中的对于这种政治性较强的题目会产生的排斥,相反学生还挺感兴趣,并积极互动,提了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在论坛上通过演讲、辩论的主题,也都是我们在大学思政课中经常布置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认识深度和善于表现的姿态,让我吃了一惊。
第三次经历:我参加了一个教育部赴陕关于大中小思政课教材情况的座谈会,当时是由教育部部长助理郑富芝(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召集的。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位是陕西师大附中的政治老师、一位是西安市某小学的政治课教师,他们对于中小学政治课内容的介绍有许多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口才都是相当好的,这对于讲好课程、表现好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次经历:陕西省开展了“四好新课堂”建设暨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与去年不同的是增加了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堂建设的内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受陕西省高教工位的委派,赴咸阳进行督导和调研。其中我个人先后为近千名中、小、幼的教师进行了关于全国教育大会和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宣讲报告,并与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座谈,也充分了解的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开展的不平衡性及存在的问题。
上述所列的四次经历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讲好大学的思政课,了解中学思政课开设的情况和讲授的内容非常有必要,至少大学思政课的第一课的印象留给学生的应该是有冲击力的、有深度的。如果还达不到中学的水准的话,想要让学生跟着我们的思维、思路走那是极其困难的。
开学寄语
希望我们的大一新同学,不要带着既有的思维或者“有色眼镜”来认识大学的思政课,更不能还一节课没上就打算着“翘课”“睡觉”“做作业”,希望你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听一节大学的思政课教师是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讲授课程,并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了解老师、了解学校,进而了解社会、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祝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能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会正确认识世界、客观认识中国、清醒认识自己,学会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和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最后,用习总书记为第三届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回信作为结束语!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家庭期待与自考目标的平衡
2024-07-27  阅读:745 -
自考生的学习环境优化策略
2024-07-14  阅读:647 -
获得自考学历的好处
2024-07-12  阅读:817 -
拓展职业机会:自考生必须知道的行业趋势
2024-07-12  阅读:636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