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砥砺奋进的这五年

发布时间:2017-11-17 00:00:00
  对于北交大人而言,北京交通大学砥砺奋进的这五年,也是全面提升的五年,也是全面拓展提升的五年。这五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抢抓重大机遇,既坚守大学之本,又不断与时俱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在助推国家战略中展示了“交大特色”、刻下了“交大烙印”、传递了“交大力量”。本文接下来分为:1.本科人才培养系列标志性成果夯实基础地位。2.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3.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您详细讲解北京交通大学砥砺奋进的这五年。

本科人才培养系列标志性成果夯实基础地位

2016年作为全国两个考察院校之一,学校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工程专业认证和现场考察,得到了专家一致肯定,为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转正提供了支持。目前,我校共11个工科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个专业通过了国际IEEE专家的评估。
近5年来,学校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了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教学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彰显并巩固了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2012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8个专业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84册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4种42册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9种教材获评为国家精品教材。新增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0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学校依托行业特色大学鲜明的学科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人才培养实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50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突出成绩。2010年、2013年、2016年,学校三次承办“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获得北京地区各高校的广泛好评。

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

十次党代会以来,招生就业工作全面深入推进本科生招生的阳光工程和质量工程,丰富招生宣传方式,加强招生宣传力度,本科生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在就业工作中,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就业服务内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 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大类招生全面实施。为了应对高考改革,2016年,我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校本部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外,基本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大类招生。
  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就业质量逐步提升。五年来,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本科生深造率超过50%。学校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输送毕业生,近五年我校到轨道交通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累计达3710人,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人才支持。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5%。加强校院两级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就业指导精准服务体系。学校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形成了集轨道交通、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制造装备、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市场格局,与303家重点用人单位建立日常联络机制。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教育-训练-实践”双创培养模式。举办了8届创业项目选拔大赛,累计孵化63家学生企业入住创业园;建立了学生创业项目库,指导、支持的创业项目150余个;建立了创业导师库,包括校内、校外创业导师100余人;2016年实施了“创新创业种子培养计划工程”,选拔组建了第一届种子试点班。在教育部201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校“耳朵树”团队获得大赛银奖;学校 2016年获评教育部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北京地区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

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狠抓过程管理,注重培养质量,在生源质量、培养质量、课程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研究生教育成果接连取得新进展,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竞争力持续增强,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项,2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入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物流信息化”和“轨道交通信号领域”两个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SESE)项目获批。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开办暑期夏令营并加强宣传工作。出台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压缩定向考生招收规模。硕博连读生数量增长了62.8%,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招录人数降低了69.1%,接收推免生数量增加了112.5%。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结构得到较大改善。
出台了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奖励办法、培养基地优秀实习实践个人奖励办法、校长奖学金评选办法、修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体系,突出吸引优质生源和鼓励创新方面的作用。多措并举,持续大力推进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实施,2016年国家及学校资助派出研究生183人,是2011年(80人)的2.3倍。圆满完成“211工程”三期建设任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类别,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由3个增加至5个。
  
学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在2012年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10名,其中系统科学连续三轮名列全国第一;拟定《北京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围绕系统科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5个学科入围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顶尖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持续保持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2‰;进入US NEWS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单,世界排名645,中国内地高校排名38;工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入围该榜单学科排行榜。2016-2017年高校研究生教育以及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一。2017年上海软科最新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38位(2017年6月公布)。
学科教授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2014年,6名专家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分别是:宁滨教授、高自友教授、赵耀教授、刘伊生教授、张明玉教授、张秋生教授。高自友教授进入《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14年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排行榜,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有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正式奖,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