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刷题+答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5-11-13 23:52:14   来源:自考网
选择题练习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正在提升学历的成年人来说,这类题目能帮助梳理心理学基础概念。以下是围绕记忆与心理过程的12道选择题,结合知识点解析,帮你更清晰地理解核心考点。
点击进入: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
记忆包含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关键阶段。识记是信息首次输入,保持是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而再认或回忆则是信息的提取。比如第1题中,选项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完整覆盖了记忆的全过程,而其他选项要么遗漏环节(如A的“遗忘”),要么混淆概念(如B的“再认”与“回忆”未并列)。第5题提到的“重现长城形象”,正是表象的体现,属于记忆保持后的再现过程。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揭示了“先快后慢”的规律,即刚学完时遗忘最快,之后逐渐稳定。第3题正确答案B直接对应这一规律。而第7题涉及的“早上和晚上学习效果更好”,是因为这两个时段受单一抑制干扰(如早晨无前摄抑制,晚上无倒摄抑制),而非双重或交替抑制。这提示我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有效对抗遗忘。
注意不仅有选择和保持功能,还承担着调节与监督作用。第12题正确答案D“调节与监督功能”,说明注意力能主动控制认知资源分配。类似逻辑也体现在第10题“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答案B“需要”强调了心理驱动力的本质——需求激发行动。
心理学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两大类。第8题正确答案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区分了稳定特质(如性格)与动态活动(如记忆、思维)。而第9题“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答案C“反射”是生物本能反应,区别于更高级的“反应”概念。第11题中晓丹通过归纳麻雀、鹦鹉等共性得出鸟类定义,属于思维的抽象概括功能,对应选项C。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心理学底层逻辑。建议在练习时结合生活场景联想,比如观察自己记忆物品时的“保持-提取”过程,或分析学习时的注意力分配模式。掌握这些基础概念,不仅能应对考试,更能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进入: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点击立即了解,立刻获得免费一对一自考问题解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