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科生到自考本科再到法律硕士:一段披荆斩棘之旅
发布时间:2022-02-12 22:24:51   来源:自考网从2020年9月考研上岸至今,时光荏苒,如今已经到了研二下学期,想要写篇考研经验篇,以便为这曾经的岁月留下些“纸面”记忆。
时间倒退到2014年夏天,高考结束,我清晰得记得语文108,数学89,英语120,理综138,总分455。嗯,满分300分的理综只比满分150分的英语高了18分。因为高中时严重偏科,很喜欢学化学,但是不喜欢学物理,高中几乎是一点都没学物理,估算高考考了20分左右,连最爱的化学也发挥失常,就是因为一味的任性,选择了理科,导致连二本提档线线都差5分(当年山东的二本提档线是460分)。
当时家里在高校工作的亲戚给的建议有两条,要么回高中复读一年,要么上个专科再考个自考本科(成人教育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我果断放弃了复读的打算,选择了第二条路。后来大学课堂上,有次老师问,“以我的成绩,复读一年大概率能上个本科,为什么不选择复读一年呢?”当时陷入了沉思,或许真的如我老师所言,我复读一年真的读了个本科,可是当时林子里分出来两条路,注定了另一条路我没法走……
我专科的专业是工程监理,这个专业是家里给选的,当时什么都不懂,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自考本科我选择考的电子商务专业,这个专业需要考过12门课程,外加毕业论文。自考本科的考试是国家统一考试,难度还是不低的,当时我们班42个人,最终考出自考本科证的只有6个人。具体关于自考本科的备考也就不再赘述。
我是从17年暑假(大三结束,专科毕业)开始有考研的念头,当时学校里最火的考研机构是文都考研,和我两个同学报了个文都的大班辅导班(只有英语,政治的大班课)。专业选什么呢,电子商务当时招收的学校比较少,数学太烂,高校的亲戚推荐考法律(非法学)专业,说只要“背背就行”。经过研究,感觉法律前景很不错,尤其是国家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业方向也很好,更加坚定了要考法律(非法学)专业。
18年2月底正式投入了考研的备考,当时已经是大四下学期了,准备考研时已经比本科的同学晚了一年。读了一些经验贴外加一些学长学姐的建议,以下是一战的备考,作为后来的二战参考:
英语部分:英语单词我是跟着朱伟的恋恋有词视频,整整听完了两遍,单词书上的笔记也是做的满满,长难句是跟的何凯文公众号上的每日一句,买了个三百多页的四线英语本,每天抄写一遍,顺便练习英语书法,把公众号上的句子搞懂吃透,单词背会。真题用的张剑的黄皮书,从2005年开始到2018年,近五年的完整做了2遍,其他年份做了1遍,只做的阅读理解部分,因为民间流传一句话叫做“得英语者得考研,得阅读者得天下(英语)”,每天掐表20分钟内作完一篇阅读理解,然后对着黄皮书上的解析逐句翻译,第二天早上起来除了看一个单元的恋恋有词外,再读一遍前一天做的阅读理解和不会的单词。真题是从六月份开始做的。十月份开始做的近五年的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作文是跟的何凯文考前的点睛课,一篇通用作文模板外加一些热门主题词。考场上上来先把背诵的作文默写上,然后做四篇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最后由于前边在阅读理解上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没有时间做,我没有选择先做翻译而是先做的完形填空的原因是,平时训练中完形填空能得6-8分,而英语一的翻译很难,以我当时的水平不会得分超过3分,所以选择最后作翻译。
政治部分:买了全套的肖秀荣,包括精讲精练那一厚本书,1000题,时政。四五月份开始了政治的复习,因为之前政治没怎么学习,所以开始的时间比较早,精讲精练上有配套的课程,不是肖大大讲的,是一些学院派老师,每次听课都是昏昏欲睡,效率很低,但还是坚持听完了,听完课后做了对应的1000题,又看了一遍书,考前做了肖四、肖八,疯狂背诵了两三遍肖四,然后上了政治考场。
专业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包括刑法和民法,专业综合课包括法理学、宪法、法制史。专业课是买的法硕联盟论坛上的文运华成的音视频课,刚开始没有最新的课程,把前一年的基础课听了一遍,讲义看了一遍,然后新的基础课、强化课、冲刺课和押题课都听了一遍,考试分析看了三四遍,文运的历年真题做了两三遍,章节版真题做了两三遍。刑法和民法只背了不到五十道主观题,法理学和宪法把马峰老师微博上的带背背了两三遍,法制史背了不到二十道主观题。
考完试后感觉自己肯定没希望了,然后去了万学教育海文考研作考研咨询师(其是去了后就去岗前培训外加年假,没有正式开始招生就辞职了)。二月份,成绩出来,出乎意料的是,英语65,政治57,专业基础课86,专业综合课91,总分299分,当年的A区国家线是320,只差了21分,动了辞职二战的心思,出成绩后不到三天辞职。总结一战失败经验教训如下:
英语大小作文得分估算13-15分,也正常,毕竟背的模板,想得高分太难,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太久,将近五小时,走了一些弯路,政治更是走了弯路,花费了很多时间,还见效很差,选择题估算得分在38分,大题得分在19分,因为考场上背的肖四只见到两问原题,其他的全是照抄原文,而且还剩一道大题没做(当年肖大大被反押题的比较严重,而我不懂得转化背的东西,考场上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专业课背的太少了,开始的也太晚,真正开始是11月份了。从二月底开始每天早上6点起床,学到晚上10点,11点半之前准时睡觉,中午只在自习室桌子上趴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学习,每周休息一天,后期十天半个月休息一天,说不努力,我还算努力。但是,我听课太多,有的课听了不止一遍,这其实是在变相的偷懒。专业课背的太少,开始的太晚。
战略上,由于我报的学校是山东一所双非院校18年之前还每年都在招调剂,我以为,要考上这个学校并不难,掉以轻心,导致连国家线都没过。于是调整了战略战术,以下是二战备考经历:
英语部分:由于有了上一年的基础,所以英语备考方面比较轻松,每天还是抄写何凯文的一篇每日一句,单词背了去年用的朱伟的恋恋有词,每天一篇阅读理解真题,从2005年开始,近五年的完整做了两遍,其他年份的只做了其中的四篇阅读理解,做了两遍,还是掐表作完,然后对照张剑黄皮书逐句翻译,由于作的遍数比较多,有些答案都记住了,所以正确率很高,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作文我是报的谭剑波的线上作文班,11月底课程开始的。总共不到15小时的课,把波妈的课上讲的作文背的滚瓜烂熟,然后默写了三五遍,再练了三五篇作文。
政治部分:听一个网上研友的强烈推荐,购买了任燕翔老师的“安全屋”线上课,当时任老师还在文都,任老师,可真的是一位宝藏老师,跟他学习了备考的方法论,如何把握大局观和方向感。政治跟着他的课程和几份薄薄的讲义(讲义不在多,贵在精),10月底11月初跟着他一直播主观题背诵宝典的带背,一共15小时,自己背诵了三遍总共主观题花费不到60小时,选择题部分的课程加上做他出的1200题,所有的复习政治的时间不超过200小时。考前一周身边的人都在疯狂的背政治,而我政治大题背诵已经结束,在巩固专业课的背诵,毕竟专业课才是考前最最需要好好巩固提分的。
专业课部分:我还是买的法硕联盟论坛文运和华成的音视频课,但是我把课程只听了一遍,刑法我跟的是陈永生老师,一战二战都是陈老师,民法一战跟的朱虎老师和杨烁老师,法理学和宪法跟的马峰老师,一战二战都是马老师,马峰老师宪法口诀真的是太好用了,现在还有好多宪法口诀朗朗上口,法制史一战跟的马志冰老师,二战跟的前期跟的马志冰老师,中后期跟的马志冰老师和龚成思老师,龚老师讲课很幽默,也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口诀,减少记忆负担。这次7月份我就开始了主观题的背诵从刚开始每天背诵三小时,到后来每天背诵五六个小时,刑法、民法、法制史是背诵的文运整理的780必备,法理学和宪法是背的前一年马峰的带背,当时新一年的带背我也拿来和前一年的作了对比,由于当年这两部分考试分析部分没有什么变动,所以带背部分没有什么变化,专业课部分完完整整背诵了四遍。真题我做的文运的历年汇编版和章节版各三遍。
考研结束后对完答案,刑法15分的案例分析,将主要的罪名交通肇事罪判断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导致痛失至少10分,其他的大题答的不够很完整,还是感觉自己上线很悬,然后去了丝路协创中心,用Whatsapp,Facebook等社交软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人来中国高校留学,没工作多久,疫情突然来袭。等到二月份成绩出来,政治63,英语74,专业基础课94,专业综合课117,总分348,当时心情很激动,心想这下应该可以差不多进复试了。
我二战时报的是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之所以报这所学校,是因为:其一,这所学校法学实力,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其二,当年招生200人,据网上了解复试很公平,对于我这样学历的学生而言相当友好。其三,这所学校上一年的复试线是333,之前几年的复试线都没超过330,我想我只要考350就能稳进复试。结果命运使然,当年这所学校报名人数在2280多人,由于学校出成绩时不出排名,下午我们报这所学校的学生线上搞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排名,最后分数线我们划在了353(最终官方的复试线是355),美好的心情只持续了半天,不过心想这个成绩调剂也能有学上了。
接下来从2月底开始,把初试用的专业课背诵资料拿出来每天背诵一些;因为有些学校复试是考听力的,所以买了英语6级的复习资料,拿其中的听力部分练习听力,口语部分背诵了谭建波老师赠送的复试课程,背诵其中的常见问题问答和自我介绍模板,然后收集调剂院校信息。
由于疫情原因,考研复试推迟,院校扩招,我们是线上复试,线上调剂,线上调剂带来的后果是,成绩高的同学手拿好几个学校的复试通知,355以下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复试通知,而招调剂的院校又大多数是“海王”,当年号称“海王与鸽王之战”。到了调剂阶段,内心真的是无比煎熬,当时心想除了一些偏远的B类地区,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我,我就去。结果报的调剂院校一个个都石沉大海,那时候都已经到了5月底,由于实在不甘心就此放弃,心里做好了三战的准备,备考书籍都买好了。6月初,一天中午午休醒来,竟然收到了哈尔滨一所双非院校的复试通知,当时心情是很激动的,后来了解,据说当时第一批调剂划线划到了355,后来因为一些高分学生手持好几份通知,有的选了二战或者其他原因,分数往下滑滑到了我们(收到复试通知的同学中最低分是343,因为我们当时报的调剂志愿院校没有修改,才给我发的复试通知,修改了同学没有收到,所以如果有小伙伴走到调剂这一步,一定要做好调研,看有些院校是否和我们院校一样会如此)。然后继续着手准备复试。总体而言,我们学校复试题目比较常规,专业课是从学校题库中抽了四道题口头作答,英语复试是和老师口头交流一些常规问题。由于比较紧张,专业课作答的不理想,英语发挥的还不错,过了几天收到了录取通知,考研之旅虽然不够圆满,但还是正式画上了句号。
二战后经验教训总结:填报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多方了解,量力而行,当年我们的国家线是325分,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一些985,211都是国家线,以我的成绩一志愿是稳进复试的,可是人生没有假如,而且这些年法律(非法学)专业越来越热门,报名人数稳居前4名,考试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个专业是“一锤子买卖”,一志愿如果考不上,调剂成功上岸的几率太小太小,而且其中的内心煎熬真的是令人几经“窒息”。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朱伟的一句话结尾此篇: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尽人事,听天命。(但是听天命之前,一定要尽人事!)
推荐文章
-
如何选择自考辅导班
2024-08-10  阅读:776 -
自考小白的第一步:如何入门
2024-08-10  阅读:686 -
自考入门指南:如何开启自考之路
2024-08-08  阅读:798 -
自考小白如何入门:全面攻略
2024-08-07  阅读:799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