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该怎么学?如何规划学习?

发布时间:2022-10-14 23:45:06   来源:自考网
不管是自考大专还是自考本科,它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考试。
而考试通过的前提就是你能认真学习然后刷题,你说认真学习难吗?不难。那刷题难吗?也不难呀。
学生也好,上班族也好,除非是全职备考,那么就总会有一些比自考还重要的事占据自己的时间。
在自学考试里,最困难的往往不是对未知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多少”。
对于大部分的自考生来说,“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座大山已经可以通过找机构报班、看看自考大神的经历。
但“学多少”的问题却始终难以确定。
——学多了,身体吃不消,精神压力大
——学少了,干啥都焦虑,睡觉也心慌
所以呀,在准备自考之前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时间到底该如何规划
一、时间安排
如果上下班通勤时间很长,那么在公交或地铁里,掏出手机连上耳机,看一节网课/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
在目标清单上要把需要做的事都列出来,但要符合实际,否则完不成的话会给自己留下反面效果。做完一条划掉一条,不用写得太过详细。
做好时间计划表,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把工作和学习分开。
一开始就按照时间表严格执行的人少之又少,留出缓冲和适应的时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比如从每天学习半小时,逐渐增加学习时间到45分钟、1小时、1个半小时、2个小时。有一个逐渐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自律性。     比如简单的,学习的时候手机不放在身边,减少眼前干扰项。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适当早起调整作息等等。
多预留出来一些时间准备,肯定没错
二、学习基础
自考不限年龄和资历,所以各位同学们的学习基础就也不尽相同。
有的同学是大学本科毕业没能取得学位证而来刷学位证的;
有的同学则是小学、初中辍学来实现自己学业梦的;
有的同学已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对知识体系很熟悉;
有的同学为了热爱或前景而转行,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
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需要学习的知识本就少一些,又因为学习的经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也会高一点。
而没有基础的同学,不仅需要补充课外的基础知识,学习效率也会更低。
相同的内容,二者的学习时间自然有差距。因此,基础较好的同学不必因为其他同学学习时间更多而感到焦虑。
基础差的同学也千万不要和基础好的同学保持相同节奏,反而耽误自己。
别看别人,自己掌握知识的时间是最好的标尺。
三、学习效率
抛开学习基础,我们的学习效率也不尽相同。
年纪、兴趣、记忆力、专注程度甚至是写字速度都可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考纲,快速理清脉络,也方便记忆,网上有很多,最好是自己整理巩固知识点,记得更牢。
在复习内容比较复杂或难以记忆时,我们就有必要勾画一幅纲目清晰的结构图表来帮助自学和记忆,化繁为简,这样做,一是在勾画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为下一步的全面复习和重点掌握节省时间。然后再化简为繁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和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综合,并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据其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
根据个人自学和复习的情况来整理思维导图,更能灵活掌握考点要点。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自考怎么学?自考难吗?
其实真的就是一开始的答案:“愿意学,好好学,就不难”。
脚踏实地,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就好。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推测自己能够达到的学习效果。
最后根据实际效果来制定自己的考试计划。计划制定不能悬在空中,要以自身为基础依据,脚踏实地的制定哦。
自考难在坚持和保持上进
自考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战斗,要战胜惰性,要战胜恐惧,要战胜无知。这里也分享一些经验希望可以减轻即将开始自考的你们:
大胆去试,自考试错成本很低,考不过没有关系,强迫自己学习也是一件很好的事,首先是要放下恐惧,相信自己。
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考没有老师督学,一切靠自己,如果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时会打击学习积极性的。
劳逸结合,不太推荐那种考前通宵复习的备考方式,自考的学习就是要善用碎片化时间,看一个小时书刷10分钟小视频APP吧,不要带有负罪感。
加油!无愧于心~不负韶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