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真题都考过了还会再出么?

发布时间:2022-09-02 22:57:58   来源:自考网
各位自考生都深知“重视真题!重视真题!重视真题!”这个道理。所以对于历年真题,从来都是“备考必做”的态度。做自考真题,除了可以让自己尽快熟悉考试题型和考点外,还有什么好处呢?自考的真题都考过了,还会再出吗?
1、自考命题规则
自考命题一般不会超过考试大纲和教材,因为自考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考生有能力答出每道题,检测你的复习是否到位。所以只要考试大纲没有大改,每年的试题难度和学习内容变化都是不大的。
预计今年较往年相比,在出题范围、方向、难易度上也不会有很大差别。
一模一样的原题概率不大,但也有例外,多见于选择题。如2018年和2019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考了同一道题:
2、往年考过的题目究竟会不会再考?
但每年自考中,重复率最高的还是相同的知识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知识点,先后三年分别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五种经济成分及特点等重要知识。
如果不做真题的话,厚厚的一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很难分清主次考点,都要背下来的话也太难为工作党了。
对大多数自考生而言,顺利毕业60分足够,怎么用最少的时间拿最多的分才是关键,而这个“将书读薄”的过程少不了真题。
3、自考怎么刷真题?
首先明确刷题的3个目的:
把知识点和分值的对应关系刷出来(明确主次考点)
把不同题型的难易规律刷出来(先易后难,基础分占大头)
把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刷出来(重视高频考点)
很多考生说到了10月份都没有时间背诵了,毫无疑问就是因为9月份没有通过刷题完成这三点。
另外,在理解和做题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所学内容做标注或笔记,这样就能方便10月快速进行记忆,上考场也就不慌啦~
考试多的是形式变幻
我们学习的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学的知识的重点几乎是不变的,不同的是知识的延伸范围。
考试也是一样,无论怎么变化,考试的重点也是不变的。自考的题库不像医考,不像雅思托福,每年都在变化。
自考的一个特点是一个同样的考题同样的选项老师随便改改就又扔出来考大家了,或者就变一下形式,从多选到单选,仅此而已。
一、自考专业课
专业课考试有一个不太明朗的规律:论述题和选择题换来换去考!
啥意思?论述题考过的过几年变成选择题出一出,选择题考过了放到案例里当一个小问题。今年考过的,过两年又出,同样前年考过的今年也可能跟着考。
当然专业课的试题重复率没有那么高了。这是因为专业课的专业程度比较深,而咱们整整一本书都是重点,要考的东西很多,来不及炒冷饭呢!
但请注意,高能预警:
即使来不及炒冷饭,也有高频考点!三年考两次这种的高频!还不值得你注意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那些点,在出题人眼中很重要,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重点恒久不变!
但也有突然有一年,这些高频考点都不考了,全部换了一批新考点!咋回事啊肥汤圆!!这还不简单,命题组长换人了呗!
二、自考公共课
有一部分人在微信上留言问到:现在做题感觉都是重复的,问我还有没有必要做新的题目。感觉到“重复”就对了!说明你们复习的感觉到位了!恭喜!这是复习得好的一个象征!
曾经有一位牛逼老师总结过,他认为一份好的试卷送到一个复习得好的学生手上应该是这样的试题分布:
40%的题目看完题目就选出正确答案。
30%的题目读完题还要思考一下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20%的题目题目要读两三遍,反复思考后,才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当然也有可能选错。
10%的题目几乎没见过,或者在书上瞄到过但没复习,或者难度很大,几乎很难通过平时的复习得分。说白了,叫做“冷门”or“超纲”!
所以复习得好的同学,至少70%的题目是能拿到分的啊,这足够过关了。这个比例是对身边的老师包括同学的反馈统计得出来的数据。
只可惜,复习的好的同学太少了。于是每年的通过率才低的可怕!大家懒得下功夫啊,就想着怎么着能给我几页纸背背就过关了,这几率真的太小了……
所以,重视真题的作用:
第一,指明重要知识点。
第二,巩固你的复习。
第三,真题都做会了常考的40%你就拿到手了。
自考有哪些常见题型
这世界有70亿的人口,即使人的性格、思想、外形多不相同,但只要是人就不能脱离躯壳而存在。自考属于考试的范畴,只要是考试那么就有它的规律可寻,这似乎比研究人类简单多了。
自考的常见题型可以分为五大类: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在多数的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部分题目内容较基础。这种题目一般分值较高,分数占比高,如果学生对题目所述的内容无法正常作答,那么可以采用分次排除法进行解题。将可能性最低的答案依次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得分率。
单选可以说是所有题型中运气成分最高的,一般题目仅提供4个选项,涉及到知识盲区的题目,学生可以用已知的知识来进行反选排除,在备选答案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真假混合”的答案,对于自考专业知识不精通的考生,很容易被误导,建议学生还是以加强基础知识为主。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有一大特点,既题目正确答案的数量不固定,这会给学生的选择造成极大的困扰,诸多的干扰选项很容易造成选择错误。
解答多项选择题最好的方法还是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即使用排除法,也很容易陷入选择的漩涡,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多项选择题并没有特别简便的解题方法,只能靠学生自身的积累。
3.名词解释
要求学生对所考科目的一些名词作出解释,解答这种题一般有两个办法:
“死记硬背”这是多数科目的通用法则,这种非常死板的方法却是最有效力的;学生可以在考试前将专业书籍的名词进行整合,对相似的名词进行区分,靠大量的背诵来达到考试的要求。
理解性背诵,该种方法主要倡导学生对名词概念进行理解,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种逻辑性的记忆方式,学生只要将具体的意思表达完整,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
4.解答题
一般的简答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分点作答,层次分明,架构明朗。在写答案前,学生需要对答案要点、文字逻辑进行规划,让答案看上去清晰,主次分明。
如果想到什么写什么,未对表述的语句进行简化整理,即使答案正确,也会有失分的情况。
5.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卷面分比较高,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以说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型。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在基础知识之外的延伸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某一现象或者慨念做出延伸性的解释,题目的内容可以是关于社会时事、历史旧闻、政治方针等。
一般要求学生将考试科目的专业知识与题目内容进行关联,并写出自己的意见,要求学生阅读涉猎广泛,见解独到,理解深刻。当然论诉题想得满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只要结合专业知识与题目内容,进行分点解答,想要获得中上的分数还是较容易的。
很多考生好奇:自考往年考过的题目,今年还会再考吗?到底有没有必要刷真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答案。
1、自考命题规则
自考命题一般不会超过考试大纲和教材,因为自考的本质就是为了让考生有能力答出每道题,检测你的复习是否到位。所以只要考试大纲没有大改,每年的试题难度和学习内容变化都是不大的。
预计今年较往年相比,在出题范围、方向、难易度上也不会有很大差别。
一模一样的原题概率不大,但也有例外,多见于选择题。如2018年和2019年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考了同一道题:
2、往年考过的题目究竟会不会再考?
但每年自考中,重复率最高的还是相同的知识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知识点,先后三年分别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五种经济成分及特点等重要知识。
如果不做真题的话,厚厚的一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很难分清主次考点,都要背下来的话也太难为工作党了。
对大多数自考生而言,顺利毕业60分足够,怎么用最少的时间拿最多的分才是关键,而这个“将书读薄”的过程少不了真题。
3、自考怎么刷真题?
首先明确刷题的3个目的:
把知识点和分值的对应关系刷出来(明确主次考点)
把不同题型的难易规律刷出来(先易后难,基础分占大头)
把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刷出来(重视高频考点)
很多考生说到了10月份都没有时间背诵了,毫无疑问就是因为9月份没有通过刷题完成这三点。
另外,在理解和做题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所学内容做标注或笔记,这样就能方便10月快速进行记忆,上考场也就不慌啦~
自考历年真题是自考复习中重要的复习资料之一!那么,你真的会用真题吗?怎样使用真题效率会更高呢?
根据数据分析统计显示,众多自考生在未熟悉历年真题前,往往拿着书本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因为不知道要考些什么、怎么考、考题的规律是什么。
并且很多自考生是一边工作一边考试,时间少,任务重,如果不认真研究历年真题,也是常常把握不好专业课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侧重点、风格等命题规律。
因此,建议自考生应尽一切可能把每次报名的科目的往年真题搜集齐全,对科目点考点、考察频次、题型、分值、命题角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真题不仅仅是拿来做的,还可以研究的。因为,研究真题有以下几个核心作用:
1、握自考出卷人的命题风格
通过做真题可以初步感受出卷人的命题风格,是书本知识还是延伸扩展知识等等,例如难易程度、考查趋向,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偏、难、怪等现象。不同科目的真题考察的内容风格不一样,做上一套卷子就可以感受到命题风格了。
2、明确该科目考试的题型
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类型;通过分析真题,就可以分析得到历年考试什么题型最受关注、什么题型最难答等,从而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提前注意,并在实际练习中,有所侧重关注。比如近代史,一套卷子,你看到有四种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和论述题以及具体的分值,接下来一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题型通过做题得出一些答题技巧,从而指导自己复习。
3、可以预测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高频考点
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知识点隔几年都会考,甚至每年都考。这些反反复复考的知识点就是老师容易出题的地方,需要考生高度重视。
运用好真题,可以避开自考复习中的很多弯路,通过真题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掌握出题的重点,更好的完成所报科目的复习。
那么,真题具体要如何使用呢?
第一,真题不要放到最后几天才做,基本上从强化复习开始,真题就要做起来了。
第二,有的同学认为真题做了一遍答案都记住了,再做第二、第三遍就没有意义了。做第一遍是检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记住以及自己和考试的差距到底有多少。真题做完要认真分析,做错是因为理解问题还是计算问题,是定义定理的概念模糊了还是根本就没搞明白要考的知识点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利用好了真题。
第三,第二遍以及之后做真题时,往往你会发现自己在同个问题上犯两次甚至更多同样的错误,此时你就需要高度警惕。这绝对就是你复习时没有注意到的“漏洞”或者是你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必须想办法解决掉,否则考试时你还是会失分。做真题的次数多了,还能发现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小失误,比如第一次做对了,第二次却做错了。这些小失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对某些知识点其实没有完全掌握好。
第四,做真题的最高境界不是全都做对了,而是把每道题都吃透,考的是什么知识点。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法,有什么陷阱,甚至连出题人的心理都能摸索得清清楚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