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拿起,我曾经痛过,所以选择不停奔跑。”
“‘草根’的命运唯有自己才能改变。”
来自泰安新泰市农村、原始学历仅为初中的张淑宝,今年35岁,他一边在青岛打工,一边坚持自学,用8年时间考出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一个专科学历、一个本科学历和一个人力资源师证书,他的山东大学的新闻学本科和齐鲁工业大学的广告学本科各差一门就将毕业。
4张学历,1张证书并没有让张淑宝停歇。就在上周,他在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的考场上又搏击了一把。
放弃,为了不痛
1998年,家住泰安新泰市刘杜镇围山村的张淑宝16岁。这年夏天,正当举国上下为迎战百年不遇的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时,一张录取通知书邮寄到了围山村。
“当时邮递员将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我正坐在黑白电视机旁看长江一线官兵抗洪。”张淑宝说,邮递员送来的是他之前参加中考后被泰安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录取的通知书。随着这份录取通知书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份交费通知单,3年中专的学习费用为10980元。
“当时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张淑宝说,“在我们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考上中专那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事,自己初中苦读4年,就是为了走出大山,脱离土地,有个出路。”
拿到这份录取通知书,身为农民的他似乎看到了即将走出大山,命运发生翻转的自己。
▲张淑宝
下午,当农家的木板门随着一阵吱呀声打开时,张淑宝赶忙将录取通知书递到了还没有来得及放下担子的父亲的手中。尽管张淑宝的父亲识不了多少字,但张淑宝能从父亲的笑容里,感受到父亲脸上洋溢的幸福。
“什么时候送来的通知书”父亲问。 “1个小时前。”张淑宝说。
就这样 ,父亲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这份中专录取通知书。读完了,他看了看儿子张淑宝,又将目光移到了通知书上。
“好呀,这几年你没白学,就准备去上学吧。”父亲坐在院子的木板凳上,对儿子说。
此时的张淑宝有些忐忑,对于那张学费通知书,毕竟父亲是不知道的。忐忑间,张淑宝还是将那张学费通知书递到了父亲面前。
父亲一只手拿着录取通知书、一只手拿着学费通知书,又逐字逐句读了起来,当读到“10980元”父亲回头问儿子:“是一万零九百八十元吗” “是一万零九百八十元。”张淑宝说。
“3年的学费怎么这么高呢”父亲质疑的话语里,透露出了无奈。“不知道呢。”张淑宝小心翼翼地说。
坐在板凳上,父亲没有说话。 “当时他点了一支烟抽了起来。”张淑宝说,“当时全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是有2000元,1万多元的学费去哪里凑哪怕全家人5年不吃不喝也凑不齐学费!”
当天晚饭的桌子上,张淑宝并没有见到父亲,直到深夜,回家的父亲才说到一个亲戚家借来了1000元钱。
1000元,对于1万多元学费而言还相差甚远。次日一早,父亲又到一个远房亲戚家去借学费,中午,在瓢泼大雨中父亲带回来了500元。
“他从兜里掏出这500元时,钱都已湿透了,是他放在桌上一张张揭开晾的。”张淑宝说,“站在一旁的我看着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爹,咱别出去借钱了。”张淑宝对父亲说,“咱家没钱拿学费,这学我不去上了。” “好不容易考上中专,怎么能不上呢”父亲说。“我不想上了,你把这钱给亲戚送回去吧。”
之后的日子里,尽管父亲在张淑宝的阻拦声中,三番五次地跑亲戚、跑邻居家借学费,但最终这学费没有凑齐。
“不用再去借了,你把借来的钱还回去。”张淑宝对父亲说,“这中专,我放弃了,不去上了。” 无奈声中,张淑宝初中4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当时的‘放弃’,我没觉得‘痛’。”张淑宝觉得,万元学费连着全家包括年幼的妹妹4口人的命运,哪怕放弃3年的中专学业,也不能让全家人的命运因这万元学费卷入水火。
看着昔日的同学一个个远赴家乡以外的城市上学,在经历痛苦挣扎后,16岁的张淑宝决定走出去,也看看大山之外的大世界。
痛了,不能放弃
“与其说想走出大山,还不如说想赚些钱,补贴这个家,至少帮父亲减少一些负担。”张淑宝告诉半岛记者,当年秋天,他跟随姨夫乘上了前往济南的客车,他要出远门打工。
经过多次转车,9个小时后,他和姨夫来到了位于德州市一个县的一家电磁线厂开始在这里打零工。在这里打工半年,1999年春节刚过,他就和老乡到了一个筑路工地打起了零工。显然,此时的张淑宝已经从一个学生娃变化成一个典型的农民工。
“刚走出校园打工时,我满手都是血泡。”张淑宝说,“在筑路工地打工要住工棚闻脚臭,夏天经受蚊虫叮咬,冬天忍受寒流冰冻。”
在工地和工厂风餐露宿3年之后,张淑宝又到了淄博市博山区的一家铸造厂,同铁水、碳黑和铸造机械模型打起了交道。此时,双手布满茧子的他,能一下提起100多公斤的铸件,还能将这些铸件“叠罗汉”。
异乡漂泊3年多,张淑宝每月能用汗水赚回1100多元工资。
就在此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父亲在一个采石场采石时,不慎崩了眼睛。张淑宝慌忙带着自己的血汗钱赶往老家带着父亲去医院治伤,父亲的这次伤情,几乎花光了他打工赚来的血汗钱。
手中的积蓄用尽之后,张淑宝不得不再寻生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能干什么年轻的张淑宝看来,“无非就是靠卖力求生,力气就是所有”。
这次,他又走了出去。他的目的地是江西省一处高速公路的筑路现场。
2003年下半年,当他背着背包夹杂在年老的、年轻的老乡中间,随着浩浩荡荡地农民工队伍赶火车、乘汽车来到江西省的高速公路筑路现场时,等待他的是夜晚和工友们睡在一起的大通铺。工棚里有跳蚤,有脚臭,有醉酒后打斗的声音;袜子、内裤、酒瓶会随地乱扔。
此时的张淑宝21周岁,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已整整5年。
5年的打工经历,改变张淑宝的除了让皮肤变得黝黑、手背血脉偾张、手掌茧子厚实之外,张淑宝的身份依然还是个农民工。
5年的异乡漂泊,有时会让他忆起5年前的那份中专入学通知书。如果那3年中专学业顺利完成,他就“可能不会和农民工搅和在一起,每天闻脚臭,听叫嚷着甩着扑克的声音”。
此时的他痛了。 “痛,原自知识的欠缺。”他说。
用学历改变命运对他这个居无定所的农民工而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考学历,似乎并不现实。
在外打工的这些年,他一直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带在身边,这三本书不知被他读了多少遍。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命运的改变,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张淑宝说,他想将工地之外的时间利用起来,不想让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身边除了这3本小说外,已经没有让他再去继续看的书籍了,于是他想买本书带在身边,让自己夜晚的时间充实起来。
高速公路施工工地离驻地镇政府有30里路,施工工地在一个大山涧里,工地没有自行车更不通客车,为了到镇政府驻地买一本书,他就这样一个人利用休息的那天沿着山路步行了30里路到了镇政府驻地,在镇政府驻地的一家小书店里,花17元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步行30里地,为何要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张淑宝看来,《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百科全书,这本书包罗万象,汇集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精髓。
带着这本词典,他又步行30里山路回到了工地上。每到晚上,躺在床上的他开始在灯光下和工友妖娆的香烟雾气中,逐字逐句的看起这本词典,甚至有些经典的句子或段落他会背过、记住。
一个农民工学词典,有工友笑他“疯了”,也有工友见了他笑着直摇头。冷嘲热讽并没有阻挡张淑宝研读词典的恒心与激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词典上的经典段落、句子以及陌生的词汇,就这样被他逐日消化。知识,在他的脑瓜里越积越多。在工地近1年的时间里,这本百科全书整整被他翻了3遍。
2004年,一直漂泊的他带着被褥和这本汉语词典,从老家来到了青岛即墨蓝村镇的一家工厂,又做起了一名农民工。
看着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发展差异,只有初中学历的张淑宝被深深刺痛了,此时的他深切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怎么来要学。当时,因为家贫,张淑宝自己放弃学业,是因为不让家人生痛;现在,家乡与他乡、自己与他人生活状态的差异,深深刺痛了他。灵魂深处,他意识到,只有不放弃学习,才能改变自己。
不痛,也不能放弃
和在工地一样,白天他照样在一线操作机械,晚上就住在职工宿舍里。与筑路现场的工棚相比,职工宿舍的条件好了一些,晚上他可以将铁床用被单一围,将小台灯挂在床边看书。
和在工地上一样,工厂宿舍里的他仍旧翻看那本《现代汉语词典》。
自初中就喜欢文学的他,在蓝村工厂的日子里,除了每天看词典外,开始涉读更多的文学刊物等书籍。
5年多来,当同室工友床边桌子上的烟头越来越多、酒瓶越积越高之时,他桌子上的书籍越堆越高,字体越练越好。
老家的一名姑娘得知一个农民工竟然爱学现代汉语词典、爱读书,“一个爱学习的男人差不到哪里去”,就这样,这个姑娘2006年嫁给了张淑宝成了他妻子。
结婚后的张淑宝依然在即墨蓝村的这家公司打工,而他的妻子则在老家农村看家种田。时间到了2008年,两人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女儿降生了。
当年“放弃”学业,是不想看着家人因自己生痛;现在的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他要加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军,重新走进考场。 “为学知识充实自己,也为拿学历。”他说,“也想用行动证明自己不进校园同样也能成就自己。”
2010年,他走进即墨招考办报了名。因为自己爱好文学,他选择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些年来,身为农民工的他一直四处飘荡打工,在漂泊的路上尽管一直读小说、一直读《现代汉语词典》、一直读一些与文学相关的书籍,现在他这个农民工能不能考出学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报名后的他,没有向任何一个同事声张,甚至连妻子和父母都没有告诉。
面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这些枯燥无味的课程,他的枕边是书、桌子上是书,躺着坐着在背书,连出门买饭的路上都在背书。他完全扎在了书的海洋里了。
经过半年多的拼命自学,2011年1月,他在忐忑不安中走进了考场。两天考试过后,他没有刻意等成绩,而是又一头扎进了书的海洋里,他要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
数周,待成绩公布,他发现自己所考的4门课程全都过关了! “1次开考,4门课程全部过关,我都不敢相信。”张淑宝说,直到那时他才明白哪怕是个初中生、哪怕是个农民工,只要自己锲而不舍,同样不比他人差。
4门课程过关并没有让张淑宝飘飘然,他仍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妻子。1年半之后的2012年,当他将10多门课程全部考出来,顺利拿到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科毕业证时,他才打电话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妻子。此时,电话那头“激动不已”的妻子说,“你这人咋就这样呢!”
按理说,拿到专科毕业证自己可以休息休息了,没有停歇的张淑宝又果断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
在专科基础上,又学习了1年半,各科成绩又顺利过关。按照考试程序,他要参加论文答辩。当时,张淑宝写的近万字的《论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引起大学教师的极大兴趣。
“首先你的论文不是从网上抄的,是你自己写的,我们对你端正的学习态度表示认可。”在答辩现场,这名老师说,“你的观点新颖,脉络清晰,你的论文过关了,90分,祝贺你毕业了。”
走出答辩现场的第一时间,张淑宝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仍在老家的妻子,妻子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这让他在幸福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村巷很长,路在远方
山东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之后,2014年下半年,他又报考了山东大学的新闻学本科和齐鲁工业大学的广告学本科。 “山东大学是山东首屈一指的高校,我想尝试和挑战自我。”张淑宝说。
此时,由于小女儿降生加之大女儿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张淑宝将妻子和女儿接到了蓝村镇,并在公司旁边的五里村租了平房,每月的租金360元。
张淑宝在工厂打工,他的妻子则在家中照看两个孩子,下班回家的张淑宝则扎进书堆里继续他山东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课程。
“山东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的课程,再各考一门课就毕业了。”12月25日,张淑宝告诉半岛记者,这期间,他还考出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
这些仍没有让他满足。之后,他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一个农民工竟然报考研究生,这连张淑宝所在工厂的负责人都感觉惊讶。“在考研究生之前,厂里才得知这个消息。”张淑宝所在厂的一名负责人告诉半岛记者,“我们本给他放假两天让他休息应考,可他在岗位上坚持上完了最后一个班。”
张淑宝上完夜班时已是12月23日清晨了。这天清晨他直接乘上了蓝村开往青岛北的火车,下了火车他又乘上了前往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的公交车。
▲张淑宝参加了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23日、24日两天,张淑宝这个农民工在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 “英语基础差一些。”他说,“期望自己被录取,若录取不了,也不会气馁,下次再战,毕竟妻子支持自己。”
两天考场奋战,张淑宝又乘了汽车乘火车返回蓝村,继续拾掇他那岗位上的钢锭。下班后的张淑宝仍旧骑上他的摩托车,穿过田间地头,回到他租住在农村的民房里。有时他会抓上一把粮食喂喂他养在笼子里的鸽子,而这鸽子是一个朋友送给他的。他说,当时朋友送给他2只鸽子让他杀了吃,可他没舍得杀,就养了下来,如今已经孵到了8只。
“我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拿起,我曾经痛过,所以选择不停奔跑。”在鸽子笼旁,张淑宝告诉半岛记者,“‘草根’的命运唯有自己才能改变。”
25日,在这个农家小院里,张淑宝的妻子正坐在暖阳里端着一个小碗喂只有2岁的小女儿。
每天下班后,张淑宝仍会荡漾在书的海洋里。早上,他会推开木门骑上他的摩托车,穿过村巷赶往工厂打工。
村巷很长,路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