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被猎杀的科龙(下)

发布时间:2019-06-25 21:18:17   来源:自考网
“  玩火自焚  ”的顾雏军
咱们接着讲科龙电器的故事。上期我们说了,对科龙电器来说,大幅亏损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候,最危险的时刻是来了一位搅局者。这位搅局者,名字叫顾雏军。
顾雏军这个人其实跟科龙电器的渊源,从1989年就开始了。
当时,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登过一条新闻,说一个刚刚30岁的叫顾雏军的青年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循环热力理论和技术,据说这项技术应用在电冰箱和小型空调上,可以节能20%到40%,而且还不需要用氟利昂。这份报纸对这项技术评价很夸张,甚至用的标题是《快抢财神顾雏军》。
当时潘宁还在领导科龙,他看到报道之后,怕错过什么新技术,就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去研究了一下。之后技术人员跟潘宁汇报说,吹牛的成分居多,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谁也没料到,   12   年后,这位所谓的青年科学家,居然成了科龙的新主人,还把科龙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么,这个顾雏军到底是何许人?公开资料显示,顾雏军早年就读于江苏工学院内燃机专业,后来考上了天津大学热力学研究生。这个人性格非常倔强,还有点孤芳自赏,有一次,他跟他的师弟谈起他们的导师,顾雏军说,我研究的东西,咱导师能看懂一半就不错了。
30岁那年,他发明了前面说的那个所谓的热力循环理论,他这项所谓的新技术,虽然被那帮不懂技术的媒体人吹捧,但行业里没多少人在意,就连他导师都公开写文章说,顾雏军搞的是个伪理论。
后来顾雏军带着这项技术到处卖,没找到买家。当时,国内的家电消费热潮已经起来了,顾雏军干脆就跑到惠州,办了一家空调厂,生产小康牌空调,然后在电视上打广告,广告很夸张,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省电的家用空调”。
实际上,他生产的空调是些成本很低的便宜货,但是早期的中国家电市场,便宜就有竞争力,顾雏军每卖出去一台空调能赚1000块钱,这么一折腾也还行,第二年厂子里就年产6万台空调了,几年时间顾雏军大概就赚了1个亿。
可惜1994年好运气用完了,惠州市技术监督局认定,小康空调产品质量不合格,厂子都被查封了。
然后,顾雏军北上天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了一家生产无氟制冷剂的工厂,名字叫“格林柯尔”。也是顾雏军赶上好时候了,那几年,普通人逐渐认识到,原来电冰箱和空调里的氟利昂对臭氧层有很大破坏,无氟家电成了一个挺时髦的新概念,顾雏军的这个技术有了炒作的空间。
1998年,顾雏军时来运转,格林柯尔制冷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环保实用技术推荐产品,有了国家权力部门的背书,格林柯尔名声大噪,无数的电冰箱厂都用他们家的无氟制冷剂。2000年的时候,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5.46亿。
这件事真的是格林柯尔的先进技术,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吗?今天看来也未必。因为格林柯尔上市的时候,招股说明书上披露的一位董事,是刚刚退休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这事儿就让后来的很多财经媒体质疑,这是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的结果。
偏偏顾雏军这个人有自吹自擂的毛病,给人的感觉更不可信,比如他说格林柯尔是他和英国的合作伙伴,于1989年在英国创立的国际公司,后来10年时间内,先后在全球各地创办了9家公司,格林柯尔制冷剂是国际制冷市场上最贵的产品,占有25%的欧洲市场,10%的北美市场和50%的亚洲市场。牛吹的太大总能被人抓住破绽。
上市第一年,格林柯尔宣布营业收入在过去3年里增长了3300倍,实现利润2.69亿,是香港创业板第一名。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这些数字主要是靠捏造假合同、假订单撑起来的。
就是这么一个污点重重的人,居然走进了科龙。2001年10月31号,各大财经媒体发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成了制冷家电龙头企业科龙的第一大股东。格林柯尔以5.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科龙电器20.6%的股权,这个收购价后来又从5.6亿降到3.48亿。
在新闻发布会上,容桂镇的镇长解释卖掉科龙的原因,他说,政府最好是零持股的退出企业,搞好自己宏观调控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这话本来没毛病,可想想之前潘宁的遭遇,就让人很唏嘘:你们怎么早不说这话?
之所以会选择把科龙卖给格林柯尔,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看好格林柯尔的新技术,以及他们跨国经营网络、人才和市场优势,都是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舆论关心的问题是,科龙为什么要卖?为什么选格林柯尔?为什么是这么低的价格?这些年,科龙到底怎么了?这些事新闻发布会并没有真正回答。
从后来发生的事来看,顾雏军确实很聪明,很会投机,但他在收购科龙的那一刹那,他自己可能确实没想到,他也被人装进去了。
关于顾雏军怎么跟容桂镇政府搭上的线,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但怎么谈判下来的,还是基本清楚的。《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陈磊,在2006年出过一本书,叫《顾雏军调查》,里边记录了一位科龙电器的董事会秘书披露的情节,大概意思是说,顾雏军跟政府谈判的重要筹码是,科龙电器之前的那些亏损,是背后的母公司搞关联交易的结果,实际上母公司欠了科龙很多钱,顾雏军当即对镇政府表示,如果你们让我收购,母公司欠科龙的钱就不用还了。
对自己用这套手段拿下科龙电器,顾雏军自己是沾沾自喜的,但他没想到后来形势有些失控。
当时签约的时候,他知道科龙电器可能亏损一个亿,2个月后,他被告知亏损超过6个亿。当时顾雏军和团队大吃一惊,收购协议已经在媒体上公告了。他们紧急开会研究,得出结论,科龙的成本控制是个大问题,如果做的很严格,盈利还是有可能的。但2002年初,科龙的审计报告出来后,竟然亏损达到了15亿元,创下家电企业亏损的历史新高。
而且分析一下亏损的构成,你会发现很诡异,比如科龙电器的管理费用居然高达21.17亿,比上一年暴涨5个多亿,主营业务收入总共才50来亿,夸张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这个财务情况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这家公司背后的股东,要一次性把这个公司账上的钱全掏空。
顾雏军当了一回冤大头,他以为自己靠政商交易、利益输送,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了一家家电龙头企业,是捡了大便宜。谁成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被大股东掏空了的科龙电器。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5个多亿的售价,最后时刻又变成了3个多亿,卖家理亏呗。
但是有一点,顾雏军虽然这次损失惨重,但他本人可能是除了潘宁之外,唯一想把科龙做好的人。他对科龙电器的基本面的判断是没错的,虽然这家公司被掏空了,但这只是造成一些短期财务方面的影响,科龙电器的销售网络仍然是健全的,品牌形象也没有大损害,在制冷行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没丧失。所以,只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科龙从谷底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顾雏军开始下猛药,在内部抓贪污受贿,采购要求完全透明,副总裁做的奔驰车也都砍了,把管理费用降下来,企业一下减负了很多。然后,科龙电器之前收购的华宝空调,全部降价40%,这个品牌对科龙的意义就是打价格战,挤压对手的提价空间,等于是顾雏军给两个品牌做了定位上的区分,高低搭配,有点像华为和荣耀的关系。
经过顾雏军这么一搞,科龙电器2003年披露中报,宣称盈利1.12亿元,一下扭转了局面。
看起来顾雏军似乎有两把刷子,但是问题是,他骨子里就不是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家,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当中国当代的冰箱大王。在科龙刚站稳脚跟之后,他开始迅速炒概念、搞资本运作。
2002年5月,顾雏军宣布在南昌投资3.6亿美金,要建造2500亩的格林柯尔科技工业园。这消息一出来,舆论一片骂声,本来口碑就不好,现在又开始忽悠了,3.6亿美金,按当时的汇率,可是20多亿人民币,顾雏军哪来的这个钱?
后来,果然在他出事之后,爆出来他实际在南昌也就投资了1个亿,然后还忽悠当地政府帮他协调贷款,顾雏军利用这个所谓的工业园项目,总共从江西的两家银行贷走了4个亿的款,这才是真正的“你一个菜没点,我再搭一个呗”。
5   个月之后,顾雏军又宣布以   3   亿元收购吉林的一家电冰箱厂。   2002   年   12   月,以   1000   万接手了上海两条电冰箱生产线。   2003   年   5   月,顾雏军又在江苏扬州宣布,以   4.18   亿元控股上市公司亚星客车,并且在扬州征地   1095   亩,要建造一个投资   4   亿美金、年产电冰箱   360   万台的科龙基地。   6   月份,顾雏军又出现在安徽合肥,宣布以   2.09   亿受让美菱电器   20.03%   的股份,成为最大的单一股东。这时候,顾雏军手里握着中国电冰箱行业四大家族的两家,年产   800   万台电冰箱,在全球排第二位。
这年秋天,顾雏军又跑到湖北十堰,洽谈收购上市公司襄阳轴承,这样顾雏军旗下就拥有了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四家国内上市公司,这就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格林柯尔系资本。这一年的12月份,攻城略地的顾雏军当选了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但是,人一旦登上巅峰,意味着马上就要走下坡路了。
2004年的9月,当时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跑到复旦大学演讲,题目就是《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大概意思就是说格林柯尔收购过程中手法不正当,有内幕交易、侵吞国有资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郎咸平的演讲内容。
顾雏军采用高压手段,发律师函给郎咸平,说这是诽谤,必须道歉。没成想,郎咸平不吃这套,开了个新闻发布会,拒不道歉,还说强权不能踏践学术。之后双方就上法院打起官司来,这就是著名的“郎顾之争”事件。
更热闹的是,不仅郎顾相争,中国经济学界分裂了,当时知名的经济学者,基本都参与了这场论战。有人认为,应该对中国企业家宽容点,因为民营资本收购国有企业,这个改革的大方向应该鼓励,夸大顾雏军这个案子,容易打断良好的改革势头,这派的代表人物是张维迎,然后也有人支持郎咸平,强调民进国退得优先保障公平,不能成了一小部分人牟利的手段。
接下来就得看官方的定性了。2004年11月,深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一起进入科龙总部,调查财务问题;2005年1月,香港联交所以关联交易的罪名,公开谴责顾雏军,科龙的股价应声大跌。2005年4月份,科龙电器发布预告亏损,说上一年亏损6000万。
之后,中国证监会正式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公司正常业务乱成一锅粥了,银行对科龙电器停止贷款。7月,顾雏军被抓。9月份,顾雏军在狱中,开始签字大甩卖,庞大的格林柯尔系灰飞烟灭,青岛海信以6.8亿成了科龙电器的新主人,合肥的美菱电器被四川长虹收走,亚星客车被东南汽车装进兜里,襄阳轴承运气比较好,因为这笔交易证监会一直没批,结果因祸得福,没算正式被顾雏军收走,所以得以保全。
10月26日,证监会对科龙电器的调查结果曝光,顾雏军涉嫌侵占挪用科龙电器的资产累计达34.85亿。这个其实不意外,科龙电器那么大的现金流的企业,顾雏军要是不挪用,他根本没钱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收购。
2005年这一年,风雨飘摇中的科龙电器亏损达到36.96亿,再次刷新亏损纪录。从潘宁退休的1998年冬天算起,7年之间乾坤颠倒,中国内地效益最好、最具现代气息的家电企业,沦为一个亏损累累、官司缠身的烂公司。
后续的故事是,顾雏军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顾雏军不服,上诉到广东省高院,被驳回。   2012   年,他提前出狱了,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头上戴着一个白纸做的帽子,上面写着“草民完全无罪”六个大字。媒体采访他的时候,他还是以前那副德性,各种吹牛,他说如果他没坐牢,现在已经赚到   1000   亿美金了。
之后,顾雏军再次对之前的判决结果提出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27日作出再审的决定。然后2019年4月10日,广受关注的顾雏军案终于改判,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公开宣判:撤销顾雏军所犯的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同时对其犯有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部分,改为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在判决前一天晚上,顾雏军对媒体表示,我始终认为我是无罪的,我相信明天会有一个公正结果,但最高人民法院没有对他完全改判无罪。
和当年这个案子的巨大影响力相比,大篇幅报道这个案子改判的财经媒体寥寥无几。今天,你还能在京东上买到科龙的空调,但早已物是人非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