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看看地大人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9-03-07 21:41:22   来源:自考网
今年春节以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赢得社会的广泛好评。这部电影围绕地球和人类的命运,进行别出心裁的叙事,小锤君在感叹这部电影制作精良的同时,也对电影中的思想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其流浪地球,还不如趁早建设宜居地球。地大人非常关注这部电影,很多同学畅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纷纷发出影评的“作业”。
陈Andy
地球科学学院的大一新生
《流浪地球》:激发学习地质的兴趣
作为一个不太爱看电影的理工男,科幻电影算是我少数能够愿意进院线观看的电影了。偏偏中国的科幻电影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存在感,以至于在观看《流浪地球》之前,我更倾向于相信网络上那些不好的评价。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不同于从前观影的挑剔习惯,我反倒觉得非常的平静,甚至有一种“想说的很多,但是突然不知怎么说出口”的复杂观感。
观看《流浪地球》的过程,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熟悉的好莱坞式情节、炫目的特效呈现、不出意料的结局……好像真的没有特别值得拎出来说的点。但我也突然意识到,这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科幻片,恰恰是我们国产电影里不可多得的珍品。在好莱坞各类英雄电影、科幻巨制的“轰炸”下,我们仍能在看完《流浪地球》后由衷地说声“不错”,这已经是我国科幻影片的一个极大进步了。
更不用说此片中出现的各种中国元素,春节十二响、舞狮子和火锅串串……还有我深有感受的地球科学相关知识,地壳的变化、资源的聚能、甚至是发射器人为更改地球的自转和运行轨迹……这些熟悉的元素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从前看科幻片主要是为了享受视觉盛宴,但是国外的科幻作品并不能在观赏过后给我留下更多感悟,如今《流浪地球》就像是推开了国产科幻的一扇门,让我对于自己的专业所学,有了更多的希望。
就像电影里说的,“我们选择希望”,《流浪地球》也打开了我心上对于地球科学更浓烈的好奇。
满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流浪地球》:拯救人类是自身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科幻片,由于种种原因制作过程十分曲折。幸运的是,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
太阳急剧膨胀,太阳系很快就会消失,人类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决定带着我们的家园——地球离开太阳系。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我们中国人,在灾难面前不舍弃集体利益;我们中国人,相信拯救人类的不是非凡的英雄,而是人类自己。
竭尽一切在地球表面安装推动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念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这种行为看似愚蠢,但是灾难面前的人们和愚公一样,他们不会去想是不是会失败,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希望,而我们,是没有资格去否认这份执着的。
入学教育时,我第一次知道了我们的校史,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地大人的不屈精神。在未知面前,是前辈们响应国家号召,坚守住了这份执着,才在南望山下重新建校;在困难面前,是地质工作者们抱着希望不断前进,才能一次次地有新的发现。对于地质工作而言,在研究结果出来之前,是没有人能够知晓自己探索的这片山区情况,也没有人能够担保勘探过程安全无虞的,但是他们知道的是,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始终都会选择希望,饱含热情地不断前行……
三木
来自资源学院的大二男生
《流浪地球》:地质工作是先导
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一部题材新颖的科幻大片了。人类没有选择抛弃地球,驾驶诺亚方舟逃跑,而是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
在看流浪地球之前呢,询问过朋友们的观后感,大家褒贬不一。而在我自己看过后,我被《流浪地球》剧情画面震撼到了,相较那种纯粹为打斗而生的爆米花电影,我更喜欢《流浪地球》这种有深度的电影。
在看过这部影片后,我也重新刷新了自己专业在人类生死存亡之际的重要性。我是一名大二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的学生。影片中各处可见地质工作者的付出。防护服制作前,需要地质工作者调查地区的区域环境,地下城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发动机等都离不开地质工作者的参与。
进一步讲,就是通过地质调查阐明区域内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互相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可以说,当影片中的场景发生时,地质工作者一定是奔赴前线,为一系列的工业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那么我们学校开设了哪些相关课程呢我来简单介绍几门我在学的相关科目供大家了解。《区域地质调查导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承载着地质资源、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和工程建业等各门类经济建设的基础功能。还有《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等。
工业要发展,地质必先行。作为一名学生,我要认真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知识。为将来国家的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斐熠
大三-艺术与传媒学院
《流浪地球》:彰显中国力量
在第一次走入影院观看《流浪地球》之前,我已经从网络上听到了各种对它的评价,这些评价褒贬不一,且两极分化极为明显,它们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国产科幻电影,竟能引起全民的热议看完第二遍后,我大概能非常坚定地说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了:《流浪地球》的确是还有所欠缺,但是,它已经足够好到让人激动。
刘慈欣的作品总能非常轻易且强烈地表达出他的个人观点,《流浪地球》的原著也不例外,在小说中,有关剧情的描写其实篇幅较少,作者对于新时代的视觉构建和世界观构建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看小说时我就在想,如何把这种悲壮、孤寂又瑰丽的视觉感呈现在银幕上,又不至于让观众觉得剧情无聊呢超越期待的,这部电影对此进行了非常恰当地调整,这也是我激动的第一个点:我们终于有了一部不辜负原著、甚至超越原著的科幻IP电影了!
再说到第二点让我激动的原因,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可能,或者说,对于我国即将到来的影视创作新浪潮而言,《流浪地球》是一个瑕不掩瑜的开头。作为一个新传专业的学生,我常常会对自己即将要从事的行业产生怀疑,铺天盖地的低质量节目、毫无艺术美感的爆米花电影、一遍又一遍翻拍的电视剧……很多现象都传递了一种“中国电影电视行业创造力疲乏”的声音。过度的商业化让影视作品变得很没有营养,但是很多用心去创造的作品又往往夭折于经费问题,无法给创作者一个好的反馈。而《流浪地球》恰恰就是一个给人信心的作品,它有着远超我国同类电影的“好”,而最难得的是,这种“好”也被大众所接受和赞扬,这是对我国文创工作者多么大的一种鼓励啊!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它能够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阿霖
英语&工商管理专业
《流浪地球》:语言让人类拥抱在一起
前几天,我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走进了电影院。《流浪地球》是一部3D科幻电影,看完真的让人很震撼。我之前也看过非常多的3D题材电影,但它们给我的感觉都是为3D这个名号而3D的,看完跟2D没多大区别,并没有所描述的那种冲击感,也可能主题选取不是科幻动作类的原因吧。但是这次的《流浪地球》在特效上非常令人震撼,刷新了我对3D电影的看法,在影片中掺杂的幽默情景也是非常有趣的。
电影中的人类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各个国家之间的人只要佩戴一个特制的耳机就可以流畅的进行交流,完全不需要“翻译”这个角色的存在了。这个情景让我这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兴地同时,也是有着淡淡的悲伤,但世界总归是在不断发展的,“翻译”这个角色的退出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人工智能在那个时代已经高度智能了,但机器总归是机器,他们也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虽然很少,但这错误往往都是致命的,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可以充当一个“矫正者”,为技术高度发达的以后贡献英语专业的微薄之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上一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