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VS自学 信息时代的学习哪种更好?
发布时间:2019-05-14 21:27:50   来源:自考网求知是对每一个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本领,但求知的境界却并不是每一个都相同的。现代社会提倡义务教育,这也给了每个人求知的机会。但是这也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这种被动式的求知方式让很多人忘记了,求知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过求知的三个境界,原文是这样说的: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是生下来就很有天分,这样的人境界最高;有些人呢,是通过后天学习来领悟道理,这样的人就差一些;有些人是遇到困难了才开始学习,这样的人就更差一些;而还有一些人,遇到了困难也不想要去理解,那这些人就有些不可救药了。
生而知之者和困而不学者是求知的两个极端,前者是可遇而不可求,后者则是大多数人都会尽力避免的状况。所以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这两种状况也就更值得关注。
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是困而学之者,也就是说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想要寻求解决之道,比如大多数人求知是为了以后能拥有一份好工作。
而学而知之者是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为了想要了解这个世界而求知,比如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地寻求真理,这些人不会停下求知的脚步。
可以看得出,困而学之就是被动的学习,而学而知之就是主动的学习。孔子就曾经说过,自己就属于学而知之者。
从现代的学习观点来看,好的学习方式至少应该是以学为本,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自古的帝王之家通常都有好几个老师,在现代教育中一对一的教育因为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就更好。
现在的应试教育是为了迎合工业化生产的人才需求而产生的,这种批量生产人才的方式导致了教和学的地位倒置,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变成了主流。而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就让成绩成为了衡量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各种军备竞赛式的学习方式造成了教育成本不断升高,这里的成本的升高不仅仅指的是金钱成本还有无数人的人生。
以成绩为主的学习方式除了使教育的成本不断升高之外,还带使很多人产生了做事是看结果的思维方式。这种只拼一时一地的成王败寇式学习观念让很多人对于学习本身产生了痛苦的记忆,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报复性的扔书、烧书、撕书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因此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最后变成了孔子所说的困而不学者。
好的学习就需要有针对性,但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为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很难实现。那么自学就成为现代人学习的一个更加合理的选择。自学对现代人来说比起应试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进程。
应试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为了工业化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才筛选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将人的学习限定在了进入社会之前,进入社会之后人们就不会再进行专门的学习了。
而进入到现代的信息化社会之后,人才的价值可以通过信息更加直观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习在信息化时代是一件需要终身进行的事业,因为信息时代的的知识会进行快速迭代,只有不断的学习的人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在这样的趋势下,自学也就成为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自学者,跟成为一个靠谱的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一个靠谱的人通常能够做到三件事,也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自学者在学习中也拥有着相对应的品质。凡事有交代就是在学习中拥有自控力和自信心,件件有着落就是能够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事事有回音就是能够对自学的东西进行及时反馈。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自学者就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靠谱的朋友来对待自己。
记得我的第一本社科类读物是《经济学通识》,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了解到用经济学视角看问题的乐趣,于是就想进一步了解一下经济学。即便这本书用十分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很困难,当书中说到汇率的时候就看的我一头雾水。于是我就上网查询相关知识,但还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时我就有点想要放弃了,但是想想毕竟这算是自己买的第一本书,还是坚持一下吧,于是我就继续读下去,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意思的是,之前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读到后来慢慢的就能够理解了。
《经济学通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而且也只是了解了书中的一些皮毛。但是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很重要。在进入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更多的需要的是坚持和耐心。尤其是在自学的时候,没有外部的监督也就更容易放弃,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这件事成为自己的本事而不只是一件别人交给的任务。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自考生课外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好
2024-07-02  阅读:771 -
深圳市自考考试书店怎么找
2024-05-15  阅读:838 -
济南朝山街自考书店电话多少?济南书堂街在哪里?
2024-05-07  阅读:1153 -
那个说读书不重要的男孩,后来去自考成人本科了
2019-10-19  阅读:1664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