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各学院及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9-06-27 21:13:15   来源:自考网
高考已经落幕,选择学校和专业成为了考生和家长眼前的头等大事。今天,小桑果将贴心地奉上重庆工商大学各学院以及其下设专业介绍,为大家提供参考。
本期介绍包括: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管理学院商务策划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法学院
还等什么,快和小桑果一起看看吧!
01
经济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现有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设有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点;应用经济学为重庆市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160余人。
今年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2个专业继续按大类招生,即经济与贸易类。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3.66%;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1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1人、重庆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3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
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成渝经济区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市级学会。
近5年来,我院教师主持各类课题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共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60余项,研究经费1000万元。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教学工作
学院积极进行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大胆创新,开设了经济学卓越人才实验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实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实验班。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7项,《区域经济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世界贸易组织》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商社集团实践教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获得市级质量工程项目19项;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办学特色
学院紧密围绕学校“三型一化”培养定位,树立“心中有梦想、行动有热情”的理念,以培养“新儒商”精神系列活动为龙头,以打造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负有儒家精神和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标,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培养
学生志愿服务获得团中央第四届全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大赛银奖、重庆市首届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五个‘一’”传统文化活动获得重庆市“十佳精品活动”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市级、校级“‘三下乡’先进集体”;连续10年获评校级“优秀党员服务站”;平均每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学生团队及个人超过100人次。近三年80多名学生分别被选派至美国、挪威、波兰、香港、台湾、泰国交换学习和访问。近三年本科学生毕业率平均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每年为100%。
经济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类)名称:经济与贸易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立足国内外贸易、“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新零售、跨境电子商务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背景,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数据与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现代经贸人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精英和行业领袖;本专业学生就业良好,毕业后能够在零售批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涉外企业、跨国企业、跨境电商类企业、物流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等各类国内外商务商贸流通服务企业从事各类商贸经营与管理工作;可以从事各类渠道营销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经济部门、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
经济与贸易类包括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贸易经济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专业、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试验区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专业。
所含专业: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
1.贸易经济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重庆工商大学历史最悠久、办学最成熟的专业,该专业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特色专业、市级三特专业,该专业有两门市级特色课程、一个市级教学团队、一个国家级实习基地,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是特色明显、西部唯一、优势突出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商贸流通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熟练掌握现代商贸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熟悉商贸政策法规、商贸企业业务流程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现代商贸人才。本专业就业面较广,毕业后能够在零售、批发、物流、商务服务等各类商贸流通服务企业从事商贸经营与管理工作,也可在其他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经济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政治经济学(Ⅰ)、政治经济学(Ⅱ)、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研究方法及写作、贸易经济学、零售学、消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现代商业前沿专题等。
2.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于国家开放型经济建设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挥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下属专业等优势,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和传统外贸升级的产业背景,通过“政产学研创”、国际化实验班等途径,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国际经贸及相关领域的通行规则和惯例以及我国的政策法规,了解当代国际经贸发展现状及主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情况,能够在本领域专业、规范、高效地开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现代经贸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双语)、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计量经济学、国际商务沟通与函电(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双语)、国际商务谈判(英语)、中国对外贸易等。
专业名称:经济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重庆工商大学办学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是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和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市级“三特行动计划”资助专业,并于2018年获批重庆市唯一的“应用经济学”一流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和市级精品课程多项以及多个市级教学团队,并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专业链的支撑;该专业对外交流广泛,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多个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关系。
本专业秉持“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一批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卓越创新精神和突出实践能力的经济学拔尖人才;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前沿思维,熟练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与决策能力的研究型高素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既可以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一步深造,也能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等工作,亦可胜任各类经济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类工作。
主要课程:
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A、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A、区域经济学A、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博弈论A、经济研究方法与写作A、经济史、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
专业名称: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学院推行国际化教育的示范专业,与英国林肯大学已签订“3+1”本科学士项目合作协议。本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第一、二、三学年的课程后,达到项目入学要求者,可选择进入英国林肯大学国际商学院(Lincol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会展管理专业(Events Management)进行本科最后一年的课程学习。
在人才培养中,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培养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系统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会展活动策划、营销与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人才;培养具备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品德修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课程:
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旅游学概论、会展概论、会展策划原理与实务、会展营销实务、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服务管理、会展文案写作、会展设计。
02
财政金融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开设有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工程、财政学、税收学六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国际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特色项目的实验班;拥有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硕士专业授权点;设有财政与税务、金融、投资、保险、金融工程五个系和财政税收、现代金融、能源投融资、保险四个研究所。2011年,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庆金融学院,同财政金融学院一套师资队伍。学院按照“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汇聚了国内一流师资,以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构筑开放平台、形成高级智库为使命,致力于办成金融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成为重庆建设内陆金融中心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今年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4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即金融学类;财政学和税收学2个专业继续按大类招生,即财政学类。
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博士38人。
科学研究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4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1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9项。金融学专业被评为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另有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1门、市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2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等。
办学特色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与实务界深度合作,成功开办过“重庆银行金融人才实验班”、“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金融人才实验班”,与重庆市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并与他们共建实验室,举办技能大赛等,受到实务界好评。
学生培养
学院举办的大学生金融节、财税技能赛、CFA投资分析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素质拓展大赛等活动深受大学生喜爱。特色活动“变废为宝、资源共享之再利用工程”被团中央《学生工作》、重庆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财金星火义工志愿者协会”被授予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先进组织。学院分团委多次被评为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 重庆市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生学术氛围浓厚,近五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
财政金融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类)名称:财政学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财政学类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该专业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财政税务部门从事财政管理、税收征管与纳税检查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资金预算、税收筹划与会计管理工作,在公共部门从事政府投融资管理等工作。
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和税收学两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所含专业:财政学、税收学
1.财政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财政税收、投融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财税与投融资理论功底和过硬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娴熟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工具从事财政税收、投融资与理财实务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财税与投融资人才。毕业后可在财政税务部门、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财税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性工作。
主要课程:
财政学原理、税收学原理、财政支出学、国家预算、地方财政学、财税思想史、政府投资学、中国税制、税收管理、金融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等。
2.税收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税收和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税收与财务会计理论,熟悉国内与国际税收政策、会计制度,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娴熟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工具从事税务、财务会计实务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税收与财务会计人才。毕业后可在财政税务部门、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从事税收管理、会计核算与管理、税收筹划与咨询等专业性工作,也可在财务管理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税收经济学、财政学原理、税收筹划、纳税检查、税务管理、税收相关实务、中国税制、国际税收、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纳税会计与实务、税收相关法律等。
专业(类)名称:金融学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专业简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学类学生需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类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对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各专业所需的业务管理、技术分析和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亦可胜任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相关金融工作。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思维与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
金融学类包括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四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所含专业: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工程
1.金融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领域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管理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学(双语)、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法、财务报告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估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2.投资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需要,熟悉经济、金融、投资的方针、政策、法规,系统掌握金融分析和投资理财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具有从事投资管理、政府投资管理、金融投资、理财规划、公司金融、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运作等专业知识的应用研究型具备金融分析能力和投资理财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学生可从事国家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单位的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学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特别适用在企业从事投融资管理、投资理财和资本运营工作。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经济法、计量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公司理财、投资银行学、风险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项目管理、金融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分析、企业兼并收购、个人理财等。
3.保险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强,适应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保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综合金融保险理财、金融风险管理等金融相关工作。主要就业于以保险公司为主体、以银行、证券、投资、担保等为重要就业渠道的大金融行业。
主要课程: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金融市场、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精算、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分析、投资规划、金融理财规划、个人财务规划等。
4.金融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基于国际化视野,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精通金融学理论及金融工程原理和方法,熟悉金融数理方法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具有进一步攻读金融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基础,能够胜任投融资策划与管理、财务规划和风险控制以及各类金融产品开发与定价等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工作。
主要课程: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金融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估价,程序设计基础理论(MATLAB)等。
03
管理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设有4个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工程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科为重庆市特色学科,工商管理专业群为重庆市特色专业群。
学院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有“重庆市发展信息工程技术中心”、“能源管理低碳发展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研究中心 ” 等研究平台;有职业经理人系统思维沙盘演练室、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训室、管理学实验室、管理学讨论实训室、房地产企业经营沙盘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模拟等专业实验实训室。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2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获得者6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6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6人,博士40人,博士后5人,海外访学经历的1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体专兼职教师92%以上。
办学特色
学院还开设了工商管理3+1+1特色项目实验班和信息管理3+1+1特色项目实验班,进行全英文和双语授课,工商管理国际班可授予我校及国外合作大学的本科双学位,两个国际班均衔接国外合作高校的硕士教育。
学生培养
学院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开展一二三四五课堂联动育人,目前有数十家校企合作单位;有创业论坛、案例大赛等特色学生活动。
管理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是重庆市“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模式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学科是重庆市一流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创新意识,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及新业务开拓潜能,能够在各类企业及政府的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企业运营模拟、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管理决策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产业组织理论、现代公司概论、市场营销学、高级管理技能与竞值分析。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法学基础,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分析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调查、研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中外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相关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研究与咨询、经营决策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管理运筹学、普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测评技术、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引领社会变革的创新专业,以“宽基础勤耕读、重技能多动手”为培养理念,通过“理论·实验·网赛——实习·实践·创新”的多元化培养途径,培养学生有效驾驭信息技术以提升企业绩效、引领行业创新的能力。本专业拥有行业背景资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跨界精英教学团队,签署十多个实习创业基地,学生每年获得多项全国大赛奖励。
本专业培养适应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变革需要,受到信息系统构建的专门学习,懂得将大数据管理思想融入企业运营、互联网产业创新,具有较高信息运用素养,从事IT项目开发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兴行业运营、组织信息系统构建及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下的15-20门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大数据与数据挖掘、IT项目管理、管理咨询、移动商务与管理创新、移动互联网前沿讲座;其中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是重庆市精品课程。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懂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工程技术,接受过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技巧的专门训练,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善管理、会技术、懂经济、知法律”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及房地产行政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识图与初步、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法规与制度、BIM(建筑信息模型)、AutoCAD(建筑工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测量学、城市规划、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营销策划等。
04
商务策划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开设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策划、市场开发与营销管理、电子商务运营与跨境电商、UI设计与WEB应用开发等多个专业方向。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级首批特色专业和重庆市一流专业,有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原理2门市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市级一流学科工商管理下属企业管理(含营销管理与商务策划、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两个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以及市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营销工程与服务管理、物流工程4个硕士点或方向。
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员工9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在编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5%;博士占在编专任教师比例为55%;巴渝学者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9项;主编、参编专著与教材94余部;发表科研论文228余篇,完成地方政府、企业委托咨询、调研、策划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政府奖20余项。
办学特色
学院本科人才培养通过国际化方向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双语课程教学等路径和环节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
与太极集团、顺丰速运、医流巴巴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及地方政府开展联合办学,设有医流巴巴卓越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验班、校企合作——顺丰班。
学生培养
毕业生普遍社会适应性强、主动性强、创新性强、操作与实战能力强,思维灵活,知识结构科学合理,交叉复合优势明显,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普遍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
商务策划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包括市场开发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策划管理等培养方向,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商科底蕴、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能够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销售管理、国际营销、商务策划、品牌营销等营销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品牌管理
1.市场开发与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大中小型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等营销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课程:
渠道管理、销售管理、战略营销管理、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传播、营销策划与实务、服务营销等。
2.国际市场营销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跨国公司、经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部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从事市场开发、国际营销、营销策划、跨国公司营销管理等营销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课程:
渠道管理、销售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营销管理、国际市场开发模式与策略、营销策划与实务等。
3.商务策划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商务策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商务策划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商务策划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市场研究、策略设计、策略实施、策略管理、策略评估等商务策划及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市场营销学、商务策划原理、元策略:理论与实践、策略规划与设计、策略实施与管理、项目策划、品牌策划与管理、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思维、市场发展策划、广告策划、活动策划、媒体策划。
专业名称:国际商务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具备国际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组织、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化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公司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项目评估、企业境外投资实务、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管理等。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国际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电商物流等行业或企业能够专业地从事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微/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运筹学、第三方物流管理、仓储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仿真、市场调查与研究。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富有互联网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熟悉国内外主流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掌握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或电子商务开发技术,能胜任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Web前端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开发、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政务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Web网页设计、Web美工实作、Web数据库原理、Web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数据运营、商业模式、电子商务风险投资与创业、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与软件应用、电子商务项目管理。
05
会计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早的学院之一,设有会计系、财务管理系、审计系、国际项目部、MPAcc教育中心、MAud教育中心等6个教学机构,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出土文物与会计史研究中心、审计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数字财会教育研究院等4个科研平台,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和会计学(会计信息化)5个本科专业,ACCA、CIMA特色本科专业方向,会计学、资产评估、MPAcc和MAud硕士点。现有学生近3000人,其中本科生24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今年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4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即工商管理类。
师资队伍
现有高级职称48人,博士2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重庆市会计领军人才3人,另有外聘事业导师(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等)166人。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市级人才创新实验区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市级一流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三特计划”专业3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市级精品课程5门,精品共享课程1门,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
近五年来,教师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400余篇;出版专著26部,主编、参编教材25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有2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办学特色
与国(境)内外多所高校和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楷博国际教育机构(KBF)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会计学专业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项目教学班和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项目教学班;启动了卓越人才实验班,积极探索“卓越会计人才”和“财务总监”培养模式;与天健、大信、康华等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积极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
学院还与重庆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框架合作协议,成为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重庆市注册会计师报名及培训中心、重庆市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心、重庆市国税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市内外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报告10多份;承担横向课题20余项。学院与7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
学生培养
学院把引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科研热情高涨,学术氛围浓厚,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学院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位率、毕业率以及就业率等名列学校前茅。
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高,适应能力强,就业面广,在就业竞争中显示了较强的实力。近三年会计学院学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会计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类专业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立足重庆,辐射全国,着力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尤其是会计、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熟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能综合应用,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毕业后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际组织从事财务、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四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所含专业: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
1.会计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与财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资产评估学、税收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市场营销学、财务报告分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大数据商务分析与应用、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等。
2.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财务与会计方面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与会计方面的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经济法、税收理论与实务、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分析与模型设计、资产评估学、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管控、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等。
3.审计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国家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审计、会计、咨询服务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家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审计、会计、咨询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原理、高级财务会计学、企业财务审计、税收理论与实务、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学、资产评估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大数据商务分析与应用、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等。
4.资产评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资产评估理论及评估方法,能够对机器设备、房地产、专利权等常见交易类资产进行有效评估,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资产评估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资产评估机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资产评估的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法、资产评估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学、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企业价值评估与分析、建筑工程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机电设备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管控、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等。
06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4个系,拥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设有全英文授课的“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特色实验班和“希尔顿班”。拥有旅游管理学术硕士点和土地管理专业硕士点。现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
今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即旅游管理类。
师资队伍
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兼职客座教授近20人、院内外硕士生导师16人。
科学研究
拥有“重庆旅游营销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平台,休闲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中心、空间信息技术等3个研究所、旅游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学科团队。近三年获得省(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发表论文180篇,出版专著10部,主持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
办学特色
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先后与美国韦德恩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斯里兰卡HTCey旅游公司、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区)等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已陆续实施了学生国(境)外交换学习、游学、海外工作实习等项目。
学生培养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三个课堂联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室风班风考风为基础,以党员服务站为平台,以班导师制为载体,以科技文化活动为抓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类)名称:旅游管理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是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具有共同的产业基础和相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本专业立足于中国及世界旅游业发展,致力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广,毕业后能够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培训教育、旅游服务等工作。
旅游管理类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所含专业: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1.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旅游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概论、休闲学概论、旅游目的地管理、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礼仪、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概论、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等。
2.酒店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企业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沟通能力,能胜任现代酒店多种岗位需求的中、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高星级酒店、豪华邮轮、大中型餐饮企业、旅游度假村、特色民宿、高尔夫俱乐部等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学概论、消费者行为、酒店营销学、休闲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运营管理、酒店市场调查与预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收益管理、酒店房务管理等。
专业名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掌握区域开发与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村镇规划、市政道路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等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具有大数据应用、3S应用、规划、设计、开发与项目策划等实践能力,能在规划、国土、城建、旅游及相关企事业领域和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具有宏观理论背景和实战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基础与应用、地图与测量学、规划制图、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村镇规划实务、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等。
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土地科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国土开发整治工程、不动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3S应用、规划管理、工程设计、投资评估、调查评价等实践能力,能在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房地产、农业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科研和工程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地图与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不动产估价、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国土开发整治、房地产开发与项目管理、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地籍管理等。
07
文学与新闻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等6个本科专业,开办有国际商务汉语本科留学生教育,横跨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科是“十二五”“十三五”重庆市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是校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授、副教授3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了83%,历任老师中,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青年学术骨干5人。
科学研究
近5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70余部,教材10余部,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课题、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市重点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二等奖、三等奖6项。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注重产学研合作,建有华龙新媒体学院、重庆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院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华龙网集团、五洲传媒集团等合作紧密,建有多个实习实践基地。
学生培养成效
近两届学生在校期间发表新闻、文学作品平均一千余篇,荣获国家级、市级等各类荣誉奖项五百余项,毕业生就业率高。
文学与新闻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宽厚的人文修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可在新闻出版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传播学、媒介营销与管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媒体研究、电视摄像、舆论学、传媒经济学、网络传播学、电视节目编辑等。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宽厚的人文修养,可在电台或其他新闻传播机构等从事广播电视编辑、采访、节目制作与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媒介营销与管理、电视摄像、新闻摄影、广电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节目编辑、电视专题与纪录片创作、传媒经济学等。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文化教育部门等从事宣传、行政管理、高级秘书、公关事务等工作的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原理、比较文学、文学写作、中国学术经典导读、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等。
专业名称:广告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当代广告事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工作能力强,能在广告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广告宣传、市场推广等广告实务和广告学理论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广告学概论、中外广告史、传播学、媒介营销与管理、广告美术基础、电脑图文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调查分析、广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广告语言学等。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新媒体与信息网络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系,把握新媒体与信息网络领域变革趋势,可在政府机构、新闻出版行业、各类网络与新媒体公司等从事新媒体研发、电子商务、新媒体内容管理与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主要课程:
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摄影、数字视频编辑与制作、网络新闻编辑、电子商务原理与实务、新媒体内容策划与设计、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传播、网络营销策划与管理、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自媒体研究、网络节目制作技术、多媒体信息编辑等。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编导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戏剧影视专业特色的传媒艺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艺术学概论、戏剧学概论、传播学原理、广播电视传播概论、美学概论、编剧理论基础、电视画面编辑基础、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影视导演基础及实训、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等。
08
法学院简介
专业与学科
学院有法律社会学、经济政策与法律硕士学术学位点、法律硕士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建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廉政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共建的重庆知识产权运营研究中心。
今年法学、知识产权2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即法学类。
师资队伍
法学院现有正副教授2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24人;有海外留学经历19人,兼职律师17人,重庆市仲裁委员会成员4人,中共重庆市委法律顾问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法律顾问各1人,重庆市政府立法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4人,重庆市人大代表1人。教师兼任中国婚姻家庭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13人次。
科学研究
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38项;在《  Computer Law & Security Review   》、《现代法学》、《法学》、《阪大法学》等发表论文64篇,出版专著16部,获得各类省部级政府奖5项。学术交流活跃,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著名大学的法学家到校讲学,教师应世界名校著名教授邀请开展合作研究。近60%的教师有国(境)外留学经历,其中数人多次海外访学,教师学术交流遍及亚、欧、美、澳洲。学院积极邀请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到学院举办法律实务系列讲座。
学生培养
邀请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到学院举办讲座。学生近五年获市级奖46项。学院团总支获得市级先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在学校辩论赛始终雄踞冠亚军,获得挑战杯全国三等奖,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始终列全校前列,司法考试通过率多年超过20%,学生就业面广量高质优。
法学院专业简介
专业(类)名称:法学类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简介:
法学类专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复合、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理念,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发挥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法学类包括法学、知识产权两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分流方案以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所含专业:
法学、知识产权
1.法学
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复合、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理念,以法学和经管学科融合为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我校一流学科经济学知识,具备主要在法律各领域从事依法执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财经特色鲜明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总则、债权法、物权法、亲属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2.知识产权
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复合、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理念,以知识产权法和管理学科融合为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知识产权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我校一流学科管理学知识,具备主要在知识产权各领域从事依法执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财经特色鲜明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
法理学、民法总则、债权法、物权法、刑法总论、刑法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国际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产权融资、知识产权代理、管理学原理等。
下期小桑果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数字与统计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现代国际艺术设计学院以及其下设专业介绍,敬请关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