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次的当众发言,怎样才能把握住表现机会?

发布时间:2019-04-25 23:00:29   来源:自考网
机关里,为什么,许多人不敢讲不会讲讲不好
很简单,因为没有“讲”的机会,或是有机会,却抓不住。
怎么办
久久的体会:
如果有机会,那就全力以赴、精心准备,力争讲一次就收获一次,讲一次就增加一点自信,慢慢的,从量变到质变,完成转型升级。如果没有机会,那就埋下头去、做好准备、耐心等待。
1998年,金一南还是中国国防大学图书馆情报室主任,一个无名小卒。当年,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到中国国防大学访问。校长邢世忠召集会议,研究如何接待。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讲中美关系的原则,以及对一些国际问题的表态口径等,而金一南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别人都讲完了,邢校长说:“金一南,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金一南说:我想给大家补充几个材料。第一个是切尔克特近期在美军刊物上发表的几篇文章……然后开始讲切尔克特的经历……最后还提供了切尔克特的照片。
此前,满屋子人连切尔克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校长摘下老花镜,很专注地上下打量一番金一南,最后说:“金一南,下午2点前,你把所有材料送到我办公室!”
就这样,接待切尔克特,让金一南从一个刚进国防大学没人要的人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一年他46岁,被破格晋升为国防大学副教授。
这就叫做:宁可千日无机会,不可一日无准备!!
当然,“准备”是需要方法的,尤其是对于难得的一次当众讲话而言,更需要从诸多细节入手,一点一滴的加以完善。
前段时间,我们部门搞了一次擂台赛,各处室的负责人,依次登上演讲台,谈工作、讲措施、说体会。下面,结合当时的场景,给大家谈谈如何精心的准备。
一、总结提炼你的观点。
我在现场听完处长们的发言后,只对其中一位留有印象,其他的统统没记住。
这位处长,谈到目前教育现状谈了“一黑二斜三苦四丑”。
一黑:“择校费”的黑洞;二斜:教育经费向城市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三苦:苦了家长、苦了弱校、苦了农村;四丑:特权、霸道、垄断、腐败。
为什么记不住其他人的观点关键是他们的提炼、包装不够,看似说了很多,但真正管用的、能让人理解吸收的却很少。
启示:准备时,要尽量把讲稿进行总结提炼,提炼成几个关键词或几个字,越简单越好,这样才能鲜明、易记,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总书记说改进文风要做到“短实新”。相声讲究“说学逗唱”,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等,都是一个字一个观点。
二、讲出你的真知灼见。
现场10位处长的发言,都存在谈工作成绩、工作计划多,谈问题少的情况。
听了后,让人没有触动。但其中一位,对处室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一下子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
启示:发言想要出彩,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真知灼见哪里来一是找准问题;二是解决问题。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潜心研究。许多人,之所以“说不明白”,最根本的还是“没想清楚”。
三、精心设计好讲话结尾。
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讲话结尾说得好,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场一位处长讲得很好:
他说自己爱看古龙的武侠小说,最爱看的一本叫做《欢乐英雄》。小说讲了四位武林中人,彼此照应、相互扶持,结下了深厚友谊,尽管处境艰难,但他们依然始终替别人着想。他希望处里的同志,也能像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彼此团结拧成一股绳,传递温暖和爱心,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他讲完后,现场听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其余9人讲完后都没有掌声)。
启示:带有温度、温情的结尾,比如小故事、富有哲理性的段子、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些都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碰撞,让大家回味体会,从而为语言加分。
四、你知道的,不代表别人也知道。
隔行如隔山。虽然同处一个部门,但每个处室业务都不一样。
有人一开口就是专业术语,什么八大工程、369战略、四个一等等,自己清楚,但别人未必明白。
我听说过一件真事:
说某单位好不容易,把大领导请到单位指导工作,但汇报时过于专业,领导听得稀里糊涂,没太弄明白,但碍于面子又不能问。所以当单位请领导讲话时,领导摇摇手说“不讲了”。单位以为是领导不满意,实际上是汇报有问题,对方想讲又没办法讲。
启示:发言时,要换位思考,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情况,进行口语话的解释说明,尤其是大领导在场时,更要如此。让听众听明白,才能引导他们继续深入。
五、尊重听众的耐心。
擂台赛要求,每个人发言时间在8分钟以内,但10个人发言,9个人都超时了。
现场专门摆了计时器,一旦超时就会叮铃铃地响。
这时,就会看到台上的处长们,明显加快语速,奋力往前赶。
人的语速一旦快了,就明显感觉到紧张和不安。
开场时个个都气定神闲、自信满满,收尾却仓促结束、狼狈不堪。
启示:正常人的语速每分钟200字左右,当众发言时可以控制在每分钟180字。按这个语速,要提前演练。发现超时,一定要对内容进行舍弃,千万不要舍不得,更不要面面俱到。我们认为重要的,听众不一定也认为重要。最好能比规定时长短0.5-1分钟。要注意大家的感受、尊重大家的耐心。
难得一次的当众讲话,要想有收获,关键是要精心准备,不要相信那些“天生会说”的谎话,要想“人前风光”,就得“背后沧桑”。要想“说明白”,关键得“想清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