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114周年!复旦大学,来了!
发布时间:2019-06-05 23:08:16   来源:自考网东经121.47 度
北纬31.23度
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点
滚滚长江汇入太平洋的地方
孕育了一座活力四射的都市
她的名字叫上海
今天,是她解放70周年纪念日
这所大学就坐落在这里
尽管这是一所从未冠过地名的学校
但不妨碍她成为上海的一张金名片
见过的人都说她美
不过……
日出东方之时
朝霞未散之际
才是她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如《尚书》所云——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她的名字叫做
复旦大学
在建校114周年这一天
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这所学校吧
灼灼其华
▲
复旦公学校门
她,诞生在一个信念里
1903年,马相伯倾其家产,创办震旦学院
“志在教育救中国”
后来,法国教会干预校政,
于右任、邵力子等130名学生愤然脱离震旦,
支持马相伯在吴淞复校。
1905年9月14日,
作为国人自办的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
名唤“复旦公学”的她
在上海吴淞提督行辕诞生
语出《尚书大传•虞夏传》
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有恢复震旦之情,又具复兴中华之意
▲
私立复旦大学校门
旦复旦兮,她渐渐长大
1917年,她完成大学建制
由“复旦公学”成为“私立复旦大学”
有“复旦保姆”之称的李登辉校长
到南洋募集资金15万银元在江湾购地70余亩
两年后的冬天,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
从此,她在拥有了一个永久的家园
这就是今天邯郸校区的发轫点
▲
复旦大学江湾校舍奠基石
1929年,根据《大学组织法》进行改组,
学校设立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院系组织结构更趋完善,
私立复旦大学进入稳步发展期
▲
国立复旦大学校门
1937年的淞沪硝烟打破了她的成长进度
地处江湾的复旦校园成为战区
师生一德,暂别上海
辗转内迁至重庆北碚
在嘉陵江畔建成战时校园
箪食瓢饮,弦歌不辍
1942年,
学校由私立大学改“国立大学”,翻开新篇
全校师生坚守气节、救亡护校
筑红色堡垒、建夏坝延安
烽火之中,她的成长迎来了“加速度”
1938至1946年,
逐步形成文理法商农五院二十余系的规模
校舍虽简,其志犹坚
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小目标”:
最低限度——
“要使复旦的教育质量、学术研究水平在国内大学中保持最高地位”
最高理想——
“要跻身国际最高学府”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她迎来又一次新生
于是,从1950年起,
每年的5月27日,
也是复旦人的校庆日
1951年年底
毛主席挥毫为她题写校名
这就是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四个大字——
“复旦大学”
▲
毛主席手书复旦大学四个大字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奠定了她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基础。1959年5月,她被认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校之一,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列,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
▲
邯郸校区校门图
1978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复旦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4年4月,复旦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五”期间重点建设单位。90年代,复旦迎来更大发展,先后入选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她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腾飞。
千禧之际
她遇见了另一个优秀的小伙伴——上海医科大学
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们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复旦大学
自此,文理医三足鼎立,
她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腾飞,
昂首阔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巍巍学府
巍巍学府和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确实很配
不过,复旦大学在上海的哪里?
一句话确实说不清
因为东南西北,无处不在
她有四个校区,
邯郸、枫林、江湾、张江
一体两翼,横跨浦江两岸
一起努力一起飞
▲
邯郸校区航拍全景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
邯郸校区也不在邯郸
作为复旦大学本部
她位于杨浦区的邯郸路上
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她紧邻上海副中心五角场商业区
离新晋网红街“大学路”只有一箭之隔
所以,复旦人周末之瞎逛,总会变胖
但是,复旦人不会迷路
因为这里有杨浦第一高楼——光华楼
仰望苍穹,我们不寻找北斗七星
有光华楼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
相辉堂外景
复旦大学有深厚的话剧传统
中国话剧开拓者和奠基人洪深在此深耕多年
复旦人爱飙戏,而且最爱在相辉堂飙戏
作为邯郸校区最有历史意义的“宝藏校宠”
没有在她的舞台上飙过戏
不足以称为复旦“戏精”
当然,她不仅见证过“戏精的诞生”
还迎接过上海解放
见证了复旦的数次腾飞
改革开放以后,接待过美国总统里根
还举办过《红高粱》的首次公开试映
70年光阴穿越,一砖一瓦皆是戏
▲
相辉堂的一砖一瓦
去年,修缮一新的“老戏台”重新开放
已经能达到副省级城市剧场标准的舞台效果
未来,更多“戏精”将在这里C位出道
▲
相辉堂内景
带朋友逛邯郸校区
“最炫教学楼” ——五教、六教不能错过
纳米黑板、LED灯具、电子班牌、可移动桌椅
在这里学习,好嗨哟
▲
五教六教全景图
恒隆物理楼、化学楼、抹云楼三足鼎立
他们是复旦大学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所在地
▲
恒隆物理楼
可实时预约实验室的教室管理系统
可实现沉浸式教学体验的VR教学演示设备
中控、示教和观摩三合一的系统……
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教学
一系列黑科技手段保驾护航
这里是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
抹云楼
五角场对角线的另一端
是上海另一个城市副中心徐家汇
车水马龙,喧哗骚动
距离徐家汇不远的东安路上
有一位“大隐隐于市”的“神医”
这就是枫林校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所在地
▲
枫林校区航拍全景图
一条东安路将枫林校区分成两半
东苑有一位“老法师”,在那里端坐了70年
看上去是雕梁画栋、红色列柱、琉璃瓦大屋顶,
骨子里是极为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以中国固有之形式,承载现代医学教育之理念
这是枫林校区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东一号楼
同时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作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皿”
一代又一代的“神医”从这里孵化
▲
东一号楼全景图
虽然年逾古稀了,但心态一直很年轻
她拥有模仿临床手术室环境全新打造的解剖实验室
医学生在这里接受大体老师的教育,学会看家本领
有近年来升级开放的病理标本博物馆
珍藏着3000多枚病理学标本
是宝贵的病理资料库……
这几年,东安路西侧
一排“高大上”的楼宇噌噌冒了出来
走过路过,很难错过
与东侧的东一号楼遥遥相对
一半标记着过去,一半昭示着未来
康泉图书馆大楼就是其中一幢
作为枫林校区新地标
这里有刷脸进出馆的门禁装备
有舒适观影环境和海量片库
有VR、AR趣味技术
有可以涂鸦也可以玩体感游戏的大屏幕
也有能投屏的讨论桌
总而言之,集藏书、借阅、研究、讨论、展览、视听、新技术体验、讲座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
在这里“肝锅”“啃书”,秃头了也很幸福
▲
康泉图书馆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的张江科学城
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便坐落于此
去年,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呱呱落地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
他的梦想是——“全球顶尖科创中心”
复旦科学家日以继夜地突破卡脖子技术,科研报国
两个字——硬核!
▲
张江校区航拍全景图
复旦大学有时也被人叫做“孵蛋”大学
都可以,大家开心就好
不过,“孵蛋”大学孵的不是蛋,
是智慧的结晶
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西北部
以基础学科为主的江湾校区
就是这样一只巨大的孵化器
新的交叉研究大楼,
契合着学科拓展和科研融合创新的需求
创新走廊,
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示范园区
它是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
杨浦知识创新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复旦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星辰大海,都不是事!
▲
江湾校区航拍全景图
看完以上这些,不要误会
孵蛋君不是只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我们也喜欢有事没事就看看校花和校草
春寒料峭之时,玉兰满树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
复旦大学校花白玉兰
光草、康草之上,青葱满目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
光华楼前草坪
▲
康泉图书馆前草坪
悠悠我心
复旦精神是什么?
是“ 团结、服务、牺牲 ”
是复旦先贤传下的“基因”
是复旦人彼此相认的“胎记”
“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
1920年早春时节,伏案在一间简陋的柴屋
他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
后来,他的译本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
在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在夜以继日,埋首翻译的日子里
他曾错把墨汁当成红糖水,
蘸着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
原来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任时间最长的复旦校长——
陈望道
▲
陈望道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上世纪20年代,在湖南湘雅医学院
院长颜福庆分文未收,
治好了一位青年书生的妻子的病
这位青年就是毛泽东,他的妻子是杨开慧
类似无偿医治的事情,颜福庆不知干了多少回
离开湖南之后,颜福庆开始了艰苦创业
他把“建立一所代表中国人最高水准的医学院”作为最终目标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上医创立初期,每一步都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向世界一流医学院迈进
▲
颜福庆工作照
1952年8月底,
当谢希德凭栏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时
她的心潮起伏不平
结束了5年的海外生活
谢希德终于要“振翅飞回祖国故园 ”
在执教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同时
她也逐渐成为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
美国人称她为“中国半导体科学之母”
1983年1月,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成为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
▲
谢希德工作照
那个总是背着鼓囊囊、沉甸甸的双肩包的人
是我们身边的好导师,
那个每天只睡3个小时,总在“飞来飞去”出差的人
是青藏高原上的植物学家
那个跋山涉水16年,采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的人
是优秀共产党员,是这个时代的楷模
他便是钟扬
他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
钟扬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她的光荣与梦想
都在这首“卿云歌”里了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穿越百年的歌声,
仍在耳边回荡;
展望今朝的目光,
愈发坚定无悔;
今天,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内涵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正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推荐文章
-
复旦大学有自考吗?复旦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
2024-05-18  阅读:1163 -
复旦大学自考要多久
2024-05-14  阅读:978 -
复旦大学自考招考条件?复旦大学自考新生报名报考步骤是什么?
2024-05-06  阅读:1097 -
复旦大学自考必须去吗?
2024-05-06  阅读:900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