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题的认知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04-05 21:52:36   来源:自考网
网络上老师们在交流的时候大多都会谈到做模拟题不如做高考题,当你做上十遍二十遍之后,你就会发现高考题中包含的原理及其的指导作用了。
2018年高考过去即将1年,再次做起,感触颇多,就1卷而言,该卷试题选材形式多样化,既有切合实事热点,也有贴近生活实践,兼有不可或缺的区域地理现象。整套试卷以“一人一厂一地貌、一游一岛一开发、一河一沟一山水”为设问背景材料,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其评价是: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一带一路、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震后自建、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高考试卷越来越多的以多个区域小切口、地理事物个性特点为切入点,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从多个主干知识内容方面实现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不敢说整套试卷完美无暇,但在卷中通过浓浓的地理色彩渲染出来的这十来题,最终绽出了璀璨,既考查了解题者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也为考师教学指导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特殊现象开拓的地理视野
通常在教学中偏重于对大区域普遍规律的讲述和指导,而对一些特殊区域的特殊现象指导较少。
内流河的形成
内流河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遇到周围边地势抬升或河道阻塞,阻住了外流的道路,河水无处可流而成(外流区中内流河的形成)。
正常的河流
除了这种现象,也可能会有河流袭夺,使某段河流成为内流河哦。
湿地有可能蒸发大形成
湿地,大家基本上的认知都是来水多、蒸发弱、下渗慢、前行受阻等形成,可在今年1卷37题里乌裕尔河流域扎龙湿地的形成的原因却让大家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湿地都是蒸发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