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关注!河南大学:多措并举,托起人才培养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9-06-13 21:50:57   来源:自考网
6月12日,《河南日报》以“河南大学:多措并举,托起人才培养新高度”为题,整版报道河南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新情况。
接下来,小河就带您了解文章详细内容~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同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响应相关号召,解决学校在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河南大学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大会,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对学校教学单位的本科教育思想讨论情况及对本专业的本科教育改革见解进行查验,多措并举,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拉开了新阶段本科教育的帷幕。
2019年4月30日,河南大学召开本科教育大会总结会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三全育人”体系
为了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创新培育方案,5月31日,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就本科教育工作到教务处进行专题调研时提出,要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思考和谋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弄清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哪些优势需要发扬。
为此,学校各院系纷纷加强专业布局,形成专业调整长效机制。制定具体措施,把工作落实到细节上,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环境与规划学院为了办好《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安排了两名院士、两名“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四名“长江学者”来为“明德计划地学实验班”的25位学生上课。此举不仅使学生成了地理资源的参观者和见证者,同时也使学生成了地理资源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生命科学学院按照一流学科的标准,重新修订了本科培育方案,将方案重点落实到课程上,着重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加快本科生与世界接轨,为鼓励学生出国深造,该院举办雅思培训班,全额资助学生参加雅思培训。
2018年11月11日,第十一届“生命之光”科普展
经济学院在本科教育改革上通过项目申报方式,实行资源下沉,充分发挥院内各系的自主性,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通力合作做好本科教育工作。同时,通过与联合国相关机构、银行系统、保险公司、自贸片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数学与统计学院注重分类培养、分模块教学,重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通本硕培养方案,将传统培养方案中第7学期的专业实习,分散到第2-6学期。每周安排半天到一天的实习,以便学生消化近期所学的理论知识,既有助于夯实专业基础,又能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历史文化学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各专业都会开设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而且资深教授如阎照祥等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河南大学卓越的师资和精细的培养方案成了学校本科教育的 “定海神针”,由“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位一体构成的“三全育人”,在学校的各单位、各环节、各岗位都落到了实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点燃“思政”红烛 培养国家需要人才
自学校推进思政课建设以来,曾以“填鸭”“说教”“划重点”为特点的思政课堂在河南大学已不复存在。为把学生培育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同时,在校内以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以期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关、心理素质过人的青年英才。
河南大学校党委书记卢克平提出,要“点燃思政课‘红烛’,照亮育新人之路”,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校长宋纯鹏专门为广大学子作报告,寄语学子,“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王明钦劝勉当代大学生把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社会实践,努力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以多种形式进行思政课课程建设已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大特色,而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便是多种教育教学方式中之一。
在河大,几乎每个学子的手机中都有一个“到梦空间”APP,通过它学生们可以掌握学校内外的第一手活动信息。河南大学团委“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认证中心(下简称“二课中心”)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到梦空间)为平台,记录大学生在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专项学分的审核发放等。
负责“二课中心”的校团委副书记李平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学生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乃至加入校媒、社团等学生组织,是为了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实践交流。
河南大学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建设和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引领广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磨砺意志品质,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多方合力育人 提升学生“幸福感”
学校始终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勇创新、大视野、有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切实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河南大学积极推进高校资助工作,加大奖、助、贷等资助力度。2018年,河南大学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0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72万人次。

此外,为母校本科建设添砖加瓦,河南大学的校友们也不遗余力。文学院1990级全体学生164人募资向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设立了一项永久性的专项基金,设立了“河南大学一九九〇文学奖”,以此鼓励在校生的文学创作。   环境与规划学院利用校友会与优质生源省份的重点高中建立联系,通过开展宣传吸引优秀毕业生报考河大。原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付品德教授,受环境与规划学院之邀,为该院学子开设了远程网络课程。校友们与母校通力合作,都只为打造更好的本科教育,使更多后来者受益。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河南大学各个部门,在不同的岗位上强化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机制,在全校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共同将毫末之事做实、做细、做到位,最终汇聚成河南大学教育事业的“合抱之木”,卢克平表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凝心聚力,转变观念,迎难而上,坚决通过2020年教育部验收“双一流”建设的大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支持、寄予的厚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