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6-25 21:32:43   来源:自考网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科技+教育”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某个环节上,而是把信息技术内化于教育的各个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发展来引领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建设思路?需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0 1  信息化发展阶段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诺兰(R.Nolan)把一个机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应用水平划分初装、普及、控制、应用整合、数据管理和成熟应用六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
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发展到“应用整合”阶段   ,主要表现为全局规划、应用整合、追求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实现了业务系统间“信息共享、数据一致”,标志着信息技术与业务全面融合。
信息化的本质是一个生产数据的过程,在应用整合阶段到数据管理阶段的进阶中,信息资源整合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基础设施投入放缓,开始深入挖掘数据的高级利用价值。这是大数据应用的标志!
目前,只有5%左右的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发展走到了应用整合阶段   。还处在普及阶段的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应用整合集成的信息化平台直接进入应用整合阶段,实现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图 诺兰模型带来的启示
0 2  应用整合的三条建设路线
学校信息化应用整合阶段可采用三条建设路线:   一、由专业系统集成厂商负责整合集成;   二、由行业应用厂商提供功能全面的通用产品;   三、学校与公司合作定制开发智慧校园平台。   这三种建设路线的建设内容、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 应用整合阶段的三条建设路线
每个学校的管理和业务各具特点,软件平台完全定制   开发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并且仍然难以保证业务后续变化的适用性   ,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选择恰当的通用软件平台往往是明智之举。
0 3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避免重主观决定、轻科学系统规划
职业院校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在没有做好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就开始建设,缺什么建什么,没有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在实际规划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基础支撑软件系统、计算终端设备等。
避免重硬件、轻软件
学校对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支撑力度不均衡,对信息化平台软件建设的支撑不足,对已建设的软件仅满足常规应用需求,未能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信息化软件应用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软件覆盖部门的覆盖面不够,像教务、招生,学校管理、薪酬、绩效、财务核算、教职工培训等服务于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不足,部分学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对已建设的应用系统。
避免重建设、轻应用
因为没有形成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氛围,各个系统的使用和应用数据没有真正达到使用预期,其结果表现在,数据分析给学校决策带来方向性参考价值的认识不够、学校领导对信息安全建设重视不够,与学校发展规划未同步。另外,信息化软件应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工作尚未有机结合。对已建设的系统软件应用保障措施做的还不够,包括对投入的运维人员、应用人员培训、应用基础等方面。
避免重投入、轻管理
学校规章制度、部门工作流程及标准、部门及岗位职责尚待完善;学校制度科学、系统性尚待提高;干部科学管理能力尚待提升;制度优化改进未形成常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避免人们常见的认识误区,跳出信息化应用陷阱,成功地用一个整合集成的软件平台支撑学校运营和管理,是我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依能智慧校园平台YNedut V9
是一个全面整合集成的大型应用系统,覆盖职业院校全部业务,将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精细核算、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办公系统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学校业务流程一体化,从而打通各科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