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治要》

发布时间:2019-05-27 22:48:56   来源:自考网
释义
1、圉:yu 三声。
2、鮀:tuo 二声。
3、犯:犯言直谏。
4、逆:迎、预料的意思。
5、亿:臆度、揣测。
赏析
1、卫灵公固然不好,但是他有个特点,就是能用人,而且所用的人不一定都好,但是他能够知人善用、用其所长。
2、“或有用士而不能以治者,既任之,不尽其才,不核其能,故攻=功难成而世不治也”,因为任用了他,但是他的才能却没有充分的发挥,业内有根据他的能力来给他一个适当的位置,所以“功难成而世不治”,很难获得功效,国家也得不到治理。
3、《论语集解》孔安国曰“事君之道亦不可欺,当能犯颜谏诤”。为臣应当谏君以阻止他的过失,假使他不高兴,甚至不惜犯颜而诤。
4、《群书治要·新序》上说“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也”。
5、《易经》上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做臣子的之所以能够忠厚老实,犯言直谏,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安危,二是想匡正君主的过失。
6、不可以预料他人会来欺诈,不可以揣测他人不能守信。这样容易冤枉好人。
7、孔子主张不必逆料、不必揣测,对方的事情都知道明了,这样的先觉是可以的。以至诚之心待人可以先觉,曾国藩对诚下了一个定义是“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时候心静如水,心如明镜,他映照万物的时候清清楚楚,这就是让我们通过修行达到心定,达到至诚,这个时候你映照外物的先觉是可行的,也是孔子所支持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