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3)
发布时间:2019-05-16 22:28:48   来源:自考网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3)
第五章、少阳病
第二节少阳病方证
1、小柴胡汤
【组方】: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65克)。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0
1
伤寒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协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太阳病十天,脉浮细说明在表的津液已经虚了,正气撤退,邪气向前,进一步入里或入半表里,所以说“外已解也”。而嗜卧是少阳的一个症候,所谓“血弱气尽”。再加上出现胸满胁痛,进入少阳无疑,“与”小柴胡汤,为什么不说“主之”因为还有点“脉浮”,不是少阳柴胡正证。如果脉只是浮,没有细,也没有嗜睡、胸满协痛,虽然病约10天,但病仍在表,还得用解表的方子,“与”麻黄汤者,也不说“主之”,暗寓还要区别有汗无汗,无汗才能用麻黄汤,有汗得用桂枝汤。
依据此条的“胸满协痛”,则按照现代医学的病名,所谓“胸膜炎、风湿性胸肌炎、肋间神经痛”等,皆有用到小柴胡汤的机会。
0
2
伤寒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题首「伤寒」,是仲景条文。太阳伤寒经过五六日一般入少阳,而太阳中风随时得已转少阳。
太阳病发热恶寒,而且是「必恶寒」。阳明病不恶寒但发热。少阳半表半里,则有「往来寒热」。往来寒热者,即恶寒去则恶热现,恶热去则恶寒现,与恶寒发热同时存在之表证大异。此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之重要鉴别点。之所以如此,因为正邪相争于胁下,正气往前进,邪退于表,就怕冷,(太阳病必恶寒),正气弱了,邪气进于里则恶热,所以往来寒热,时而进表,时而进里。也有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所以「休作有时」,这时即使发热,也既不恶寒,也不恶热,不见往来寒热。太阳病恶寒,阳明病恶热,少阳介于二者之间,一会儿恶寒,欲从太阳出表,一会儿恶热,欲从阳明入里。
胸胁苦满有二义:一谓自觉,患者自觉肋骨弓下部有填满困闷感。一谓他觉,医生触诊时觉察患者肋骨弓里面有抵抗物。这是少阳二腔之地有热、有炎证之故。
默默不欲饮食者,热邪郁滞上炎波及头脑会昏昏然,波及肠胃,不想吃东西,是以精神、言语、饮食都不振。
心烦之“心”,一指精神,一指心脏。烦者多因热,三阳皆有烦。然柯琴曰:“热郁于心胸者,谓之烦。发于皮肉者,谓之热是也。又为假苦恼难忍之貌,如烦痛、疼烦、烦渴、烦逆、烦悸、烦满、烦躁、躁烦之烦是也。凡此等证三阴亦有之,而互为寒热,则不可但以热视之。”此处之心烦,即因热,精神及心脏有苦闷之情也。喜呕之“喜”者,“往往”、“常常”之义,乃热邪激动里饮之故。
以上就是少阳柴胡(小柴胡)四证。
以下是或然证,都和胸腹腔有关。胸腹腔是诸脏器所在,邪热郁结能影响很多脏器使之失去正常而产生证候反应。热邪轻微者则只感到烦,不激动里饮,所谓“烦而不呕”。热涉及胃,传阳明,会引起渴,或饮不上逆也会引起渴。水热二邪侵及胃肠神经,造成“腹中痛”。胁下痞硬者,即胸胁苦满互词,谓肋骨弓里面抵抗物增大,达于肋骨弓下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热邪水邪迫于心脏或肾脏也。不渴者,因水邪上攻之故。身有微热者,热邪缓弱、不往来寒热也。咳者,热水二邪迫于肺也。自「往来寒热」至「心烦喜呕」止,为小柴胡汤之正证。「或」字以下数证,皆所兼客证,皆得以小柴胡汤主之。而本方之正证,当以胸胁苦满为最主要。
据此可知本方适应于肠伤寒、感冒、往来寒热诸病(例如疟疾等)及脑、心脏、肺、胃肠、肾脏等诸疾患。
【 药物 】 :
柴胡
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是疏气行滞的解热药,有治胸协苦满的特能,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然柴胡最重要作用是主治胸胁苦满。其它治往来寒热,或腹中痛,或呕吐,或小便不利者,乃一方之所主治,非柴胡一味之所主治也。
半夏
主治痰饮呕吐,兼治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若恶心呕吐已愈,则心痛逆满,咳,悸,腹中雷鸣诸证,虽不治亦自然消散也。且不独在恶心呕吐发作时有效,即于不发作间隙时,亦可用之。因此绝不可忽略问诊。如恶心是自觉证,故病者若未说明时,易被忽略,是以问诊不可不注意之。半夏之散逆气、结气,除烦呕,发音声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结果也。则肺之停水咯痰,胃肠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满等,皆由水邪使然。半夏主治此等诸证,皆因其有降水与利尿作用。故小柴胡汤无泻下药而能顺通大便,因有半夏之故也。
0
3
伤寒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这条揭示了《伤寒论》中心思想,极其重要。病在太阳时,阳气重,脉浮,人体以大量的津血往体表输送,得汗而解。在半表半里时,津血内撤,「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气相搏于胁下胸腹腔,正进邪退于表,就怕冷,正弱邪进于里,则恶热,故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少阳病是热病,故昏昏然「默默不欲饮食」。半表半里部位脏腑相连,热激动里水,上热下痛,故呕。吃柴胡汤一般病能好,但也不一定,也有继续往里传,渴者属阳明(在白虎汤阶段),但用了柴胡都会使病减轻,所以在小柴胡阶段常常加石膏,为的是提前阻止入阳明。
0
4
伤寒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这条讲课未安排,补进)。伤寒四五日者,为转入少阳之期。身热者,邪热传里或半表里,但未成实证,表里俱热,但较纯在里者(阳明)为轻。恶风,表证犹存。颈项强者,属少阳,有别于葛根汤证之项背强也。协下满也属少阳。手足温而渴属阳明。这条是说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之法,小柴胡汤主之。
1 【插曲:病案】
女,十二岁,得春温,大热、大渴、大汗,前医与服败毒散温燥等方(正确应服什么),病不解反深,刻下脉浮大而芤,诸证仍在反无汗,无苔舌鲜红多芒刺,心烦不寐,米饮不入,症殊险恶,幸小便尚顺利,犹存一线生机。
分析:“大热、大渴、大汗”,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前医所谓“服败毒散温燥”不过是“辛凉解表”一类,属于误治。“脉浮大而芤”,津血虚证。“反无汗”,亦津虚之故。“诸证仍在”,谓白虎人参证。
案底:白虎人参汤加花粉、生地、麦冬、天冬、栀子。此外,若白虎人参汤合麦门冬汤,也大同小异。
1 【插曲:病案】
患者四肢不仁,潮热,微汗,面色青,时时身震动,多痰,语言艰阻,脉浮大而缓。
分析:患者“潮热”,“微汗”,“脉大而缓”,脉并不数,故知为虚劳之象,不是那种大热,而是一阵阵虚热和微汗。金匮:“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当然不限于男人)。“时时身震动”,也是虚弱不能自已控制的表现,并不是真武汤那种水气的反应。“手足不仁”,即神经麻痺的“血痹”。血痹一般脉寸微涩(血虚)、关小紧(小风寒即留在里面)。但本例并无外感风寒,故表现为脉大缓。因此虚劳血痹是本案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简单了,“多痰”,当然伴有咳逆,也必有留饮。
案底: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合二陈汤(止咳去痰)。如果全用经方,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自考生课外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好
2024-06-28  阅读:663 -
今日自考,祝愿所有考生考试顺利!
2021-10-16  阅读:607 -
自考机构招生乱象横生
2021-10-10  阅读:688 -
自考大数据揭秘!每年的自考报考人数超过你想象
2021-10-07  阅读:629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