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拾光|《萨利机长》诉说平凡,心怀责任即是伟大

发布时间:2019-06-21 23:16:08   来源:自考网
“Idon'tfeellikeahero,I'mjustamanwhowasdoinghisjob”
本次介绍的影片,内容简单但焦点明确,一个众所周知的迫降事故和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导演老练地给出了清脆而动人心魄的重述。
2009年1月15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执飞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  这架空中客车A320-214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  切斯利·萨伦伯格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影片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机长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   该真实事件为书为电影为音乐的例子很多,但总存在着后期增加的故事性使之连贯,内容更加合情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真实变了味道,我们缺少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萨利机长》这部影片,它是缅怀过去,它是敬重机长,它是尊重历史。
为此,导演不惜掷千金投资影片,在视觉方面更真实贴切地还原航班迫降的细节。他找到当年参与营救的渡轮船长,他取景当初的事发地,他联系演员与机长之前的沟通,准确抓住机长的神韵,深刻体会事发内心的惊惶不安与必须沉着冷静的职业素养,才能使影片获得大众的认可,获奖奥斯卡他当之无愧。
在航空事故发生之前,萨利机长沉着冷静地凭着多年航行的经验照常起飞,从燃油检测、再到发动预备点火器,甚至于到了降落最后关头的手动操作,都是无懈可击的。当飞机双引擎失去动力之后,萨利机长请求上级迫降就近机场并获得了批准。此时的飞机是低空航行在城市上空,要在短暂的208秒之内安全迫降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明智完美的,就像审查听证会的模拟实验。
无论做了多少次实验,飞机总是如实验结果一样完好无损的安全降落。但是萨利并未这样做,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以外界看来是他“一意孤行”的做法,拯救了机上包括他自己的155人。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责任不是一份任务,而是一种态度。   责任需要胆魄、毅力去承担,更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坚持,它代表了付出却无悔,是担当也是热爱。
就像萨利机长在42年的飞行生涯中已经深谙职责的意义,他知道职责不仅仅是数据和制度,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满含期待的家庭,他的职责首先是保证乘客和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  所以,他遵循了内心的声音,他要去守护这155条生命和155个家庭,于是,他创造了奇迹,也履行了最高的职责。
在萨利被人民称赞,赢得了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他却遭到了NTSB的质疑。尽管在会场上他信心满满地解释了自己的做法,反驳了官员的观点,沉着冷静hold住了全场,但在离开了公众场合之后,他陷入了深思,他在如此确凿的证据面前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他会害怕若真无法成功迫降全员遇难。即使是英雄也会落泪更何况普通人呢。
萨利凭着一番慷慨陈词赢得了人脑遇事反应所需要的35秒,证明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证实了人脑大过电脑,再高级的人工智能都没有考虑到人的价值,人才是拯救灾难的重中之重。  而萨利机长凭经验凭实力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权。他值得被称赞他值得赢得鲜花和掌声。
《萨利机长》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结局,当然,这个美好的结局也不能缺少机组人员的正确引导和乘客们有序的撤离。   专业的核心素养以及职业操守在最关键的时刻体现出来。
就像之前,川航3U8633的机组全体工作人员成为了所有人心里的英雄。在高空飞行中挡风玻璃脱落、驾驶舱失压、气温骤降到零下40度、仪器大多数失灵...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之下,机长刘传健仅凭借手动操作,完成了紧急备降,拯救了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就连我们的英雄刘机长本人,也被大家送上了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中国的“萨利机长”。  无论面对什么样情况都稳如泰山巍然不动,只有立场坚定内心坚强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理性最准确的判断,这就是人存在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平凡的,日复一日在有限的领域做着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工作又都是伟大的,每一份看似单调的工作背后牵扯的是千丝万缕的关联和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无论平凡还是伟大,不是行业的区别,而是态度的差距。  人的事业可大可小,小即是谋生之路,大可为朝圣之路。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尽职尽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是伟大的。正如萨利机长说的那样:I don't feel like a hero,I'm just a man who was doing his job.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