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正确的学术观?

发布时间:2019-02-27 00:15:04   来源:自考网
Academic学术忠于事实忠于学术不沉迷“复制粘贴”不轻易得出结论
1什么是学术
“学术”一词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在西方开始用academic之前,“学术”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使用。且看:
“诸葛孔明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
“凉州寡於学术,故屡致反暴。”
“小子无学术,丁宁困负薪。”
“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
以上所出现的“学术”二字分别代表着:
治国之术/教化之术/学问与学识
观点与主张/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当今我们所提到的”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蔡元培
2为什么有学术造假
为什么
不就是懒懒懒吗
“懒”,是多数人生来的弱项,却不该是我们亵渎知识的理由。“复制粘贴”固然简单,但获得的是一篇不需思考、看似高水准的文章。当鼠标和键盘在成全你的懒惰时,失去的却是写论文时的学术操守,做人的基本诚信。
学术造假事件罗列
1:2009年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2:2009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发表长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证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晖的博士论文存在抄袭。
3: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被赖文教授和吴丽丽副教授联名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
4:哈佛大学于2014年联合布莱根妇女医院发起了对PieroAnversa(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后来学术造假被证实。
5:2018年我校美术学院某同学在毕业创作中严重抄袭了画家张旺的作品,在网络引起了轩然大波,学校对该同学进行了严惩。
6:2019年演员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北京电影学院撤销了其2018届博士学位。
3追求真相的影子
“学术造假”似乎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就好像童话里也会藏着丑恶,人们往往因为向往美好而淡化着丑恶。但总有人帮我们“剥”下美丽的外衣,揭示光怪陆离世界下的“糜烂”。
1.调查报告:“STAP细胞”学术造假真相(NHK纪录片)
小保方晴因在《自然》期刊发表关于“STAP细胞”成果论文,这位日本年轻的女性科学家被国人冠以“日本国宝”、“日本居里夫人”这样如此殊荣的称呼。但荣耀的同时“遭”来了质疑,最后也证实了小保方晴学术造假。
2.举报者(剧情片)
尹敏哲(朴海日饰)是一名资深的电视台节目导演,在普通的寻找新闻素材中他意外发现了一家大型医疗企业也涉及其中,于是他带着女下属(金星饰)开始调查真相。令人意外的是,生物技术权威的李章焕博士(李璟荣饰)竟然涉嫌造假干细胞,于是在接下来进行对其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与相关利益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4
那些曾经被讨论过的学术观
陈平原
在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做到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
作为学者,可以关心也可以不关心政治。
学者之关心政治,主要体现一种人间情怀而不是社会责任。
王国维
主张把政治意图从学术研究中剥离出去。
这一做法源于王国维的学术理想及人生信念,即远离政事纷杂,还心灵一个清净之所。此时王国维从他的学术研究中获得了“直接之慰藉”,而哲学与文学也承载着他质朴的情感,故其所谓的“学术独立”,更在于寻求一种心安之道。
鲁迅
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
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陈寅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学术独立”曾在上世纪20年代为很多知识分子所认同。当年鲁迅所提倡的“学理性”,融贯中西,重视客观事实,正是当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中大多学者所提倡的。
无论学术观在如何改变,其中从未改变的是学者们对学术的尊重,对诚信的恪守。
而这,也是我们作为研究生
最基本的谨守。
--西南大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