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学什么?怎么学?
发布时间:2019-05-26 20:09:21   来源:自考网小编认识一对夫妻,最近因为“要不要提前教孩子小学知识”而发生了分歧。爸爸认为,如果不提前学,孩子上了小学会跟不上,所以借来一年级的课本,准备给5岁半的娃好好补习;妈妈呢,则主张不提前学,因为小学老师都会教,如果提前学会了,孩子上课就不认真听讲了,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亲爱的家长朋友,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幼小衔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上了大班,很多父母都为这个问题焦虑过。这种焦虑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幼小之间,确实存在一些断层。而这些断层形成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从幼儿园到小学,跨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两个阶段。
下表整理幼小断层的部分问题:
更残酷的是,孩子自进入小学第一天起,就要开始小学式的一日规范和学习方式,我们没有给孩子专门的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4 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学习适应性困难和社会适应性困难。
简单的说就是:
当学习不再只是快乐的游戏,当越来越多的事情要孩子自己解决时,他该怎么办
我看到很多家长如案例中的爸爸那样,孩子刚进入大班就着手给他补习小学课程。有的自己教,有的是幼儿园教,似乎这样做,娃进入小学就能赢得先机,诸事大吉。
提前教孩子学习小学知识,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
首先,如果提前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知识,有几个问题,您不得不思量一下:
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违背孩子成长规律,而适得其反
小区里一位奶奶让孙女展示背乘法口诀,小姑娘倒背如流,一字不差。我单独问她“四乘以五等于多少” ,她一时回答不上来,竟然又从头开始背,背到四五二十,才得到答案!说明她对乘法根本不理解,只是在机械记忆。
孩子有他自身的成长规律,幼儿园的孩子思维比较依赖具体实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把小学知识灌输给他们,会阻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得不偿失噢。
5月18号,周日上午十点,在阅读馆组织了试听课程。
绘本精读 《菲菲生气了》
教学目标:
1、理解菲菲情绪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变化。
2、遇到不愉快的事或者生气的事能尝试自我调节。
3、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孩子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乐高 《冰球运动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冰球运动的规则,灵活使用齿轮传动原理,利用材料搭建出冰球运动员。
2、锻炼小朋友的手眼协调性,促进手指精细化动作的发展。
3、培养孩子的倾听和表达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小编带大家去现场看看吧。
绘本阅读《菲菲生气了》
课前游戏,手指韵律操!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看,孩子们沉浸在绘本的世界里
孩子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里,孩子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
小朋友们的即兴表演。
妹妹和小熊玩得正开心,姐姐也想玩,怎么做才能不发生冲突,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呢
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阅读绘本,能给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
在这里,老师们引导小朋友们讲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也可以改写故事的结局,改编情节,给书中人或作者写信,谈心得等。
故事的主人公菲菲,气极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讲到火山的时候,老师播放了一段火山爆发的视频,视频不仅再现了真实的火山爆发场景,还讲解火山怎么形成的以及火山爆发形成的危害。
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看得仔细、听得仔细!
老师带着小朋友现场做 火山爆发 的科学小实验,并讲解如何在家里通过家长协助来做这个小实验。
经过老师的解释,大家们明白了,原来实验材料就是妈妈厨房里经常用到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糖。
优秀的绘本是图画的艺术,文字的艺术,视觉的艺术。
《菲菲生气了》中,画面色彩与故事情节配合得相得益彰。画家在创作这本绘本时是用颜色来表现菲菲的情绪的。
菲菲生气时的红色画面,冲出家门时连树林都是红色的,随着她步入树林,怒气渐渐消散,画面颜色演变成橙色、深紫红色、深蓝色,到菲菲坐在大橡树的树干上面对平静的湖水时,整个画面已经是蓝、白、绿的清凉色调。最后,菲菲安静地回到家里时,画面又转为温暖的橙色。
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观察书中的色彩变化,让孩子们自然感知色彩的情感表达
乐高《冰球运功员》
乐高---“玩中学”
以快乐为主的幼儿教育理念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分工展开创意搭建, 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形状与结构的特性,及简单机械与运载工具的运动原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学生熟悉常见的搭建方式,建立立体空间感,培养简单的工程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做好前期铺垫。
冰球运动员的友谊pk赛开始了 “一起玩更开心”
一起玩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和合作的快乐。
可以说,教育无处不住。生活即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常常因为渴求短期的效果而忽视孩子长远的发展。
大多数家长实际是陷入了幼小衔接的误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过分注重知识习得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实,对孩子的培养方向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一定要学会表达
首先是语言方面。要加强孩子的词汇和阅读能力,这体现在不仅让他们会读会背,更要他们学会理解并能表达出来,尤其是表达非常重要,比如说这个词语的含义啊,说说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等等。
要知道表达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充分阅读建立在对词语和短句熟悉的基础上。一环套一环。
2、一定要学会思考
其次,孩子一定要学会思考。
思考覆盖多个方面,比如看到图形后分析图形的规律,这是一种思考;观察事物的发生过程,考虑因果关系,这是一种思考;记住某个图形、某个规律、某个特质,这是一种思考。。。。。说白了,无论孩子是学语言、科学、编程、语言,所有这些统统都是基于思考之上的。
推荐文章
-
自考生课外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好
2024-07-08  阅读:780 -
今日自考,祝愿所有考生考试顺利!
2021-10-16  阅读:771 -
自考机构招生乱象横生
2021-10-10  阅读:800 -
自考大数据揭秘!每年的自考报考人数超过你想象
2021-10-07  阅读:699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