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位老医生不得了!83岁还在一线!57年没有一起医疗事故

发布时间:2019-05-20 21:51:29   来源:自考网
走进张照黎位于鼓楼街道卫生院的诊室,
问询、触摸、诊断、治疗,推拿、揉点……
手影翻飞间,张照黎是那么细致敏锐,
几乎无法察觉他是一位有视力障碍的盲者。
而且,与一般 盲人按摩师不同,
张照黎是一位推拿主治医师。
“推拿,不是让人舒服,而是起治疗作用”,张照黎这样看待医疗推拿和社会上保健按摩的区别。
从业57年来,在他手下得到康复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小儿斜颈患者无数,扎实的医学素养、低调的为人风格更使他成为本地备受尊敬的一位医者。
从宁波市第一医院退休后,张照黎依然服务于街道、社区两级卫生院。83岁高龄的他至今仍奋战在临床一线,每周工作六天,从早到晚并无间歇
0 1 从数学系高材生转行医学
张照黎生于1937年,从小天资聪颖,学业极佳。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杭州大学数学系,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级,张照黎突然被告知患了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是一种慢性病变,视力会逐渐下降直至失明。“刚开始还是能看见一点的,只是比较模糊”,多年后,张照黎已经学会了坦然接受生命的意外,反过来感恩自己的“幸运”,“当年大学生挺宝贵的,我还没毕业,国家就把我送到了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一边念书一边治病。”
可惜多方联系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也未能治愈这种罕见病。1961年,经安排,张照黎到北京参加了中国盲人福利会为视障者举办的盲训班。自1955年起,中国盲人福利会为失明者先后举办了5期培训班,包括按摩班、文化班、音乐班、工业班、农业班等,为新中国盲人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许多“毕业生”后来都成为了行业内的专家。
张照黎赶上最后一期推拿按摩班,学到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念过数学系的张照黎虽然视力不清,逻辑思维和记忆力却超群,从盲训班结业后,他又去上海推拿学校进修。“盲人经济上要翻身,在学术和技能上一定要立得住。”
后经宁波卫生局考察,张照黎成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推拿科的一位医生,也是宁波市第一位取得推拿医师资格的盲人,一干就是35年。
0 2 自学中西医,成综合性人才
推拿科是医学上的冷门学科,因为看病时间较长、又是体力脑力的双重劳动,从业者寥寥,“整个宁波,推拿科医师不超过20位”。据张照黎介绍,现在医学院也有针灸推拿系,只是多数学员最终会转向针灸,而不是推拿。
作为当年“零起步”行业的从业者,工作之后的张照黎花了大量时间钻研医科。“不管中医西医,与推拿有关的我都找来看。”趁年轻时眼睛还有些微弱的视力,张照黎就着高倍放大镜,看了大量医学书籍;后来视力急遽下降,实在看不动了,就请人代读,或是把书抄成盲文;他还想办法弄来一台录音机,请人读完录音,他再拿来反复听。
特殊年代,为了获取知识,张照黎想尽办法。 一次,他在医院图书馆的一本杂志社得到信息,说 英国斯文森博士正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 ,此人擅长徒手运用间歇性牵引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张照黎随即给当时的中国红十字协会会长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相关资料, “会长真的给我回信了,并请他的秘书把资料寄来。”“他对知识一直比较渴求。”张照黎的夫人李慧英补充说,“而且他记性很好,过目不忘。 ”
从医57年,没有一例医疗事故,与他的认真及充分的知识储备分不开。
曾有一位病人脚不会走路,初诊为腰椎骨质增生,中医内科诊断结果叫痿症,表现为气血衰弱无力,于是给病人用了很多补气血的药。而张照黎问询、触摸后,根据西医神经定位诊断,建议病人拍片,结果确实在头部发现肿瘤,亏了是良性。
“有些病可以推拿,有些不行。如果从业者诊断能力不过关,以为腰椎痛就盲目推拿,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推拿传统上属中医成分偏多,但作为新时代的医者,不可不懂西医。 从医半个多世纪,凭借天分和努力,张照黎成为了行业的翘楚。
0 3 “残疾人不要放弃自身的潜能”
作为视障者,张照黎是完美融入社会的典型,凭借自己的专业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宁波各大医院推拿科的医生,多是他的学生。
“残障者对知识当更加珍惜、更渴望,知识对我们来说也更重要。”张照黎深有体会地说,“推拿是祖国中医学的瑰宝,但从业者首先要把专业学好,不要太考虑赚钱。一定要奋发图强,现在掌握医疗推拿的盲人还比较少。”
直至今日,张照黎从未停止阅读和学习。依照专业和兴趣爱好,他在家里订阅了军事、卫生健康方面的各种报刊书籍。每天晚上,夫人都会读书给他听,使他及时了解时事与医学前沿信息。
“不能因为眼睛看不见就放弃自己所有的潜能,还是应该尽力去获取知识,尽一切努力钻研,为病人服务,知识越多,越有好处。你懂得对病人负责,在社会上自然会有威信。”最近,张照黎还对心理学发生了兴趣,“这也是未来视障者可从事的职业。”
1997年从第一医院退休后,张照黎开始在卫生院坐诊。如今83岁的他依然工作在临床一线,不管是在盲人群体中,还是推拿医师中,都绝无仅有。每天从早到晚,他要为20多位病人治疗,因慕名来的人太多,延迟下班是常态。夫人李慧英笑着总结,他的身体“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从不知疲累。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你给患者推拿、按摩也好,整脊、正骨也罢,减轻他人的症状,消除他人的病痛,给人家治好了,人家会非常感谢你的,甚至一辈子感谢你。”通过医治他人,张照黎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现在手机、电脑多了,人的颈椎、腰椎病也多。盲人只要肯学习、肯钻研、可下功夫,从事医疗推拿仍然大有可为。”在寄语后人时,张照黎颇有感触地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