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下第六单元:p74例3——是加是减谁做主

发布时间:2019-05-20 21:45:29   来源:自考网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希望,学校是座有故事的城堡
希望,学习是一件自由的趣事
希望,有两个暖心的学习伙伴
……
心愿的达成,只需要
关注
呆瓜
我们有,讲故事的微课
我们有,随时学的自由
我们有,阿呆阿瓜相伴
小贴士
大朋友、小朋友们,从新学期开始,每天的呆瓜微课之后,搭配着一道相关的数学小练习题,然后还附着一段语音讲解,孩子们可以在看完微课后,完成这道练习题,借此考查一下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 。
当然,我们鼓励孩子们提前自学老师还没教到的内容或者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完成微课后的练习,测试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水平。请记住,学数学,自学习惯是不能没有的,这也是呆瓜微课工作室存在的意义。
希望:与呆瓜作伴,数学能更棒。
是加是减
有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阅读题意 的习惯是一步步退化的。
刚刚开始学着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对题目中的各种元素都感兴趣:
注意,树上还画了两只猴子呢!
这几只鹅的头朝右边就是要走了的意思吧。
……
孩子们都习惯于在这样的交流中阅读题目的意思,并尝试分析解答问题。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逐渐发现题目中一些常用的 关键字词 ,并依此发现解题规律。慢慢地,一些“聪明”的孩子就开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眼里只看到“一共”、“还剩”等等字词,并直接根据这些关键字词, 模式化 地解决问题,在几次尝到甜头之后,自认为掌握了 解题秘诀 。
这就是到了高年级之后,一些孩子阅读题意能力严重缺失的主要原因,这些孩子解题时,自动过滤掉题目中生活情境,数量关系。更有甚者,个别孩子仅仅依据 数据特点 就开始猜测解答方式。
我们今天的微课是一年级下册第74页的例题,教材内容本身不是为了训练阅读题意这个习惯,但是我们借用本课的情节,给孩子讲了一个阅读题意没有秘诀的道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