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的自考人遇到这样的难题,你也是其中一员吗?

发布时间:2018-03-15 00:00:00
近日,有一则对自考生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道问题是:你现在每天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参与调查的自考生中有42%想改变自己,但不知从何开始,几乎接近一半的人!
你是否也在面临着这个窘境呢
当我们想要去改变时,意味着必须为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不能只停留在“想”的层面。
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固然很好,但是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地从小事做起也尤为重要。
当我们感到迷茫时,不妨问一下自己究竟为何想要改变和努力
我们先看看其他人是为什么必须去努力的:
@老街巷口:所有努力,都只是为让自己把握主动权。
@诗和远方:就像现在考研,每天6点30起,凌晨多才睡。这么拼的意义是什么!我告诉自己这是给自己最后一次拼搏的机会了,最后一次不看脸的考试就是为了让那些读书无用论的人闭嘴!
@仔~:十年前,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父母的收入对待你;十年后,你周围的人会根据你的收入对待你的父母。
@Morho:你多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
只有清晰知道自己要为之努力的,才能分清楚哪些是真正重要、以及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是你应该掌握的。
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走出第一步,行动最为重要
很多人喜欢琢磨,甚至沉迷于想象。一旦需要付出行动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总是想方设法拖延,放任自己,随意被其他事情干预自己。
有时候,当我们做一件事有点难度的时候,更常见的是停下来、刷手机、溜溜朋友圈、逛逛微博,一晃,半天过去了。
一旦思考太多了,就往往容易被拖延打败。不要给拖延半点机会,把精力聚焦在事情本身上,直接去做。
2
离开舒适区,但别操之过急
凡事总有两面性,并不是说舒适区就是毒瘤,让人万劫不复。待在舒适区,就意味着很少发生变化。
沙哈尔教授说过:舒适区就像结冰的水,走出舒适区就是流动的水,但一旦努力过度了,就会变成沸腾的水,躁动而难以控制,非常危险。
正如突然有一天决心减肥,之前没有一点运动习惯。你开始疯狂去跑步,一定要凑够5km。跑完步接着做其他训练,全程下来,腰酸背疼,就会不想减肥,实在太辛苦了。
学习同样是如此,不要在刚开始就把学习任务定得完全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不然只会导致你更加讨厌学习,而不是尝试接受它。
可以通过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学习40分钟就休息一下,第二天再加多40分钟,也就相当于上两节课,中间记得保留1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天完成一定量时间学习,日后再慢慢叠加。
3
刻意练习,才能成就伟大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以你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如何才能不陷入瞎努力的窘境,最终脱颖而出你还需不断的坚持练习。
练习最为重要的时“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训练方式,才能产生最快的进步速度。但评估结果也是对练习的一种重要的检验。
自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学会对自己每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评估反馈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高效完成有利于让人信心百倍,没有完成好的则可以总结经验,让下次能够避免入坑,并且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有一句话很扎心:一个不努力的人,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静下心来,放松自己。想清楚自己参加自考想要改变什么
从小事做起,以小小的改变为基础来发展。想做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变化,光是大呼小叫的赌气瞎闹:“从今天起,我就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了!”是完全不可行的。
一点一滴地养成积极有益的习惯,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以此为基础继续攀登。从小处开始、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逐渐逐渐地提升自己。
现在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去努力,蜕变成不一样的自己。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