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自考易错题 第十讲 政治经济学三个常考点

发布时间:2020-03-15 22:50:17   来源:自考网
2020年3月15日,又当了一次主播。本来不想写政治经济学考点,因为自从2015年改版和2018年再次改版后,政治经济学的考点越来越简单,可是下午与同学们一起做题的时候,发现不少同学对一些政治经济学的通常考点,还是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于是,开始了第十讲,凑一个十全十美,以后就主推考研政治!
自考网为您提供讲解、提供各种资料的自考平台!节约您的自考时间,看一篇文章,省去您看书2小时!
商品经济
常考知识点
这是近几年的热点。几个考点要熟记: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后者是决定性条件)
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真题举例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选最长的D。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选C。这种题要背的。也可以理解性记忆,劳动属于私人的事情,但是提供给社会的劳动,又必须为别人接受,这个矛盾的根就在于私有制。实际,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学中埋下了一个雷,就是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
还有运用题: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选哪个?商品价值大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ABD错误,一个知识点就秒杀一切!答案选C。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价值量与劳动效率关系
劳动创造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真题举例:
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应的是创造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正好相对,因此选C。
知识点: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真题举例: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
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
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正比是什么意思呢,正比就是你涨我也涨,你跌我也跌,反比是你涨我跌,你跌我涨。从题来分析,依然用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那么价值量就小,正好是反比。
剩余价值
常考知识点
考试主要对如何生产剩余价值的考查!
1.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真题举例
典型真题(真题是反复考,大致差不多):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2018.4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整个劳动时间拉长、强大劳动程度,都是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答案选A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2017.10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工作日不变,但是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以删除A。但这个题很容易选B,B选项前面对了,但是不是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不断产生,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了,因此答案选D。此题还会这么考: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C
还会考简单题: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2017年4月简答题)只要考卷中出现过,大家就不要幻想,一定要记住,牢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