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补录退档三次河南考生,只考了500多分就能上北大

发布时间:2019-08-13 20:47:22   来源:自考网
近日,北大三次退档考生”上了热搜,深陷“退档风波”的北大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此前,知名演员翟天临因不知cnki上了热搜,进而引发了学术造假事件,而北大更是被网友喷成了筛子。
这两日,随着录取结果的相继出炉,一名疑似河南的考生  因遭遇北大三次退档,只好回去复读,并称不甘心,此事也将北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考生分数太低被北大三次退档
事件大致是在2019年的高考招生中,一河南考生  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提前批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被北大以其高考成绩过低为由退档。
该考生称,自己今年考了538分(超过河南理科一本线36分),但目标是211。于是选择复读,便索性在国家专项计划志愿填报中的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顺序志愿),第二至第五分别填报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平行志愿)。据了解,北大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约在680分到690分。
网传第一张截图显示,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平台网站上,一赵姓考生在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第一志愿一栏,填报了北京大学,在专业调剂栏,填写了“同意”。 网传的第二张截图,疑似来自考生查询系统,显示该生投档院校是北京大学,时间是7月10日,退档原因显示在下方的备注栏里:
“高考成绩过低,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当时,河南省招生办尝试为该考生争取,回复:“河南整体生源质量较高,考生基础扎实、请考虑为盼。”一分钟后,北京大学又以前述理由表示退档。河南省招生办尝试第二次为该生争取,回复:“按照‘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请贵校研究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又一分钟后,北京大学还是以前述理由表示退档,河南省招生办最终接受。
据报道,北京大学一名多年负责高考招生的人事表示:“530多分,来了之后能跟着680、690分的学生一块儿学吗?”
事后,在北京大学招生办度假官方微博下,很多人仍然在询问退档理由,截至发稿时,北京大学也没正面回应。
什么是国家专项计划
首先,要明确一点,除了国家专项计划,还有地方和高校两大专项计划,它们均是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
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该计划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
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根据规定,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公安类等对考生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或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
据悉,北京大学在国家专项计划中向河南省理科投放8个招生名额。排名第八的考生分数为538分,超过一本线36分,服从专业调剂。  也就是说,河南这一考生过了一本线,也排进了前八名,按理说已经满足了投档要求。
面临争议的退档是否违规
北大是否可以退档,引发巨大的争议。网友认为,北大此举涉嫌歧视,也违反高招规则。
1.高校自主权
支持北大退档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自考网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实际上在高考招录过程中,省教育考试院一般也是按照120∶100的比例向高校投档,高校可以向考试院退回20%。但是注意了,这20%并不等于后20%,高校能够选择排名110的学生而不要排名100的学生,这就是高校的自主权。当然,为了监督这种自主权,考试院会要求学校在退档时提出充分的理由。
陈志文说,为减少麻烦,也为了把录取过程中非客观因素降到最低,近年来高校多数干脆不要这20%的自由裁量权,除极个别因素(比如专业不服从调剂)外,一般都不退档。
“但从原则上讲,退档是合规合法的,不是不可以退档。”陈志文强调。
2.没有理由减少招生计划
光明网则发文评论称,  退档的初衷并不是为考生考虑,而是想让自己的录取线好看些,不至于低到跟普通高校一个水平,以维护自己作为全国顶尖高等学府的面子和尊严。
也有研究教育学的学者表示,作为公立大学,不应该过度追求精英化培养,此举有违教育伦理。
对此,广大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知乎网友幻神兽:
在国家眼里(最起码录取阶段)清北和其他一本是没有区别的!他们都叫做普通高等学校或第一批本科院校,清华北大不叫做“超级本科院校”什么的,所以在录取规则上清北有“情感”上的加分,但绝不该有“规则”上的特殊。
知乎网友岁月:
如果北大这么搞,国家专项计划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国专本身是对贫困地区的补偿、扶助,这些地方的孩子水平不高,显然是常态,既然人家报了志愿,服从调剂,又恰好上的了,于情于理你没有理由退别人的档。
有网友曝出:一位疑似当事人的网友在知乎上私信名为“芥末堆看教育”的自媒体号,称“他们害怕事态扩大,让我算了,我不太甘心。”而记者从该校同学处证实,该校学生收到通知,不得上网讨论此事,不得对外传播透露相关信息,其班主任的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择优录取与规则意识
可想而知,像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必定非常注重择优录取,且会严格把控在校学生的学业合格率,毫无疑问,北大更倾向于宁缺毋滥这样的招生理念。
如此看来,河南考生分数确实达不到北大的硬性要求。但是,笔者认为该生报考北大,参加的是国家专项计划,也进入了录取的前八名,且并未违反任何一条退学处理的规定。从这点来看,他不应该遭受这样的待遇。
规则之所以存在,为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将行为理性化。而逻辑推理,必须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严格从推理上来说,仅从证据“高考成绩过低”,是无法直接推导出结果“完不成学业”的。
试想一下,某天你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花了十块钱在街边买了一张刮刮乐,然后刮出了一百万。
你开开心心地跑去兑奖,结果主办方调查了一下你的银行流水,发现你的月薪只有3000元。于是主办方根据“该中奖号码号主薪水很低,根据我国理财难度,号主极有可能因为理财不当而家破人亡”  为由告知你:
“本着以人为本,为号主负责的态度,申请撤销此次中奖。”

大学应该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考生既然符合录取规则,就有自由选择是继续就读,还是退学,而不是“被退学”。若是规则出了纰漏,就应该从规则上完善,而不是“概不承认”。
蔡元培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若委实担心学生分数低影响到日后的学业,等入校学习后再做定夺也不迟。本身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参照物就是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这里面的确有赌运气的成分。考生赌学校,学校赌生源。既然在这一点上是公平的,就不应该事后摆架子。
规则让“运气”这一成分存在,就要接受并改变,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一味的拒绝承担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今日,北大已经申请补录了被退档的河南考生,可谓是皆大欢喜了。北大表示,已退档的2位考生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符合录取条件,应予录取;退档处理过程存在不合规之处,招生办公室的退档理由不成立……


一个优秀的大学是能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优秀的人,而不是只去培养一个本来就优秀的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