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肯前沿分享:管理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续)

发布时间:2019-08-19 23:49:56   来源:自考网
接着上期解读:《玖肯前沿分享:管理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今天小编带领各位继续解读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薛杰,乔菲,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郭永清的一篇《论管理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发表于2018年,“会计之友”期刊,ISSN :1004-5937。
~~~~分~隔~线~~~~
2005年和2006年又是管理会计框架起点论的分支较多的时段。
2005年,李玉周和聂巧明提出“成本起点”,他们认为: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最重要的部分。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在于成本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来自于成本信息生成的维度。
“。。。来自于成本信息生成的维度”,这句话如何理解呢?
学习过CMA以后,我们都知道,成本计量是可以以“工作量“为依据的,工作量也称为作业或作业量,即activities。比如电费的作业量由千瓦时计量,机器折旧的作业量可以由使用时间或使用次数计量,车辆折旧可以考虑行驶里程来计量,对于转换成本(conversion costs)来说,人工工时是重要的动因和作业量。
总结来说,Actitivity Based Costing就是这类关注成本信息生成维度的广泛接受的方法。而”维度“存在于Activity中。
2005年,卢恩平、邢于苍提出环境、动因起点论。这两位学者所谓的”动因“并非作业成本计量的”动因“,而是跳出了具体如何计量成本的范畴,观察管理会计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需求动因。
2006年,刘爱东进一步补充道: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管理会计框架的逻辑起点也在变化。
2011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概念的不断提出和推进,”信息提供论“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Atkinson等学者给管理会计进行定位,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是给决策和战略执行提供信息。
那么很显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并不意味着把信息copy paste就可以了,它需要被进一步整理、提炼,翻译成决策者能理解的语言。(假设决策者是个白痴,那么管理会计师就要学会跟白痴对话 。而有时候经常听到下属这样抱怨上司:”那人啥都不懂“ )那么,财务工作者的适应能力就更为重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以信息提供论为起点,企业中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职位名称可以设在”财务“部门之外,也就是说,财务信息只是供决策信息中的一部分哦~~
管理会计包含了会计,但管理会计的范畴比会计大得多。
任何职能最终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经营目标服务。
因此,在框架里,隐性的是价值,显性的是各种目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