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为什么这么难学?

发布时间:2021-05-05 08:09:42   来源:自考网
语文难学吗?难!语文是又难教,又难学。你看看考试成绩,大家心里都清楚。小学还能考到双百;进入中学以后,就数语文分数低。
比如这张图,去年很多人都刷。很简单的现实,语文的高分段人少,提分难,这是多年来不争的事实。
以中国当前的语文考试来说,基本遵循了叶圣陶先生定下的语文的课程基调: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内容上,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兼顾语言学、文学,古代、现代,应用、文艺,基本功、创造性等等。仅就考试而言,语文考试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那为啥语文这么难呢?
语文本身就难
语文本身的难,和数学不是一回事。我们比较一下语文和数学的知识树,你就明白了。
上图是某培训机构整理的语文的知识图谱(知识树),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啊,问题来了,这每一个分支可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大类别。每一个类别里,还有着无穷多的具体知识点。
比如,我们以词义为例。现代汉语的词有多少?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了70000多词条。刨除不常用的,就算常用的5万条吧,这还没完。
汉语词义广泛,一词多义很普遍,所以这5万词,少说有20万条词义,这还没完。
词义有感情色彩,有使用场景,有物理属性,有……总之,仅词义一类,恐怕就不下200万知识点。
而这些,绝不可能只用“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来概括。很多时候为啥学生不懂呢?因为他们真的不懂词义。
再如语法,现代汉语的语法略弱而且模糊,不像英语、法语那么清晰。正因为如此,汉语的语法的变化性极多,灵活性很强,理解和分析难度一点都不低。
再如文学,文学是对人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就别说古代了,就说现代,现在的文学阅读理解喜欢出乡村题材,喜欢民俗调调。可是,有谁真的了解乡村,了解民俗?学生根本就看不懂,纯粹瞎看。
对比数学,你就会明白,数学的分支,那就是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还可以细分为概念、特点、作用、步骤等等。
但是语文,啥都没有,大家都稀里糊涂的。教学上层也禁止教授“概念”,学生当然也就不知道。
所以对比之后啊,你就会看到,数学的难度在于深度,例如这张数学的深渊。
因为越往后,概念越难,想象空间超越,计算越复杂。
而语文不一样。语文是金字塔型,根基需要很庞大,需要大量的记忆和悟性。
语文难,怎么学?
很多家长把学不好归结为“方法不对”。这其实是自我安慰。
方法是什么?方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一刹那的行动而已。而这些年的教育风气,突然间不讲“从量变到质变”了,甚至不提“量变”“质变”了。某些人就要让人相信,人只要掌握了某种方法,就会biaji一下实现“量质跨越”了。
不可能!
前两天李克强总理勉励青年学生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发自肺腑的建议能被广泛地引入教育圈吗?
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不想说。下面只说说怎么做。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基本功是什么?
语文的基本功、基础知识就是语言学,就是字词句段,不要争,不要抢,不要辩!
那么我们再细分:
首先,字,2500-3000常用字,这有国家基础教育保障(除了个别学校自己非要玩花活);同时,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全普及。所以,识字问题变得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那么,真正的第一个难点就在于“词”。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要有词汇量储备、对词义、词性、词的物理属性和使用情况的掌握。这时,既要有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保证。这方面,学校保障不了。纯粹靠自己。
如上,学生给李克强总理背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总理多问一句“这首诗什么意思”,学生就答不出来了。这样的储备,就是有量无质,进入中学就会崩塌。当然,更不要说完全无储备的。
那怎么做呢?多读书,多读报,多翻词典,多背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第二个难点,是语法。如果你研究一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禁止教语法!为什么呢?因为学术上层不允许。至于这个问题,也不用争,也不用辩。你不让教,我偏要教;你不让我教学生,我就教我孩子。气死你,气死你!
第三个难点,其实是整个教学界都没有的大短板——认识问题和逻辑方法。先有认识上、概念上的进步,才能运用知识、运用逻辑。因为逻辑和方法是对概念的计算。但为什么呢?因为学术上层不允许,也因为大家都不会。对,全国都不会。
第四个难点,是对社会的认识。这个问题说了也白说。多看看新闻就好了。
二、够了吗?
不够!
人不会因为今天看了什么、听了什么,就会去行动的,就会去解决问题的。
人与人的第一个差距在于执行力,第二个差距在于坚持!
所以,这一切基本功的根本,只在于——
执行力
坚持
无他,唯执行力和坚持尔。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是执行力和坚持的成功,也就是应试教育的成功。因为只有应试教育,保证了普通人具备执行力,也保证了有执行力的普通人可以做成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