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院申请分享
发布时间:2020-04-10 09:11:40   来源:自考网英国医学院
Sharingsession
申请分享
自我介绍
2020年3月28日“宝贝在狮城初院大学群”进行了一场关于英国大学的申请分享会,今年录取到剑桥大学医学专业的刘沣仪学姐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详尽的申请分享。由西安蓝妈文字整理如下:
大家好,我是来自英华自主的刘沣仪,首先感谢大家可以在周六晚上抽出时间来听我的分享,也感谢“宝贝在狮城”给我们提供的平台。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申请英国医学院的经历和一些小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学弟学妹们。我主要会分为以下六点进行详细的阐述:我的自我介绍、申请医学院的时间线、医学院的录取标准、申请季前需要做的准备、申请季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申请后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去年刚刚毕业。IB选课是:生物、化学、数学、经济、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西班牙语。目前申请到了剑桥大学医学专业,伦敦大学学院的生物医学专业,获得了帝国理工以及伯明翰大学医学专业的面试邀请。
申请时间线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申请的时间线。首先初院一年级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开始决定自己申请的方向了,然后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这一年推荐大家把科技的课程打好基础,因为初院二年级申请是会比较忙,大概率没有时间去补一年级的漏洞,从二年级的六月起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UCAT考试,这个和十月的BMAT考试都是英国医学院学业水平测试,我后面会详细解释。六月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准备考试,因为六月假期后的commontest和模考都可能决定申请时用的预估成绩。
在八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英国文书,然后开始选校了,在十月十五日左右牛剑以及所有医学院截止报名,在十月底十一月初进行BMAT考试,十二月接到牛津、剑桥的面试邀请,然后去英国面试。等到来年一月至三月,我们就会陆续收到其他学校的面试邀请,这时候就可能会需要飞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或者英国进行一个面对面的面试。
在这之后我们就会拿到录取通知书,接下来就会在九月十月左右入学享受快乐人生了。其实从这个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出来,每个时间段都有对应的主题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建议同学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到一个月里面,这样就像是学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可能会过度焦虑,然后学什么都学不好。
接下来,我想聊一下英国医学院决定录取时他考虑的因素,其实不是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校内学术,包括O考成绩、初院的预估分,以及UCAT、BMAT,这样的英国医学资格水平考试。第二就是校外的学术,比如说像科研项目呀,或者你参加的这种学科竞赛。第三就是校外的活动,比如义工,以及JobShadowing,这是申请医学大家都会尽量做的一个保留节目,我们之后会聊到。最后就是个人特点,比如说像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和热情,以及自己的性格和软实力。在这四点中校内学术可以通过成绩单体现,剩下的就需要融合进文书,推荐信以及面试里面了。
医学院录取参考
下面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申请前我们需要做的一些准备,在这里我会主要聊一下国家,专业的选择,初院选课,成绩要求以及课外活动。
首先把专业的选择放到第一点,其实是因为如果学弟学妹们可以在中四或者是初院一年级左右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这样不仅仅会给自己增加很多努力的动力,更会让我们的申请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换种方式说如果初院两年,我们都是围绕着申请某一个领域或者专业展开的学术和非学术活动,那么这样给大学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就是一个对专业非常热情,也非常专业的申请者,而不是突发奇想,报志愿时随便就填了一个志愿的人。
至于怎么选择自己的专业,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职业,然后在这里其实我想提出一个关于兼容性,就是compatibility,的观点: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被录取到一个所谓特别好的专业而非常难过,其实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可能就是单纯的和自己申报的专业不是很兼容,就像油和水,它们都是好东西,但是就是融合不到一起,我们在准备申报一个和自己兼容的专业时,其实我们不仅做学术,做活动都会变的是非常享受的一个事情,录取的时候招生官也可能会因为察觉到就是我们的确适合这个专业而做出相应的录取决定,从而提高这个录取的可能性。而且像是在英国、新加坡这些国家本科阶段几乎是没法换专业的,所以在申报专业之前了解专业就显得很重要。
那怎么才能确定自己与一个专业到底是兼不兼容呢?其实我觉得有有时间的话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多和这个领域的从业者聊一聊,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这与我们对于未来自己的定位符不符合,毕竟每个职业都有两面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专业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
当然了,在初院这个阶段以我们这种年龄和见识有时真的是很难做出这种决定,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想继续在大学不断探索试错的学弟学妹也不妨考虑一下美国方向的申请,因为他并不要求学生在申请的时候就选定专业。
如果确定学医,我们就继续聊一聊国家的选择。首先,美国本科是没有医学的,只能在本科时学医学预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remedtrack,然后研究生考到医学院,这样大概需要八年左右才能拿到学位,相对来说费时费力还费钱,个人不是很推荐。英国是在本科就开设医学院,大概五六年之后就可以拿到学位。除去英国,其实也可以考虑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爱尔兰,这种比较小众的地区,学制和英国也类似。但是,他们申请截止时间不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国家时要选择自己待的舒服的国家,而不要一味追求名声,毕竟自己要在那里度过五到六年的高等教育阶段,也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时光嘛。
第二,我想聊一下申请医学院需要的初院选课。确定学医之后就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学化学,因为这是几乎所有医学院的硬性要求,其次我个人是建议选择生物和化学,因为这几乎是所有英国医学院都会接受的选课。当然如果大家已经选择了物理和化学也不要着急,我在这个图片里给学弟学妹们整理了一些接受物理的医学院,大家可以做下参考,但是学校要求每年都会更新,学弟学妹们如果对某一大学感兴趣,还希望大家去官网自己确认一下。
第三,我想聊一下申请医学院的成绩要求,因为英国录取非常有学术导向,如果说美国大学关心你的人生哲学,英国大学就更关心你考了多少分,在看O考成绩时大学主要关注我们考了几个A,然后选课,只要有基本的科学和数学科目就可以了,对于最后的A考或者是IB的预估成绩,我们学校因为当时模考比较晚,所以是在六月考试结束后就由各科老师根据考试结果,还有之前我们的个人表现预测出来一个IB成绩。但是各个学校政策不一样,可能申美申英,所提交的预估分也不是参考同一个考试,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学校老师沟通好。对于这个预估成绩,英国大学主要是关注除了GP、PW之外,四门比较contentbased的H2的科目,其他的科目就是作为一个参考。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医学院对于学生,特别是国际生的成绩要求比较高,IB的话,建议同学预估分要到42分以上,三个HL要到七分,A-level的话就建议同学们四门H2要到A,其他的也尽量都达到A,这是因为医学是一个学术压力很大的学科,学校肯定是希望能确保学生可以在不崩溃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的。
与其他学校不一样,剑桥大学也会要求申请者上交初院所有大考的成绩单,所以对剑桥感兴趣的学弟学妹尽量每场考试都认真面对吧。就算一开始一两场成绩不尽人意,也要努力让自己出现成绩呈现是在上升的趋势,其实对于英国申请来说,特别是医学申请,成绩这个硬性指标就有点像一个筛子,一层一层筛选不同考试达到成绩要求的人,最后留下一撮进入面试。
最后我想聊一下课外活动,其实课外活动的主旨就是告诉招生老师四个方面:你了解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学术水平可以和专业难度匹配,然后也有这个专业需要的性格特质,所以申请这个专业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并且认定这个专业就是我命中注定的伴侣。
课外活动又分学术和非学术活动,对于非学术活动来说,首先建议大家可以有一个长期的义工,比如说在医院,红十字会,敬老院都可以,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自己适合从医的软实力,比如说共情能力,爱心,负责任,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侧面突出自己能坚持这样一个特质,而且自己对于医学的热爱并不仅仅是止于口头讲讲道理而已,这样学校才会被说服,相信你不是会上学上到一半,突然觉得说我自己志不在此,然后就退学跑掉了。我自己是在红十字会做了两年多的志愿者,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早早确定下来一个,然后坚持下去。
第二,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同学们可以去做一下jobshadowing:跟着医生查房,出门诊,录病例,全方位了解一下医生每天到底在干什么,他们面对的职业压力和挑战,期间建议大家多问些问题,关于医生的这个职业特性,或者是关于病例的专业问题都可以,毕竟抓到一个可以回答你各种稀奇百怪问题的现成的医生也不是很容易。
其实这些活动的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里面学到了什么,你学到的东西怎么帮助你增加了对这个职业的理解,从而可以成为一个更合格的申请者,同时大家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再次考虑自己和医学的这个兼容性,自己是不是愿意把jobshadowing里医生的工作变成自己未来的生活,然后借此做出谨慎思考后的决定。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NUSjobshadowingprogram,这是一个由新加坡国立医院组织的三天的项目,链接我放到图片里,大家可以在JC的假期里抽空参加。
最后,对于学术活动来说,因为医学是一个需要学生有较强学术能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学弟学妹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来证明,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为自己的申请加分。
一些医科大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科研,就是因为科研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精力的活动,也就是一项非常highcommitment活动,提前体验一下科研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确定自己的兴趣,也可以体现出我们对医学一腔热血,我自己去参加了一个researchprogram跟着一个国大的教授做了一个基因检测相关的项目,初院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SSEF拿到了一个金奖。
申请季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申请季,主要集中在四点:选校,医学资格水平考试,文书和其他材料。
首先就是选校了,在选校的时候,其实我建议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初院的选课,这个我们之前也提到过。第二就是入学条件,因为不同的学校,他的入学条件会有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只要能达到比各个学校的conditionaloffer也就是条件录取的条件高一些,然UCAT、BMAT尽量在所有考生中处于一个前百分之几的位置。第三就是职业计划,因为最近其实新加坡卫生部修改了一下他们系统承认的英国医学院清单,如果同学们有回新加坡就职的计划,可能就需要参考注意一下。第四是教学方式,因为有些医学院是传统模式,就是通过上大课来传授知识,和初院的lecture就很像,有的医学院是采取一个叫casestudy的东西,通过一个个的真实病例来引入学习。第五就是国际生的招生情况,每年的新生人数,国际生的比例这种问题。第六就是地理位置,因为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像伦敦这样比较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同学可能就比较喜欢那种地广人稀的田园生活。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我并没有把学校的排名放到里面,这是因为医学作为一个职业导向非常明确的学科,英国不论什么排名的医学院,他们的教学以及产出的所有毕业生都是经过国家卫生部严格监督的,就确保所有的医学生都是未来合格的医生,而且如果考虑以后在英国就业,英国的NHS系统,也就是他的国家医院系统,是负责根据毕业成绩分配工作的。
当然了,这也体现了医疗系统,对于医学生的这样一个高要求,尤其是对国际生,所以每个学校每年招生的国际生数量都是被限制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quota。
而且UCAS系统只能填报四所医学院,这就需要学弟学妹们好好规划,不要全部报那种招生条件非常严苛的学校,以防全拒德,在这里其时我们可以参照申报美国大学时采用的这种冲刺校,匹配校,保底校的方法选择不同等级的学校,当然医学也没啥保底校,我的很多同学就是最后只拿到一个学校的面试,在这里我其实想推荐一个可以查阅各个学校介绍的网站叫Themedicportal,里面对于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录取要求数据都有一个很详细的介绍,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还可以去看看Thestudentroom,这是一个英国比较大的学生论坛,可以找到很多学生对他们自己大学的吐槽,还有每一届申请生的抱团取暖贴。
第二点,我想聊一聊医学考试,申请医学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考试是UCAT和BMAT,都是医学资格水平考试。需要UCAT和BMAT的医学院,我在这里列出了一些放到幻灯片上,大家可以做些参考。在这里提一下,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医学院,因为是和英国帝国理工的合作项目,申请时也是需要BMAT成绩的。
先说一下UCAT,可以在每年的六月到十月考试,考试的场次很多,但是一年只能考一次,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自己掌握一下时间安排,在没有别的事情分心的一段时间去准备。UCAT题型主要是verbalreasoning速读理解decisionmaking逻辑题,QuantitativeReasoning计算题,AbstractReasoning找规律以及SituationalJudgement情景决策,总分3600分,其中Verbalreasoning就是常规的阅读理解选择题,但是需要在21分钟内读完11篇文章,答完44道题,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当时我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就突然有点儿理解了那种量子波动速读的感觉。
像这个decisionmaking就是一些逻辑推理的问题,这里给大家给举个例子,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做试试。
Quantitativereasoning就是典型的计算题,24分钟三十六道题,大家做题的时候,抓紧时间就可以了。
Abstractreasoning非常像大家上坡的时候做过的向性测试,但是有的时候出题人的思路就非常匪夷所思。这里有一个题,大家可以试一试。在左边的图片里有AB两组,每一组里面的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右边的图片是属于A组还是B组,或者是哪一组都不属于呢,大家可以现在自己想一下。
现在我公布一下答案吧,是A组,因为A组中黑色线的数量相当于较大图形的边数,而白色的数量相当于较大图形的边数减二,而且B族中黑色点的数量相当于较大图形的边数减一,而白色点的数量相当于较大图形的边数加一,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在13分钟内完成55道题。
最后的这个Situationaljudgement就是会给你一个情景,让你做出最合适的判断,比如:你和另外一个医学生小红去医院实习,你看到小红在诊断病人的时候在打电话讨论自己的婚礼,这个病人看起来有点生气,但是什么都没说,这种情况下,你做什么比较合适呢?
我当时是在考试前两周刷刷题,找找感觉,因为UCAT并不考察我们平时学的学科,所以个人觉得只要适应了题型和速度就可以。我是去年和UCAT相爱相杀两周,之后一度以为以后就再也不会碰到这种题了,但是前几天找工作入职考试的时候,考的就是和UCAT一样的题型,所以真的是技多不压身啊,你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一些奇奇怪怪的技能就能在生活中发挥巨大用处。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BMAT吧。BMAT是每年有两次考试,八月以及十月,但是十月那一场的成绩可以申请的大学比较多,所以建议大家报名十月的那一场,然后BMAT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还是逻辑推理题,第二部分是科学题,第三部分是写作题。第一部分考察的就是主要是考生的数据分析,Problemsolving以及推理的一些能力,考试的往年题都是公开的,大家可以多做一些题了解一下这个解题思路,有的时候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不太一样,所以做题的时候,就是有点摸不到头脑。就是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种题吧,一种是和UCATDecisionmaking,也就是逻辑推理几乎一样。另一种会给你一段话,然后问你一下选项的哪一个可以最好的支持或反驳这句话或者说这段话的逻辑漏洞在哪里,这种类型的题和就是牛津的经济管理以及PPE的入学测试:TSA非常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自己看看。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英国医学院,他们认为成为医生需要的远远不止就是impressive的学术成绩,也需要具备很强的一种逻辑性,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活中的明白人,学弟学妹们如果感兴趣,平时可以训练一下,看看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这些决策到底有多少是有漏洞的呢。
考试的第二部分会考察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四门科目的内容,但是大致是O考难度,只有少数题型会牵扯到A考的大纲,所以建议同学们大致翻看一下网上那些列举的重要考点就可以了。考试的第三部分是写作,可以在三个题中选一个,这些所有的题目都和医学,自然科学相关,我觉得应该是和GP的形式类似,所以大家在考前集中积累一下例子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不得不开始动笔写文书的时候了。首先我得承认对于我来说我的文书其实是一个对自我兴趣的重新认知,因为以前尽管我知道我想学医,但是给出的原因也不过就是,我喜欢生物,我喜欢生理学,就是physiology,但是为什么呢?生理学有什么其他学科不一样的东西,让我特别喜欢的?为什么喜欢生理学就一定要学医呢?我当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所以如果学弟学妹们此刻发现自己好像也有类似的疑惑,建议大家可以在头脑风暴这些文书的时候,从两个方面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个人方面,就是我对于这个专业的兴趣是怎么在我的这一个个人经历中逐渐发展的。其次就是学术方面,比如说这个专业的哪些方面,非常吸引我,我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比较独特的个人理解,我之前学的东西和这个专业有什么关系,或者是我对这个专业做过什么准备活动,我从这些活动里有什么感想呢。还有就是我有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最后就是我学习这个专业是不是单单只是为了一纸学历,或者是一个有前景的工作。等到同学们把这几个问题问明白,把自己从小到大可能连自己都没细想过的经历,兴趣串成线。那么恭喜你,你不仅获得了一篇文书大纲,还得到了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人生的意义何在?这种哲学问题的入门回答。
从大学申请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也是为了体现我在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就是我了解这个专业,我热爱这个专业,我的学术水平可以和这个专业难度匹配,我也有这个专业需要的性格特质。
除去这些我还有一些小建议给学弟学妹们:第一点就是要注意,因为UCAS这个申请系统申请的五个学校都只能看到这一篇文书,所以一定要只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而不是对于某个学校的热爱。第二点是因为UCAS系统里并没有一些地方去让你填写活动,荣誉,所以我们就要选择性的在文书里提一下自己的这些东西,最后我想提出的一点就是同学们可以经常去写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而不是随便拉过一个申请者就能写出来的一些非常笼统的commonsense就是比如说如果大家学医都是因为喜欢生物,然后在医院的jobshadowing之后的感悟都是医生太伟大这一类,那为什么学校要偏偏要录取你呢?
最后我想聊一下其他材料主要是推荐信,在这里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早一些去预定老师,因为老师可能在答应足够多的同学之后,就因为忙不过来决定停止接受同学们关于推荐信的请求了。所以所谓这个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和善靠谱的老师也总是早早就被需要推荐信的同学们预定满了。一般来说,英国申请一般由相关科目地任课老师写推荐信,在这之前,其实你可以和老师认真沟通一下,让他更加了解你,比如说告诉他医学申请的难度,你参加过的活动以及你的一些比较突出,而且与专业符合的个人能力,所以上课,尤其是这些任课老师的课,在这里就不太推荐大家用来补觉了,毕竟留一个好印象也是很重要的。
申请后
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交上了申请,考完了A-level,最终的大Boss——面试,也会如期而至。很多学校是在面试之前选拔比较严苛,在面试轮就只凭面试表现决定录取,所以面试就显得很重要了。医学院的面试主要有两种形式,叫panelinterview和MultipleMiniStationsInterview,我这里就主要分享一下我panelinterview的经历。
panelinterview就是传统的几个教授对一个学生的聊天式的面试,牛津、剑桥就是典型的学术性panelinterview。在中国或者新加坡面试的话,只有一场30分钟。在英国面试是20分钟一场,一共有两场。准备面试之前,我们先应该明白面试的目的,我觉得面试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就是考察我们对于专业的热情。第二就是我们是不是和牛津、剑桥,平时上课教授和学生一对二的supervision教课风格也就是我们能不能跟着教授的思路,supervision上就是前面学长说的小课。第三就是我们有没有criticalthinking,problemsolvingskills,和intellectualflexibility。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脑子够不够灵光。
面试大部分都会问一些学术问题,比如说胎儿的心脏和成人的有什么不一样啊,我这里准备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生物医学的面试题,大家体验一下英国大学面试官比较奇葩的脑回路:“我们为什么没有一只或者三只眼呢?”首先我们的切入点可以是眼睛的功能,毕竟结构都是为了功能服务的,眼睛的功能,无非就是看,而“看”这个功能对于我们祖先来说就是为了捕猎或者躲避天敌,那么拥有两只眼睛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两只眼睛在脸上细微的位置不同,在看我一个东西时,两眼产生细微的不同角度,进而辨别这件东西与我们的距离。如果我们只有一只眼,那我们就是只能看到一个平面,这样就很难躲过天敌的狩猎,最后就会被吃掉,所以我们就有了第二只眼。讨论过一只眼之后,我们再可以讨论一下第三只眼,首先就是不可否认,如果第三只眼长到了我们的背后,的确可以帮我们同时看见前面和后面的环境,但是这时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加工加点把第三只眼产生的画面融合到另外两眼产生的画面里,这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我们的身体非常鸡贼,他觉得自己转过头就能实现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么多能量呢,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停止在了两只眼。当然了,你也可以指出,就是我们身体缺能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看看这么多超重人群,这个能量是不是就是不用白不用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再长一只眼就符合情理了。所以面试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只要能表现出你的深思熟虑,就可以了。最后我们可以从别的角度考虑一下,来显示自己思想的成熟。眼睛归根结底是什么呢?是一个phenotype,也就是表型,那Phenotype是由什么决定?genotype(基因型)。所以,没有第三只眼睛是因为我们根本都没有这个基因啊,我们祖先也没有。而且,从现有的两只眼睛的genotype发展出来一个新的genotype实在是太难了,我们身体说他办不到。所以benefit不benefit也不重要了,反正也长不出来。一天天的净做梦。
总结一下吧,其实我觉得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就是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教授们应该他是明白你不会立即知道结果了,他们其实更注重的是你的思考过程,你怎么可以有效利用自己已知的去解决未知的问题,而且在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教授们希望你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像对待考试的简答题一样,产出千篇一律几行就能写完的回答,所以面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thinkoutloud也就是把自己想的说出来,告诉教授你虽然不知道但你可以跟着他的思路走,你是非常teachable的一个学生。而且因为给你面试的教授很大概率是以后要教你的人,那么如果他面试你的时候,觉得这个学生我教的非常开心,那么他就自然的会很想要录取你,以后可以继续教你。最后有一点小建议就是如果学弟学妹们去面试,就一定要去享受面试,你可以这样想,反正能和站在这个人类金字塔上层的教授聊四十分钟,横竖也不亏,而且如果你聊得开心了,他们大概率也会很开心。
最后的一点话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宝贝在狮城这个平台,三年前就是因为听了李晔洲学长的分享才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心。今天借这个平台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能对立志学医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帮助。申请医学院的确是一条不太常见的路,期间可能也会很受挫折,总是生活在自己不如别人优秀的这种焦虑里面,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可能不是鸿鹄,但鸿鹄也不是唯一会飞的鸟。谢谢大家。
推荐文章
-
自考医学院需要学医吗?
2024-07-10  阅读:1398 -
上海哪家医学院有成人自考?
2024-07-05  阅读:1100 -
北京首都医学院成人本科招生吗
2024-06-04  阅读:936 -
成人大学医学院成教分数线
2024-05-28  阅读:1083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5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