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讲台那两年
发布时间:2019-06-08 22:22:58   来源:自考网九〇年七月,在念完了两年的蒲城师范后,我们这一批经过高考洗礼,又经过专业打磨的毕业生,就像蒲公英一样又飞向了广阔天地的四面八方,角角落落。
我被分到了我们乡的中心小学,距离乡政府和我们村上都是一二里路,不好也不坏。那时候所谓的好,就是分到了子校或者分到了机关,但那是咱从来没有奢望的事,所以也不曾羡慕。而所谓的坏就是分到了距离街镇较远,交通不便的小学校,咱也没那么坏运气,所以反倒有点心存侥幸。而想想自己从此就要端铁饭碗,领月工资,旱涝保收,生活无忧,一下子觉得前方的路忽然就亮堂了起来。又想着自己从此就要走上讲台,当一名乡村教师,助力家乡的新一代为理想努力,争取走出长寿塬,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不仅一下子又觉得肩上的担子忽而重了起来。
其时的中心小学,我以前曾经就读过,只不过十年后,我是以教师的身份又来到了这里。校园的面貌基本上还是原样,一色的砖木结构的瓦房,十二三名教师,多数都是民办出身,有几位还没有转正。师范毕业生也有,作为中心小学,每年也都会新分一两名,但一般待不够三年就调到中学或者其他地方去了。面对此情此景,学校领导也只能无奈的笑笑:刚看着培养得差不多了,硬棒了,就成了人家的人了。确实,这种情况当时很普遍,说得好了叫顾全大局,说得小了叫不能挡年轻人成长的路。那时候需要专业人才的地方实在太多,于是,小学的进中学,初中的进高中,高中的进城里。只要你是正规学校毕业的,不管哪个专业,到哪儿都很吃香!
我们算是很特色的一批师范生,经过了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却拿了个中师毕业证。除了体育专业,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是普通专业,所以我一直都很普通,我们的专业就是普通。这个普通跟普通话的普通意思是大体一样的,就是普遍适用。所以到了学校不是你想代啥课就代啥课,而是学校缺啥老师,你就代啥课。我在小学的这两年期间,就是代遍了几乎语文数学体音美所有的课。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教学上,教师除了一本教参,也没有更多的教辅资料,学生除了课本和一本薄薄的练习册,也没有别的资料可用。如果要测试或者单元训练,就要刻钢板印题,这在当时还是一项技术活。于是字写得好的同事常常能辛苦一点,给这个刻了给那个刻,忙得不亦乐乎。学生要做练习的时候都是抄题,如果多了,就会安排学习好、字又写得漂亮的同学上黑板抄题,前面黑板不够再续到后面黑板。而这也是一份很光荣的差事,一般同学都很羡慕,背地里把这些给老师帮忙的同学当做老师身边的“红人”。
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小学,特别方便就读。全乡有三个完全小学,接纳了附近几所小学升入高段的学生。所有学生都是自己走路上学,早起或者饭后,临近的几个小伙伴你叫我我叫你结伴而行,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没有人觉得苦,大家都一样,那是必须的过程。而正是这些经历,无形中锻炼了他们坚毅的品格和与困难斗争的勇气。“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种自立自强的品性自小就融进了他们的血液,渗进了他们的骨子。当他们长大,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也就没有“啃老”二字。跌倒了爬起,摔疼了揉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是很自然的事么,还能指望谁?
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成长一直是每个新进教师非常上心的一件大事。没有人要求你提升学历,但每个人都很自觉,唯恐在未来的竞争中被刷了下来。晋升学历的途径有三个:离职、函授和自考。家庭情况好、事情又少的就选择离职进修,那样不仅正规而且省心,否则就是自考。那时候自考很火,而且据说自考学历很硬,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看好。但因为总有人因为少量科目过不了,拿不到最终的毕业证,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转而选择了函授,一边上班一边进修。那时候的渭教院红得跟灯一样,一到寒暑假,各地的教师都齐聚教院,进修学习。多年的同学再次欢聚,说不完的离情别绪,道不尽的真诚祝福。虽说紧张一点,辛苦一点,但因为是自主行为,所以并无怨言,甚至会因为不用参加期末监考阅卷而有一点小侥幸。
每年的六一都要倾全校之力办一场像模像样的文艺演出,各班自排节目。这时候师范生的优势就很明显,又能唱又能跳的,组织活动轻松拿手,点子又多,指导学生非常得法。学生们都很兴奋,不仅课堂上活跃,课下走路也都没了正形,一蹦一跳的,把所有的开心快乐都写在脸上。演出过后,不管是出彩的还是丢丑的,都成了课间或放学路上议论的话题,成为久久难忘的回忆。
通常情况下学校还是很安静的,教师的工作也比较单纯。每学期最大的事情就是期末考试,需要异地巡回监考,也就是三个完全小学之间的老师异地监考,然后统一阅卷。其它也都是印版子活,填写操行评语啊,写一份工作总结啊等等。比期末考试小的就是期中考试,就在本校完成,不用那么麻烦。试卷分析也有,那是查漏补缺的依据,但不一定要写在纸上,那是要记在心上的东西,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知识的难易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成绩。
对每个学生都抓得很紧,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熟悉,这不仅是因为成绩差的要拉低平均分,更重要的是谁要是提起哪个表现不良的学生是你的班级的,你会觉得很没面子,倒势得很。所以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而一旦行为习惯有所改变或者学习上有大的进步,作为教师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在言谈中不自觉就流露了出来,是一件十分让人快意和欣慰的事情。而正如在哪里播种就会在哪里收获一样,这些学生往往在毕业后记你最深,更懂得感恩。而那些学习好的,你当时引以为自豪的学生,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感恩的也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知道那是自己的天资和努力的结果,与老师关系不是很大,因为他们在谁的班里都会优秀,虽然会感恩,但那是普遍意义上的感恩,缺少个人的烙印。所以,我一直觉得,不是好学生忘本了,而是你对他们付出的原本就不够多!
在小学的这两年时间虽不算长,但在我的记忆里却是印象最深:那时的生活简单,那时的工作纯粹。就像我的童年,没有多少大事,但那一份快乐和美好总是在记忆的长河里封存得好长、好久。每当我打开记忆之门,他们就像一串串珍珠在我的眼前闪耀、晃动,让我的心湖不再沉寂,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那么轻,却又那么美。
下一篇
推荐文章
-
自考生课外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好
2024-02-29  阅读:661 -
今日自考,祝愿所有考生考试顺利!
2021-10-16  阅读:607 -
自考机构招生乱象横生
2021-10-10  阅读:688 -
自考大数据揭秘!每年的自考报考人数超过你想象
2021-10-07  阅读:629
自考网版权所有 2024 粤ICP备16065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