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热情是如何被消解的?

发布时间:2019-05-25 22:28:07   来源:自考网
01
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操碎了心。每天陪写作业,辅导功课,真的是心力交瘁。但孩子的成绩却不一定如你所愿,可能你认为自己和孩子已经竭尽全力,而成绩往往还是老样子。不少家长失望、焦虑,生活失去了原本的乐趣,成为了一种煎熬。很多家长感到迷惑,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孩子的成绩依然上不去?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家长过于注重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忘了过程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父母对孩子学习过程的管理如果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而是适得其反,就会让孩子对学习心声厌恶,每天学习只是被动的表面应付,老师、家长教给他们的知识没有入脑入心。一个没有学习热情的孩子怎么能出好成绩呢?
02
你的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活动?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每天放学接回家,就写作业。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父母还增加了很多课外的内容,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层层加码,进行大量练习和超前学习等等,寄望付出总有回报。
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游戏、体育、娱乐是他们成长必备的内容,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培养以及大脑的发育都是有益的。如果他们的生活除了学习别无他物时,他们是很容易厌学的。对孩子来说,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大问题,厌学才是致命的。
孩子的大脑对世界的认识基本上是具体、感性的,但孩子的教科书知识却充斥大量抽象的内容,孩子不理解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能因为对自己来说很简单,孩子居然不会而大惊小怪。如果家长把孩子局限在教科书的世界,不断地让孩子进行机械的练习,学习的效果往往不佳。多让孩子玩玩游戏,到外面多去走走,和别的小朋友多多接触,他的认知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千万不要以为游戏是浪费时间,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03
因为成长发育的差异性,有些孩子比较早慧,而有些孩子却开窍得比较晚。另外,孩子之间的天赋也有很大的差别。父母应该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别,成绩好不必沾沾自喜,成绩一般也不必过于焦虑。何况在孩子接受教育早期,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看过太多小学甚至初中成绩拔尖的孩子,到后来暗淡了头上尖子生的光环,成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也见过很多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的孩子,后来居上,成为顶尖好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不要为了追求一时的成绩而扼杀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一旦厌学,不管家长老师如何使劲都很难让孩子拥有好成绩了。前段时间在翻看我家孩子过去的成绩单,发现他初一下的期中语文居然只考了 ?61 ?分,但我不记得我们曾经为此抓狂过。我们相信只要孩子的学习热情一直在,总有一天会慢慢升上去的。
04
你是否常常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孩子兴高采烈,总算不用写作业,上培训班了。到了博物馆,孩子正对各种文物兴致勃勃的时候,父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告诉孩子赶紧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回去写一片参观博物馆的文章。好不容易带孩子旅游一趟,在孩子忘乎所以地尽情享受旅途的美景和欢乐时,父母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篇游记。孩子正在兴味盎然地看电视上的古诗词大会,父母突然插进来一句:你看人家小朋友多厉害,你能不能也每天多背点古诗,也能像他们那样去参加比赛?
参观博物馆、旅行、看知识类节目等等,都是孩子学习的途径,不一定非得转化成作业或者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才是学习的正途。我不知道这么做的父母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本来热情满怀的他们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从此对那些事情没有了兴趣。
05
你是不是经常拿别人的好成绩与自己孩子不那么理想的成绩比?你是不是在孩子不能理解某些知识时,骂他笨?你是不是总对孩子不满意,向孩子传达他不行、不如别人的意思?你是不是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只是普通学生的现实而拼命要让孩子与尖子生看齐?这些做法都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长远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少和别人比,多支持孩子的努力和坚持,只要孩子一直在进步,即使进步很小也值得父母耐心陪伴、好好鼓励。
学习热情是一颗种子,只要种子健康,总有破土而出的那天。如果学习热情被扼杀了,种子失去了生命力,不管你如何施肥、浇水都无济于事了。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时,更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孩子学习热情的培育上,而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特别是在孩子学习的起始阶段。

相关链接:
父母在家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做小老师,是个不错的主意
会玩的孩子天地宽: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好的家庭教育花的是父母的心思而不是金钱
推荐文章